河南郑州:协调永辉、丹尼斯等企业,将生活物资储备量提高至5倍

田宁
2022-05-05 18:34

5月5日消息,据报道,5月5日,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启动了生活必需品保障应急预案,紧盯万邦等重要民生物资集散地,畅通物资保供“大循环”;协调丹尼斯、永辉等商贸流通企业,加强蔬菜直供和仓储库存,将生活物资储备量提高至平时销量的5倍,将备货、补货频率提升至日常的3倍,做到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畅通物资供销“内循环”;鼓励居民利用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方式进行物资采买,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通物资配送最后100米,畅通物资配送“微循环”。

format-jpg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上午,永辉超市召开2021年度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关于今年全年的开店计划,董事会秘书吴乐峰指出,今年预计开店近60家。另外,仓储会员店的门店数大概从去年十月以来一直维持在50多家,对于仓储会员店的数量规划和经营目标方面,吴乐峰表示,今年门店的目标是在调优,开有质量的店。财务总监黄明月表示,华北(含北京)销售占比10.83%;华东(含上海)销售占比22.35%。

目前彩食鲜经营状况,董事长张轩松表示,彩食鲜主要是to B的,公司不并表,收入增长得很快;而云超主要是原有的实体商超,目前都在做门店调优,有能力的就积极做线上线下融合。

format-jpg

根据此前财报,2022年第一季度,永辉实现营业收入达272.43亿元,同比增长3.45%,环比2021年第四季度增长28.34%;归母净利润达5.02亿元,同比增长2053.5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6.28亿元,同比增长263.07%。

现金流方面,2022年一季度,永辉实现经营性现金流25.89亿元,同比大增80.02%。

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7月31日消息,超市在西安市场的第11家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丰禾万达广场店正式开门迎客。该店是在莲湖区的首家调改门店,标志着深耕西安核心区域、持续推进门店自主调改与深度学习“胖东来模式”的战略取得新突破,也意味着“胖”模式在西安完成了十一店的规模化布局,为西北乃至全国市场的调改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样本。
7月30日消息,超市公告,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9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其中,门店升级改造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32.13亿元,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3.0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拟使用募集资金4.7亿元。
明虾、鲜猪肋排、现制小龙虾成为本次活动的三大“千万级”明星单品。
7月24日消息,超市于7月9日至20日成功举办首届“717好吃节”,超100款新品和品质好物在全国超100家“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集中亮相,以“好吃好逛好品质”重构品质消费盛宴。据悉,本次717好吃节期间,调改门店表现尤为亮眼,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75%,品质好物成为客流大幅提升的重要引擎,百款大单品订单渗透率达33%,平均每10个顾客中就有超3位购买717好吃节的百款大单品,掀起暑期消费热潮。
7月22日消息,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涉及信息披露义务人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减持行为。本次权益变动后,超市持有红旗连锁135,829,500股,占比9.99%,仍是红旗连锁持股5%以上大股东。
7月16日消息,彩食鲜近日在合肥召开2025年半年度会议。公司总裁/副总裁、平台核心管理层、各区域负责人等出席。本次会议旨在全面总结公司上半年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当前公司经营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为公司持续发展凝聚共识与力量。
7月15日消息,超市公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8亿元。公司表示,2025年是公司转型的深水期和持续阵痛期,报告期内共关闭227家长期亏损的门店,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商品出清和资产报废等成本费用。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大量供应商和商品的升级汰换。以上多重因素都对公司于报告期内的收和利润带来了较大程度的短期影响。
7月13日消息,超市调改进程持续加速,全国“胖东来模式”门店矩阵不断扩容。7月11日,正式公布第六批调改门店清单,共涉及34家门店,预计将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调改并开业。
7月9日消息,发布消息称,2025年5月至6月,全国28个大区同步开展首次全国性技能认证,经过严格的理论考核与实操检验双重筛选,最终2904名员工成功通过认证,整体通过率达78%,正式获颁首批“技能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