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拿下欧洲电商巨头
1.京东将砸185亿收购德国零售巨头,双方已签署投资协议
“是否国际化,直接决定了京东未来的生死。”
从2014年刘强东说出这句话算起,十一年来,他要让京东国际化的梦想始终坚定不移。
7月31日一大早,京东集团就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向Ceconomy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且已经与Ceconomy签署投资协议。

图源:京东港交所公告
据了解,京东将以每股4.60欧元的现金对价收购Ceconomy的所有已发行及流通的不记名股份。
也就是说,这笔交易对Ceconomy的估值将达到约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85亿。如果成功完成,就将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的新纪录。可见京东进军欧洲市场的决心。
据京东财报数据显示,京东集团在2024年的总营收为11588亿元,净利润约为414亿元。以此为参照,这次收购委实算得上大手笔,而京东也有其充足的底气。

图源:京东财报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这笔交易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完成之后,Ceconomy最大股东集团的持股比例将从29%降至25%。而京东则将获得Ceconomy近30%的股份。
同时,二者还将建立战略投资伙伴关系。且作为战略规划的一部分,Ceconomy将在欧洲保持独立运营,拥有当地独立技术构架,加快向欧洲领先的全渠道消费电子产品平台转型。
从两家企业高管的表现来看,这次合作让双方都很满意。
Ceconomy首席执行官Deissner表示:“这是在正确时机找到的正确合作伙伴。”,并表示将“与京东携手合作,加强欧洲零售业的发展。”
京东CEO许冉也称,“Ceconomy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稳固的客户关系以及增长令人瞩目”,京东希望能运用技术能力加快Ceconomy的转型进程,让其更上一层楼。
京东在打什么算盘?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京东首次表露出对Ceconomy的收购兴趣,2023年底时,京东就曾考虑过这一收购计划,但最终未能实行。
被京东如此青睐的Ceconomy,到底是何方神圣?
公开资料显示,Ceconomy成立于2017年,前身是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集团旗下的消费电子业务板块。分拆独立上市后,CECONOMY迅速成长为欧洲消费电子零售领域的佼佼者。
除了线上电商渠道外,Ceconomy的主要品牌MediaMarkt和Saturn还在欧洲拥有覆盖11个国家的约1000家线下门店,员工总数约5万人,年触达消费者超22亿人次,拥有4300万会员。

图源:微博
在欧洲零售市场特别是消费电子领域,Ceconomy稳居头部行列,在电脑、手机等3C产品方面的销售成绩尤为亮眼。
从它的财报来看,Ceconomy已经连续九年保持盈利增长。
虽然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6%至52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EBIT)仅1000万欧元,但1月至3月算是传统销售淡季。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其在线销售额逆势增长7.4%,达到近13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可见其在电商领域的潜力。
而就在京东出手的不久前,Ceconomy还曾公布2024/25财年业绩展望,预计经调整息税前利润将达3.75亿欧元,折合约30.89亿人民币。

图源::Ceconomy官网
此外,Ceconomy的经营模式与京东的出海战略刚好互为补充。
Ceconomy拥有较强的本地化运营能力和扎实的本土市场口碑,而京东出海目前的核心战略是打造本地零售,以供应链和物流基建为依托,转入更深层次的本地运营,而非单纯走跨境电商的老路。
综合来看,对京东来说,若成功收购Ceconomy,算得上是一次强强联合。京东的出海业务也将迎来又一次重大的实质性突破。
而对Ceconomy来说,京东拥有的强大供应链技术、高质量客户体验、全渠道零售经验、物流仓储能力等,都将助力Ceconomy核心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据悉,受收购消息影响,CECONOMY股价当日一度飙升超15%,可见市场对这次合作的看好。
3.京东杀向欧洲市场,刘强东早有预谋
近日,中欧企业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均有出席。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刘强东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出现在《新闻联播》的镜头里。
而对于欧洲市场,刘强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
除了像这次一样收购海外本土品牌外,京东还在海外推出了自营零售品牌。
2022年,京东在欧洲推出全渠道零售品牌ochama。这是一家包含食品生鲜、家用电器、美妆、母婴、时尚、生活家居等全品类商品的零售商店。
目前,ochama已在荷兰、波兰、法国等地组建自营仓库,面向欧洲 24 个国家提供全品类商品上门配送和自提服务。并凭借高效的履约速度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了欧洲消费者的任何和好评。
此外,今年4月,京东还在英国伦敦地区测试运营欧洲线上零售品牌Joybuy,其商品覆盖国内外品牌的家电家具、零食百货、宠物用品、美妆护肤等品类。并采用全自营模式,以此确保商品品质和服务质量。

图源:Joybuy
其实,京东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Joybuy。当时主要是对标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初期主攻俄罗斯市场。
不过,由于早期战略较为分散、本土化不足、物流基础薄弱等原因,Joybuy前期的发展不是很顺利。
2019年,因业绩未达标,刘强东甚至还在内部会议上对国际业务进行了批评。
到了2021年,Joybuy更是直接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平台将于2021年12月停止运营。
2022年6月,Joybuy从原本的B2C平台变为B2B跨境平台“京东全球贸”。将目光主要对准东南亚和美国市场,然而不到半年时间,Joybuy再次关停。
而从京东近两年的动作来看,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摇摆和沉淀,京东并没有熄灭出海的野心,而是在历经战略收缩、组织调整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坚定前行。
今年Joybuy重启后,以更成熟的姿态杀入英国市场,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全球第三大电商市场,英国在2024年的零售电商规模达到1600亿美元。对京东来说,这是一片可待挖掘的蓝海,有着很大的潜力。
同时,随着京东不断完善海外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刘强东想要“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的梦想,也有了更多实现的底气。

图源:京东物流黑板报
去年10月,京东物流更是全面升级“全球织网计划”,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海外仓面积翻倍增长。
同年12月,京东物流又发布了2025年全球一体化供应链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将全球供应链服务做到极致的目标。

图源:京东物流
一直以来,京东的主要盈利策略都是围绕供应链展开,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供应链里的水分挤出来作为自身的利润来源。
如今,相比轻资产的传统出海模式,京东选择从物流基建和自营零售切入,在效率和供给上进行布局,或许也是一条符合京东底色的差异化路径。
虽然在短期内,京东走的这条路必定需要大量的投入,且很难在短短几年里收获巨额利润。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供应链体系的的不断完善,京东最终很可能会收获极为可观的回报。
当然,这注定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可正如刘强东所说:“京东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没法只干三年五年,可能都是十年、二十年干。但企业就是这样,我们坚定认为,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才能够走得长远。”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