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AI短剧突然爆火,播放量十几亿,网友边看边骂:太癫了
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有多猎奇。
1.AI短剧又“癫”又爆,第一批从业者已经赚麻了
今年的短剧已经成功突破“土”和“狗血”的标签,正在往某种近乎猎奇的方向一路狂奔。
情节之“癫”包括但不限于:男美人鱼生孩子、Labubu变身魔王追着男主跑、古装女主开挖掘机、男主与橘猫苟且......




图源:抖音
面对抽象离奇的搭配,梦到哪里演哪里的离奇,网友直呼太癫了。

图源:抖音
但同时,平均60秒3次反转的爽感和颠覆的价值观,又让人欲罢不能。不少人表示“不知不觉就看完了”,甚至有人认真讨论剧情。

图源:抖音
而这些抽象的情节,都出自以《九尾狐男妖爱上我》和《鲛人珠》为代表的AI短剧。


图源:抖音
两部短剧均于今年上线,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不错的播放成绩。
而打开抖音搜索AI短剧的话题,其相关视频的累积播放量已达十几亿。

图源:抖音
值得注意的是,《九尾狐男妖爱上我》在此前以9417.3万的播放量强势跻身新榜6月底到7月初的“短剧周榜”,超过不少真人短剧,位列榜单13。而截止今日,该剧在抖音平台上的播放量已飙升至1.8亿。
因为是AI制作,且团队简单,很多画面和细节都很粗糙。但网友却纷纷表示包容,甚至这样的粗糙也被纳入到抽象的一环中,成了大家调侃的资料。
一时间,关于AI短剧的暴富神话也在网络上传开,“抽象短剧50元做3集月入50万”的说法赚足了噱头。
但据红星资本局透露,业内人士称“50块可能只是简单的AI工具的费用”,实际成本还要包含设备、员工工资等。
而对于月入50万的说法,AI短剧《霸总雪纳瑞》的运营者表示,工资五位数差不多。另一位全职AI视频从业者也表示,月收入大约为2万元。
更有网友吐槽:或许卖课教人做这种AI短剧的人,会比制作短剧的人先赚到这几十万。
而在此之前,用AI制作剧情的短视频就已经先火了一波,其中尤其突出的是AI萌宠。


图源:抖音
使用小猫小狗的形象,加上狗血的剧本,辅以AI生成几十秒到一分钟的视频。其中,不乏后妈虐待继子、婚姻出轨等狗血剧情,或以悲情为底色描述底层生活的情节。网友们纷纷上头,还在评论区玩梗:“最令人寒心的是还有人觉得这是假的”。
像这样制作门槛低、可批量生产的AI萌宠账号,在短视频平台上甚至形成了矩阵,还有号主挂上了“收徒”的标签。

图源:抖音
其实AI短剧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抖音、快手等不少短视频平台均已开始试水。但没想到最先爆的,居然是靠抽象、猎奇出圈的小团队制作作品。如今,使用AI制作短剧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赛道,不少大厂已下场押注。
2.大厂入局,AI短剧走向精品化
2024年以来,国内各平台已推出20余部AI短剧,题材从贺岁、玄幻到科幻、悬疑全覆盖。
抖音、快手率先牵头,创造多个“首发”。
今年春节,抖音上线了首部AIGC动画短剧《无名特工队》,由周星驰作为发起人;后红果短剧APP又上线了首部工业级AI短剧《玄幻:从拉二胡开始》;抖音、博纳更是联合出品了首部AIGC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2月,风芒APP、抖音原生端、B站一齐上线了首部AI付费短剧《兴安岭诡事》;同月,周鸿祎出演的首部AI短剧《红衣大叔用AI带我穿越》上线抖音,引发讨论。快手也于近期宣布发布全球首部AI单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载中》。
AI短剧还企图进军电影圈。6月,六部AI短片入围抖音旗下即梦AI与上海国际电影节联合发起的AIGC单元,在电影节现场完成红毯展映与颁奖;同期,快手旗下可灵AI也联合成龙电影A计划第七期发布了四部电影短片作品。
不同于爆火的抽象AI短剧,这些AI短剧走的都是精品化路线。
但据主编观察,相较于真人短剧的商业化成功,AI短剧还处于起步阶段,变现和规模化的能力都很有限。对于平台来说,AI短剧的付费模式还没有像真人短剧一样被接受,广告植入体系也不够完善。
虽然AI短剧商业化的路还很遥远,但已有大公司入局。
6月,掌阅科技上线了其首部AI技术与实拍画面深度融合的微短剧《遮天》。
在此之前,掌阅科技CEO孙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短剧业务在今年一季度已跃升为第一大业务板块,《遮天》的投入在百万元级区间,超过市面上大部分短剧的开发成本。孙凯称,未来每个月都有3部左右AI短剧上线,以尽快跑通AI短剧的制作和商业化流程。
而资本市场也开始关注到AI生成视频、AI短剧相关领域。
2024年7月,百度集团领投井英科技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助其将自研视频生成模型ReelDiffusion投入短剧创作,并推出海外AI短剧APP “Reel.AI”。该团队打造的100%AI生成短剧《After Divorce: My Five Brothers Paved My Way to the Billionaire Throne》,成本仅为传统短剧的20%,其热度一度登上当时的海外微短剧热榜,超越一众真人短剧。

图源:DataEye
紧随其后,AI平台“北斗智影”,在2024年底获得南京文投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和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领投的近亿元融资。由其与快手联合出品、中科金财与可灵AI提供技术支持的AI+实拍短剧《浮梦吟》,AI制作占比约15%。
今年年初,做出了全球首部数字人短剧的创壹科技,完成由凌云光和芜湖京新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新一轮融资。此前,其曾推出AI自动分镜工具“OneStory”,还与抖音联合出品悬疑短剧《柒两人生》采用部分虚拟制片技术,平台累计播放量超5.7亿。
除此之外,灵境AI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柏睿资本、零以创投投资。灵感时刻也于近期宣布1个月内连续完成Pre-A及Pre-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高瓴创投领投,投后估值超1亿美元。
电商平台也关注到了短剧这个风口,但对于独立制作短剧、AI短剧的实践尚没有抖音、快手这么迅速。
淘宝于2023年底将短剧定为内容化战略核心,签约超百家MCN并产出《王妃娘娘,有人下单啦!》等品牌定制剧,旨在提升带货效率。但后来其内容电商事业部架构调整,后续短剧发展节奏放缓。
早期的拼多多、京东、美团策略更趋简单——大量收购老剧提供免费观看。而今年7月,有网友发现,京东突然开始招聘多个与短剧相关的岗位,还给短剧内容策略运营岗位开出了45k-70k、20薪的工资,开始涉猎短剧领域。而根据京东最近频繁涉足新领域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未来涉足AI短剧领域也不是不可能。
与此同时,不少头部企业正通过研发AI视频生成技术与AI视频大模型抢占先机。除上文提到的抖音、快手外,阿里、腾讯等国内巨头,以及一些初创企业均在发力AI视频生成技术。今年,多款国产模型崭露头角——在全球最热门的前50款网页端生成式AI应用排名中,海螺AI与可灵AI一度超越之前惊艳全网的Sora。

图源:a16z
随着AI视频生成工具降低了创作门槛,用户也可轻松体验AI创作,“一个人一个团队”不是梦。
除此之外,AI视频大模型开源趋势明显,不少公司纷纷宣布将自家模型开源。阶跃星辰宣布计划于8月将开源图生视频模型。在此之前,昆仑万维SkyReels-V1(国内首个AI短剧专用大模型)、阿里巴巴通义万相Wan2.2、腾讯图生视频模型相继开源,推动行业生态共建。
据国际调研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预测,AI视频生成的全球规模将从2024年的约6.2亿美元增至2032年的25.6亿美元,让AI参与视频创作是大势所趋。
技术与资本的持续涌入,正逐渐建立AI短剧产业的价值链条。相信随着底层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业内的反复试错,AI短剧量产只是时间问题。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