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掀起封号潮,清退大批违规卖家
一、平台风控升级
这几年,作为跨境电商的新锐力量,TikTok Shop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内容电商热潮。一批品牌和工厂卖家,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带货形式,在这里收获了事业第二春。
也因此,随着平台电商规模愈发壮大,越来越多卖家把TikTok Shop当做新手村,力争从内容电商杀出一条血路。
这样的想法当然是好的,毕竟卖家赚了钱,平台也有收益,双方合作共赢。但问题在于,卖家主体往往复杂多样,人一多,难免生出些不合规矩的行为,这就给平台造成了不利影响。而对于这种影响的回应,自然就是收紧平台规则。
最近,一些TikTok Shop卖家就在社交媒体上反映,平台管控越来越严,封号果断干脆,以至于兢兢业业干几个月的成果,一觉醒来全都没了。
一位新手卖家发文表示,其店铺本来已经通过试用期,但运营不到一个月,便遭遇了封店,即使申诉也无法重新运营。最无力的是,封店恰逢90天回款,平台还一并取消了店里八百多笔订单,扣除了所有店铺款项,相当于白干。

卖家反映 图源:小红书
另一位新手卖家成长期更短,刚刚上线的美区本土店铺,不到一周时间便被平台停用,封号速度比出单还快。
然而,深入了解发现,这些卖家店铺之所以被封,不外乎是踩在了平台红线上。第一位卖家收到的封号反馈里显示,其店铺存在货不对板的违规现象;第二位卖家则是资料审核不通过,因为其使用的本土店注册资料被重复使用。

卖家店铺违规被封 图源:小红书
虽然类似的情况,在一部分卖家圈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靠侥幸心理,或者靠“听说”来办事,终究是不能长久的,在跨境电商领域,更等同于给自己的事业埋下了“大雷”。
站在平台角度,如果用户因卖家违规行为而产生了不愉快的购物体验,并将这种印象转移至平台身上,那必然有损平台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因此,对平台来说,打击卖家违规行为,是志在必行的。
8月初,TikTok Shop就曾发布一则公告,直接表示“杜绝低效、低质铺货”,鼓励卖家深耕优质货品,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经营效率。并表示,未来平台将颁布一系列治理措施,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技术手段,以规避此类违规行为。

TikTok Shop打击卖家违规行为 图源:TikTok Shop跨境电商
显而易见,无论对跨境卖家,还是电商平台,违规经营都是危险因素。尤其在贸易环境动荡的背景下,保证合规经营,更是保证持续发展的坚定基石。
二、合规经营是底线
事实上,不止TikTok Shop一家对卖家违规行为零容忍,市面上其他平台也是如此。
就拿亚马逊来说,基本年年都有几轮扫号潮,虽然平台方面没有官方说明,但卖家体感总是格外清晰。
7月底,Prime Day大促刚结束不久,就有不少亚马逊卖家在社交媒体上反映,自家店铺被平台扫中,如果没能通过面试验证账户信息和库存的真实性,那么卖家账号及店铺资金都将被冻结。一些卖家因此失去了关键店铺,损失惨重。

亚马逊大面积扫号 图源:小红书
而说到亚马逊扫号风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2021年那场。当时,不少跨境大卖都大受冲击,傲基股份276家店铺被封,2.36亿元资金被冻结,同年亚马逊渠道GMV直接从87.9亿元降至49.1亿元;通拓科技54家店铺被封,4143万元资金被冻结;有棵树当年营收骤降,净亏损26.76亿元。
尽管现在,这些大卖有的已经重回巅峰,有的还在奋力挣扎,事业都未因此彻底终结。但这也仅仅是因为其体量足够大,换成任何一位小卖受此冲击,那便是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同样地,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参与者,Temu也对卖家违规行为予以重击。除了店铺资质、卖家身份、企业信息等,平台还严查跑水单、科技面单等违规交付行为,审查力度持续加强。

Temu严查违规发货 图源:卖家爆料
面对如此形势,跨境卖家更应深刻认识到合规经营的重要性。特别要认清形势,顺应市场风向,顺应平台发展。只有始终保持合作的态度,维持合作的局面,才能在市场激流中,实现自身事业的稳健发展。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