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杀入千亿赛道,要和阿里、京东硬碰硬
张一鸣放不下AI医疗这块蛋糕。
凭借流量和电商,抖音打开医疗发展新路径
在AI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AI+医疗”的模式,似乎已经是互联网医疗的必选。数据显示,2023年AI医疗全球市场规模已达到1870亿美元,如今依旧呈爆发式增长。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纷纷押注AI,都试图在这块潜力无限的土壤里挖掘出新的财富机遇。
字节也不例外。
有消息透露,9月3日,抖音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上海小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这并不是字节在AI医疗行业的首次尝试。在两个月前,字节就上线了AI医疗助手独立App“小荷AI医生”,其主要是为注册用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包括疾病自查、药物参考、健康建议、病例解读等功能。从抖音进入小荷健康小程序也可以看到小荷AI医生的身影。

来源:抖音
小荷健康APP在2020年正式上线,旨在为用户提供相关医疗经验、在线问诊、小荷医典等服务,后来整合至抖音。将抖音和小荷健康实现链接,这是字节利用自身优势打开的AI医疗发展新路径。
众所周知,在字节的基因核心当中,最根本的点就在于“流量”和“转化”。如今的抖音APP坐拥数亿用户,其日活跃用户达到6亿,可谓是一个巨大的流量风口。通过将流量实现转化是字节进入各个领域的常用策略。
这一手段,也被字节运用于医疗。在抖音当中,有许多专业医生、医疗科普大佬的视频下挂着小荷健康小程序。抖音通过为医生打造个人IP、视频推流来建立用户与平台的信任链接,从而实现流量的迁移。

来源:抖音
用户从观看科普视频到被引导至在线问诊,再到抖音商城下单,整个路径都在抖音平台实现,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便捷性需求。而抖音也凭借其流量导入和强大的电商体系实现了收割。
在整个过程当中,AI所充当了免费资讯员的角色。最常见的场景就是用户通过免费的AI问诊,完成最耗时、最难以标准化的初步问诊环节,从而确认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于AI问诊,用户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其信任度,与此同时,抖音也将AI问诊转化为标准化的流量入口,从而根据用户的搜索引擎实现精准推送,完成流量的变现。

来源:DeepSeek
这是抖音目前AI医疗的运作模式。但抖音并不满足于现状,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进步,抖音在AI医疗探索的道路上,似乎又有了新的想法和路径。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此次抖音成立的小荷智能医疗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等。
从中不难看出,抖音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战略正在延续和升级,意图更加明确和集中。从其经营范围可以看出,新公司不仅涉及传统的互联网医疗信息服务,更突出了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这表明抖音希望利用其技术优势,在AI赋能医疗方面进行探索,例如智能问诊、医学影像分析、健康管理、药物研发支持等可能性。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小荷医生,或许会以更专业、更全面的姿态出现。
AI医疗这块蛋糕,字节、京东、阿里都不愿意错过
字节布局医疗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5月,彼时小荷健康品牌尚未成立,字节以5亿价格收购国内最大的专业医学科普知识内容平台——百科名医网,后来发展为小荷医典。
2020年9月,“小荷健康”正式成立。小荷健康APP上线之后,依托小荷医典打造了医疗内容社区。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字节先后投资了心理服务平台好心情、高端私立幼儿医疗机构美中宜和、肿瘤多学科会诊平台宏达爱瑞,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供应商上海汇像和新药研发平台水木未来。
如今AI医疗在时代的浪潮下迅速发展,字节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大蛋糕”。
抖音的此次新动向,不仅仅是其自身战略升级调整的信号,更突出了AI医疗背后的无限潜力。而在此之前,阿里、京东等头部企业就已经开始了AI医疗的布局。
阿里和京东均是在2014年开始涉足医疗行业。二者都从医药电商起步,但却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阿里健康从“借壳上市”开始,走上了探寻医药O2O发展的道路。2016年,阿里健康收购获得C证(B2C资质)的广州五千年医药,成立“阿里健康大药房”,并牵头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但在2017年,阿里陆续为阿里健康注入资产,包括天猫平台的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多个健康类目,这使得阿里健康的业务和营收规模不断扩大,其战略重心从原来的O2O转移到B2C。
2017年,也是阿里健康AI医疗的发展元年。3月,阿里云发布“ET医疗大脑”,定位为开放的智能平台;7月,阿里健康自主研发的医疗AI系统“Doctor You”正式发布;10月,阿里健康与浙大一院、浙大二院、上海新华医院等多家顶尖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AI医生助手、“虚拟病人”用于医疗培训、智慧医院建设等。
此后,阿里的AI医疗开始运用到更广泛的范畴,包括慢病管理、医药电商、以及医疗搜索和健康管理等。

来源:DeepSeek
与此同时,阿里的关联公司蚂蚁集团推出了“蚂蚁AQ”APP,其功能在于为用户提供AI健康咨询(智能问诊、报告解读)、就医流程优化(AI陪诊)、医保支付与医院连接等服务。
作为共同的生态伙伴,阿里健康和蚂蚁AQ在数据和技术上的实现了互补。用户在蚂蚁AQ上进行健康咨询或报告解读后,如果AI或医生建议需要购买药品或医疗器械,可以无缝跳转到阿里健康的平台完成购买。这就形成了一个“咨询-诊断-购药”的线上闭环。
一方面,阿里健康实现了AI医疗战略与其强大的云计算能力(阿里云)和电商平台运营基因(天猫、淘宝)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蚂蚁AQ完成了百万医生在线的资源建设、打通了7亿医保用户的支付闭环,并且链接硬件生态。二者借助AI赋能打造不同的医疗板块,共同为B端伙伴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京东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零售和供应链。这也就决定了京东健康的发展,势必会聚焦于药物零售和即时配送两个方面。
2016年,京东大药房上线,标志着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行业。

来源:京东
2017年,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开始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实现了“医+药”闭环的初步构建。这表明,京东想要在医疗行业实现的,借助自营供应链实现医疗闭环服务。京东健康的AI赋能,首先开始的也是在其供应链和服务的整合,实现医药零售全链路AI化,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
2025年1月,首次发布了医疗大模型产品体系“AI京医”,用于为用户提供诊前、诊中、诊后支持。这进一步拓宽了京东健康的业务范畴,从原来的“医+药”升级为“医+药+管”的全方位服务。
相较于阿里,京东更侧重于利用AI从供应链管理到用户健康管理进行全链条深度优化,业务模式更重,试图构建一个从“卖药”到“医、药、管”一体化的闭环生态。
当然,除了头部企业的“下场”,像平安好医生、微医等垂直平台也纷纷投入到AI医疗。显然,AI医疗的大趋势有着不可抵挡之势。尽管AI医疗存在技术突破壁垒,医疗本身也有着极其严苛的监管,但其背后的商业价值依旧让各大企业为其转身。
激烈的竞争没有让抖音退却,凭借自身AI技术的发展、出众的流量和成熟的电商体系,抖音也越来越加大对AI医疗的投入。但要投身入这激烈的漩涡,到底该以如何的姿态走出全新的道路,是抖音AI医疗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