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抖音、美团集体出手,大厂疯抢AI人才

吴昕
2025-09-05 09:21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1.国内大厂相继启动秋招,AI岗位占比达历史峰值

随着今年年初DeepSeek引爆AI行业,国内大厂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高薪争抢、大规模扩招成为行业新趋势。

近来,阿里、京东、美团、字节等国内大厂纷纷启动秋招,吸纳AI人才,开启抢人大战。

八月初,阿里巴巴宣布计划发放超过7000份正式offer。其中,六成以上是AI岗,阿里云、国际站、钉钉三家就占了八成需求。淘天、高德、通义实验室、菜鸟、盒马等15条业务线同步开招。算法、大模型、AIGC、具身智能、数字人、AI产品经理是重点方向。

字节跳动于8月4日启动校招计划,开放超过5000个岗位招聘,覆盖研发、产品、运营等八大类别。其中,研发类岗位招聘数量相比上一年同比增长23%,其中算法、前端、客户端岗位增幅最大。

图片

图源:字节跳动招聘

京东则在7月就开启秋招,开放了1.8万个核心岗位,覆盖零售、科技、物流、健康、产发、工业、创新零售和国际等八大业务板块。

早在此前5月,京东就推出了TGT顶尖青年技术天才项目,面向全球招聘顶尖技术人才。领域聚焦多模态大模型与应用、机器学习、搜索推荐广告、空间与具身智能、高性能与云计算、大数据、AI Infra、安全等8类方向,覆盖了80余个前沿课题。

美团开放6000个席位,技术类岗位呈现扩招趋势。其“北斗计划”面向全球顶尖硕博,聚焦大模型基座、大模型应用、自动驾驶、无人机、智能决策等领域。另外,还首次开放“AI产品经理提前批”,面向全球招募高潜AI产品人才。

综合来看,AI人才已成为国内大厂竞逐行业制高点的核心战略资源。市场的迫切需求直观地体现在岗位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上。

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5上半年人才供需洞察报告》,2025上半年同比增长最快的TOP20职位中,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占60%,且增速均超过30%。

图片

图源:猎聘大数据

其中,机器人工程师、算法工程师位列第一和第三,增速超过50%。数据建模、深度学习、数据标注及机器学习等岗位也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这一数据背后,是大厂纷纷加码AI战略、推进技术商业化所带来的人才缺口。

与此同时,AI人才的身价也一路攀升,薪资水平成为行业热度的“晴雨表”。

据脉脉统计,截至2025年7月,脉脉上人工智能新发岗位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平均月薪在4.7万至7.8万元之间,部分人工智能实习生的日薪达4000元。有猎头透露,顶尖高校的AI博士应届生年薪甚至逼近200万元,远超普通技术岗位。

高薪诱惑下,AI人才流动也在显著加速。

从去年12月到今年8月,国内大厂已经有多位知名AI人才变动,涉及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京东、腾讯、快手等多家企业。离职的人中不乏任职时间长、负责核心业务的高管人才,而他们的去向都不约而同地和AI高度相关。有的跳槽去了别的大厂继续负责AI业务,还有的自己出来创业,也有加入小型明星AI企业的。

这种趋势一方面体现出市场的高度活跃,另一方面也提示大厂需在留人策略上做出更多努力——除了薪酬,清晰的技术前景和良好的创新文化同样关键。

长远来看,AI人才紧缺不仅不会缓解,还可能进一步加剧。

麦肯锡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对熟练AI人才的需求将增长至2022年的6倍。而到2030年,国内外大学及现有顶尖人才储备只能提供约200万(即所需的三分之一)AI人才,缺口将达400万。

图片

图源:麦肯锡

这意味着,当前的火爆或许只是序幕,真正的争夺战还在后面。

2.AI成为赋能电商的“香饽饽”

自2023年以来,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在AI领域的布局明显加快,人才流动、技术投入与业务融合进入高速发展期。

对于All in AI的阿里来说,电商是其业务的基本盘。阿里正将AI逐步渗透到该核心业务的每一个环节。

6月,淘宝上线百亿参数大模型RecGPT,手机淘宝首页“猜你喜欢”信息流将基于AIGR(生成式推荐)技术全面升级。这也意味着,淘宝将从用户视角出发,生成更精准贴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推荐序列。据官方测试资料,该模型实现了用户加购次数和停留时长5%以上的增长。

在出海业务中,阿里国际自研的国际跨境电商AI解决方案Marco覆盖电商全链路60+场景,支持30余种语言,日均调用超10亿次,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之星”认可。

此外,阿里云同样借助AI实现商业模式进化,其坚持开源开放路线,显著降低开发者门槛,吸引大量生态参与者。AI应用不仅自身变现,也形成了协同效应,带动云业务整体增长。

不同于阿里,京东在AI领域的布局体现出强烈的业务导向,尤其聚焦具身智能和家庭场景。

今年3月,京东就传出切入具身智能赛道的消息,随后成立相关业务部门。

5月推出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由京东大模型JoyAI驱动,与十余家机器人企业合作,覆盖陪伴、教育、企业服务等多场景。

图片

图源:京东云

在零售环节,AI导购助手、AIGC营销平台、数字人直播等应用已落地运行。早在去年4月,刘强东就以数字人的形象亮相京东直播间,整场直播累计成交额超5000万元。

图片

图源:京东App

今年618期间,京东大模型调用量相较去年“双11”上升130%。其中,超过1.4万个AI智能体在京东内部运行,超过1.7万品牌商家使用京东数字人直播带货,显示其技术成熟度与规模复用能力。

除消费侧之外,京东持续加码物流AI应用,如“智狼货到人系统”提升仓储密度与效率,自研无人轻卡VAN车队推进干线物流自动化。健康、工业等板块也广泛接入AI,实现诊疗辅助、供应链寻源、标准化管理等场景深化。

与此同时,拼多多、抖音商城、快手商场等也致力于将AI接入商场、直播、搜索等场域,辅助一键生成商品卡、短视频脚本和数字人主播等业务的开展。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商家节省了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AI赛道,美团也在积极布局。

今年5月,一则美团AI团队的招聘信息引发关注。其中“疯子”、“对AI的时间投入14*6起”(每天投入14小时,一周工作6天)等招聘关键词显示出美团对AI业务的空前重视。

图片图片

图源:小红书

美团核心本地生活业务CEO王莆中也曾在6月透露:美团在AI上的投入非常巨大,每年的投入超过百亿元。

此外,王莆中还曾在3月发布消息称,美团正在做一款Native AI(AI原生)产品,其愿景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个专属的生活小秘书”,并公开招聘对AI有强烈热情的研发、产品向人才。

图片

图源:小红书

9月初,美团突然低调宣布开源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LongCat-Flash(龙猫),业内人士号称推理速度比DeepSeek-V3还快50%,引发技术圈热议。

龙猫的问世意味着美团交上了一份优秀的AI答卷。但对于AI赋能核心业务的路径,不知道“疯狂”的美团AI团队能否在未来继续一鸣惊人。

尽管发展路径各异,但国内大厂在AI人才与技术布局上呈现出共同特点:战略优先级显著提升、招聘规模扩大、推动技术与业务的结合。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加剧,AI人才争夺与业务创新仍将持续白热化。

大厂之争,不仅是技术之战、生态之战,更是一场关乎未来十年格局的核心人才战役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1月30日消息,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出席WISE2023商业之王大会并发表《逆风智行,大模型时代的人才挑战》主题演讲。林凡透露,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个行业都在争夺AI人才AI人才供需比低至0.4,相当于5家企业争夺2个人才。在跳槽的互联网人中,超半数去往了非互联网行业。林凡认为AI大模型时代社交招聘将成为主力招聘模式。
4月7日消息,阿里国际正在大力招募AI人才,在最近启动的2026届校招中,80%为AI岗位,包括AI算法、研发、AI产品经理等。作为阿里旗下聚焦海外电商的业务集团,过去一年,阿里国际推出外贸领域的AI搜索引擎Accio,还通过AI Agent等方式,将AliExpress、Lazada、Daraz等国际电商进行升级,调用量呈百倍增长,随之也带来了大量的AI人才需求。
阿里国际启动了一项面向全球的头部AI科技人才培养计划“Bravo 102”,打破传统的校招体系,面试通过后可反选项目和团队。
6月15日消息,2026届“AIDU计划”,百度最大规模的顶尖AI人才招聘,正式启动。本届AIDU计划的岗位招聘扩增超60%,覆盖百度23个核心业务和11类研究方向,包含大模型算法、大模型基础架构、机器学习、语音技术、智能体等。
转转CEO黄炜表示,转转将基于积累的海量C2B2C闭环交易数据,研发多款AI工具,持续推动二手行业的智能升级。
日前,脉脉发布《2022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数据图鉴》。
8月28日消息,百度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资金超过1800亿元。继提前完成培养500万AI人才目标后,百度宣布,未来五年将培养1000万AI人才
8月26日消息,前程无忧51job发布《2026届校招市场AI人才需求报告》。来自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的数据显示,近60%的高科技企业已将AI人才纳入核心招聘目标,其创新驱动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对AI人才的刚性需求,远超金融(40.1%)和专业服务业(26.7%)。餐饮/酒店/旅游业核心岗位以人工服务为主,多数企业更倾向于维持现有服务模式,对AI人才吸纳能力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