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向阿里敞开大门,微信要帮淘宝卖货

电商行业
2025-09-18 09:10

互联网双雄,抱团取暖。

1.淘宝被曝将在微信内部开设小程序

在生意场上,流传着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就像一条隐形的法则,主导着各大巨头的之间的商业往来。在这一逻辑下,阿里巴巴与腾讯这两大巨头,达成了不少合作。

日前,网传阿里巴巴正与微信洽谈深度合作。

若合作落地,淘宝将在微信内部上线小程序,彼时用户在微信即可完成商品浏览、下单、支付的闭环交易。

作为对等条件,淘宝或将向微信支付开放“免密支付”功能,以提升支付体验与转化效率。

这意味着,淘宝和微信两大互联网生态,将在核心交易链路首次达成双向打通,微信开放12亿月活用户的超级入口供淘宝使用,淘宝则让渡部分支付主导权给微信,促进双方协作。

目前,针对这一传闻,淘宝和腾讯都暂无明确回应,后续能否真正达成合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过,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传闻本身已释放积极信号:头部互联网平台走向开放共赢,已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阿里和腾讯首次在业务上“牵手”。

早在2021 年,微信发布声明放开外部链接访问后,双方就开启了合作尝试。

这一年9月,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等应用接入微信支付;11 月,淘宝天猫商品分享链接可在微信一对一聊天中直接跳转;同年,腾讯视频、腾讯新闻、QQ系的广告流量接入阿里妈妈UD,双方迈出流量合作的第一步。

2022年 3 月,淘宝开放微信支付内测,部分用户支付时能选择 “微信扫码支付” 以及 “去微信找朋友帮我付”。

2023年5月,腾讯广告与阿里妈妈Uni Desk正式合作,借618大促节点,朋友圈广告首次直接跳转至淘宝APP。同时,微信公众号文章底部的广告,也已支持直接跳转至淘宝平台。

9月25日,阿里妈妈与腾讯广告宣布进一步深化合作,微信视频号、朋友圈、小程序等优质广告流量通过阿里妈妈UD效果广告,可直跳淘宝、天猫商家的店铺、商品详情及淘宝直播间。

图片

图源:阿里妈妈

进入2024年,阿里与腾讯的合作进一步提速。

1 月,闲鱼上线微信小程序,为用户带来新的便捷体验;3 月,微信应用内新增支持加入钉钉会议的功能;8 月,淘特 APP 在支付方式中也增添了微信支付选项;9 月,淘宝重磅宣布全面接入微信支付,进一步方便了习惯使用微信支付的广大用户。

图片

图源:淘宝APP

如此看来,淘宝此次上线微信小程序并非偶然之举,而是双方此前一系列合作的自然延续。从早期逐步开放微信支付,到闲鱼入驻微信生态,再到淘宝小程序或将上线微信,阿里和腾讯之间,早已跳出“零和博弈”的旧框架,在开放共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说到这,李响不由想起,京东购物公众号近日刚发了提醒,确认微信“发现—购物”里的京东购物入口,会在本月末关闭。

图片图片

图源:微博

京东还给出建议,让用户把“京东购物”小程序加到“我的小程序”,或是去微信钱包页下方使用。

据李响了解,此次微信关闭京东购物入口是合约到期后的正常动作。

2022年6月29日,京东与腾讯重续战略合作协议,为期三年。当时,腾讯承诺将在三年内在微信平台向京东提供一级和二级入口,为京东提供流量支持。

结合淘宝上线微信小程序的动态来看,这个时间点格外巧合,这边京东与微信的合作即将结束,那边淘宝与微信的合作传闻又恰好在此刻传开,京东和阿里在微信入口的布局上,有一种微妙的默契。

毕竟,腾讯旗下的微信是公认的顶级流量入口,对任何电商平台来说都意义重大,京东之前主动对接微信,正是看准了这一点。

如今京东没选择续约,反倒是淘宝趁势传出合作消息,实在耐人寻味。

2.相爱相杀,抱团取暖

过去,阿里和腾讯互相不对付,在商业领域多有碰撞。

从早期社交与电商领域的分庭抗礼,到移动支付战场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掀起的“红包大战”,再到云计算赛道上阿里云与腾讯云的份额争夺,阿里与腾讯的竞争始终贯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阶段,且在不同赛道持续深化。

图片

图源:微信

为了守住各自的生态护城河,双方曾长期采取“屏蔽外链”“限制跳转”等策略,淘宝链接无法在微信内直接打开,微信支付也一度难以接入阿里系的电商平台,用户不得不在两个生态间反复切换,商家更是面临着流量割裂的经营困境。

这种竞争模式,在短期内巩固了各自的市场地位,却也成为了制约行业创新与用户体验提升的瓶颈。

而随着互联网行业,拼多多、抖音等新平台强势崛起并形成冲击,阿里、京东、腾讯这三家老牌互联网巨头,也一改往日竞逐姿态,开始抱团取暖。

以京东和阿里为例,二者去年的合作动作尤为密集,包括淘宝天猫正式接入京东物流、京东物流接入菜鸟速递与菜鸟驿站、京东首次打通支付宝等。

这轮生态层面的大开放,让阿里与京东曾经剑拔弩张的竞争关系迎来了实质性转变。

如今,淘宝被曝上线微信小程序的消息浮出水面,更再一次印证了阿里、京东、腾讯这些互联网头部企业,正集体从过去的封闭竞争模式转向开放共赢的全新发展道路。

就这三家大厂来说,“拆墙”已不再是偶然的试探,而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3.合作与竞争双线并行

近两年来,AI浪潮席卷全球,具身智能赛道持续升温,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焦点。

这一背景下,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大厂纷纷打破业务边界,跨界入局这一新兴领域,动作频频且力度十足。

今年5月至7月,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上演“六连投”,接连押注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RoboScience、帕西尼等6家企业。

此外,京东还在2025年正式成立智能机器人业务板块,并推出JoyInside平台,为行业提供多模态AI能力支持,进一步加码具身智能赛道。

图片

图源:京东云

腾讯则选择以平台化模式切入,在WAIC2025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论坛上,其正式发布Tairos具身智能开放平台,通过向机器人厂商与应用开发商开放软件开发能力,抢占构建具身智能生态的关键入口。

至于阿里,则以战略投资破局。9月8日,阿里云与国科投资联合领投自变量机器人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这是阿里云首次对具身智能企业进行战略投资,释放出正式发力具身智能赛道的重要信号。

至此,阿里、京东、腾讯三家老牌互联网大厂全面杀入具身智能,在新战场开打。

需要注意的是,它们同时也在加速“拆墙”,打破壁垒以寻求协同,新赛道竞逐与老领域协同并行不悖。

虽说阿里、京东、腾讯都是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牌巨头了,但它们的冲劲丝毫未减,既在新领域积极竞争,抢占未来先机,也在旧领域主动合作,挖掘共赢空间。

一边竞争一边合作,阿里、京东、腾讯在这种张弛之间,不断寻找着互联网行业接下来的新机会。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今年9月以来,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债券融资力度。
2月7日消息,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近日纷纷公布人机对话相关专利。其中,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专利可实现人机顺畅沟通;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及预训练语言模型训练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专利可提升问答交互的准确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方法以及对话系统”专利可识别用户异常行为进行回复。
当云计算逐渐成熟后,云计算厂商们又盯上了汽车云赛道。
日前,四川甘孜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为应对灾情,腾讯阿里、小米、辛选在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助力四川灾后重建等工作。
有网友发现,在淘宝App下单后已经可以选择微信支付的付款方式。
3月26日消息,据IT之家报道,近日有网友发现淘宝App已经可以选择微信付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二者的互通还只是“初级”阶段,网友晒出的截图显示,在订单提交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淘宝给出的二维码进行微信支付,但不支持直接跳转支付。所以还需要自己截图并手动打开微信扫码才能实现。目前,这一功能仍处于内测阶段,预计会在近期拓展到更多用户群体内。
腾讯阿里巴巴正在制定互通计划,腾讯将允许阿里系电商信息分享到微信,阿里巴巴会将腾讯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
北京、河北等地近日突遭暴雨洪涝灾害。小米、阿里、字节跳动、腾讯、网易、京东纷纷发布公告,对受灾地区捐款驰援。
有消息称,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会在未来几周内大裁员。
日前有消息称,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会在未来几周内大裁员。据员工内部猜测腾讯预计裁员10%~30%,阿里裁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