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被指控诱骗消费者,和解金高达25亿美元
一、巨额和解金
除了投资,能让亚马逊往外掏钱的机会应该不多。
近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公告,称其已与亚马逊公司达成和解,亚马逊将支付高达10亿美元的民事罚款,并向受波及用户退还约15亿美元的订阅费。

亚马逊将支付巨额和解金图源:FTC
这个民事罚款是FTC有史以来在违规案件中开出的最高金额罚款;这15亿美元的消费者赔偿,覆盖了大约3500万Prime会员,也是FTC诉讼史上第二高的赔偿金额。
那么,如此高的罚款和赔偿金额,究竟来源是什么?这还得从2023年FTC针对亚马逊的一次诉讼说起。
当时,FTC指控亚马逊违反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和《恢复网上购物者信心法案》,因为亚马逊使用了具有欺骗性的界面,诱导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注册Prime会员。同时,亚马逊增加了取消订阅流程,以阻止或延迟消费者取消Prime会员服务。

亚马逊Prime订阅页面 图源:PCMag
今年9月23日,该诉讼在西雅图联邦法院开庭审理。FTC进一步表示,在亚马逊内部文件中,确有记录显示亚马逊高管和员工曾特意讨论这些诱导性措施,并将其作为维持Prime会员规模的一项重要策略。
虽然对此,亚马逊的回应是“没有犯下任何错误”,但开庭后,双方迅速达成和解。亚马逊发言人表示,“我们一直遵守法律,这项和解将使我们能够继续前进,专注于为客户带来创新产品与服务。”
根据和解协议,亚马逊需停止非法行为,向受影响用户退还最高51美元的订阅费,并为所有用户提供一套新的清晰醒目的注册和取消订阅流程。不过,亚马逊表示,和解协议并不要求其做出任何额外改变,只需维持现有注册和取消订阅流程。

Prime会员收费标准 图源:The Verge
目前,这项协议已通过FTC投票表决,并向华盛顿西区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提交了拟议命令。待法官批准和签署后,该命令即具备法律效力。
二、垄断风波不停
老实说,亚马逊当全球电商“老大”这么久,风光不少,背后的争议同样不少。这些争议总结起来,大多都指向一个议题,那就是垄断。
早在2019年,欧盟委员会就曾对亚马逊发起过大型审查。这场审查分为两轮,首轮针对亚马逊自有零售业务,通过对亚马逊欧洲市场约8000万笔交易和1亿件商品进行采样分析,欧盟委员会认定亚马逊存在利用第三方卖家数据调整自身产品、价格、库存和供应链管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欧盟委员会对亚马逊展开审查 图源:ec.europa.eu
第二轮审查同样与竞争行为相关,欧盟委员会认定亚马逊的商品推送机制存在不平等标准,在两个关键流量入口“Buy Box”(黄金购物车)和“Prime”会员界面,亚马逊倾向于把机会留给自营零售品和FBA卖家,从而损害了其他卖家的正当利益。
这场审查持续三年时间,最终同样以和解收尾。亚马逊向欧盟委员会提交整改承诺,若违反承诺,欧盟委员会可对其处以全球营业额10%的罚款。

亚马逊做出整改承诺 图源:ec.europa.eu
除了流量倾斜,亚马逊也曾被指控利用一些不透明的价格管控策略,限制部分卖家定价。如果卖家定价过高,其商品可能被下架、移出“Buy Box”或降低搜索权重,结果是卖家难以预测价格上限,正常运营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因为无法覆盖成本,而被迫退出平台。
这项指控由德国联邦卡特尔局提出,目前仍处于调查阶段,尚未有最终裁决。但若最终被认定违规,亚马逊同样面临最高达全球营收10%的罚款。
在市场主体之外,消费者同样是有力的监督对象。就在9月初,美国西雅图地方法官认证了一项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诉讼令,其核心质控内容是亚马逊涉嫌垄断市场,对第三方卖家收取过高费用,限制卖家在其他平台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导致成本被转嫁给亚马逊客户,消费者须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
据一位经济专家,诉讼发起人之一透露,亚马逊的这一行为影响了全美大约340亿笔第三方交易、2.88亿消费者。

亚马逊遭遇集体诉讼 图源:business wire
可以说,亚马逊这些年遭遇的指控大大小小,数量不少。尽管影响程度不同,结果不同,但站在市场监督的视角,这些指控都反映了相同的愿景,即亚马逊作为市场份额主导者,理应带领市场有序竞争。
正所谓“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亚马逊在收获市场信任的同时,也应承受来自市场的有力监督。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