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刘强东狭路相逢,新一轮较量开始了
线上硝烟未散,线下烽火又起,阿里和京东的竞争,无止无息。
阿里、京东大搞硬折扣超市
外卖之外,阿里、京东又盯上了新的生意——硬折扣超市。
近年来,随着“精打细算”逐渐从一种生活技巧演变成为全民消费共识,零售市场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性价比”变革。在这场消费浪潮中,曾经被视为“小众”“边缘”的硬折扣超市,正以黑马之姿冲出重围,成为消费者的购物新宠,同时也成为了资本眼中亟待开垦的新蓝海。
其中,硬折扣超市以极致精简的SKU、直采直供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去除冗余中间环节的运营模式,将“低价”和“品质”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巧妙融合,精准击中了当下消费者对“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的迫切渴望。
而在这一赛道上,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电商巨头的纷纷入局——阿里、京东,这些曾经主导线上零售格局的巨头,如今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充满烟火气的线下战场,加速布局硬折扣超市,试图抢占下一个零售增长的新引擎。
具体来看,前段时间,盒马NB正式更名为“超盒算NB”。其延续了此前的平价社区超市定位以及自有品牌商品特色,主张“真实惠,够放心”。但“超盒算”,谐音“超合算”,能够让消费者直接将其与实惠、性价比联系起来,品牌定位更为明确,进而更容易确立市场地位。同时,此次品牌升级后,盒马NB能够更好地与盒马鲜生区别开来,更大发挥出其战略价值和作用。

图源:超盒算NB
除了品牌升级,还有市场消息传出,超盒算NB的加盟试行已经结束,目前,内部已成立专门的加盟部,将全面推进加盟业务,从此前的自营硬折扣模式转向加盟硬折扣模式。而超盒算NB选择开放加盟,或许也有着更为深刻的战略考量。
据此前市场消息,超盒算NB在2025年的开店目标是整体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目前,其门店数量已超过300家。但是,这与千家店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图源:新零售
在此情况下,全面开放加盟或许是现阶段的最优解。如此一来,其可以通过轻资产运营的模式,迅速扩张,从而更快实现规模效应,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从市场透露的信息来看,超盒算NB加盟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独立合作,也就是自行租赁店铺,用于开设超盒算NB自提店。第二种是异业合作,指的是在现有店铺的基础上,增加超盒算NB的项目。第三种是团点合作,主要面向没有资金和时间,但是想做兼职的自由职业者。
这样一来,超盒算NB的加盟体系可以全面铺开,并得以将成熟的运营模式、强大的品牌势能,与加盟商的本地资源高效融合,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门店网络的快速增长,迅速触达更广泛的消费客群。
而规模效应的显现,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摊薄运营成本,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进而反哺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最终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然而,超盒算NB的加盟之路也绝非坦途,其在具体的推进工作中也可能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关于加盟商的严格筛选、标准化运营体系的深度复刻,以及持续有效的培训和监督,都将是其确保扩张质量、维护品牌声誉的关键所在。
但是,只要超盒算NB能够稳扎稳打,其终能在“速度”和“品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逐步扩大开店数量,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电商增速放缓,硬折扣成为新的突破口
除了阿里,另一电商巨头京东,也在加速推进硬折扣超市的线下布局。
今年8月16日,京东折扣超市全国首店在河北涿州开业,一开业便创下了市场折扣超市业态的新纪录,开业仅两日便接待顾客超10万人。此后不久,四家京东折扣超市又在宿迁同时开业。9月25日,第六家京东折扣超市在河北省固安尚品爱购城市广场开业。

图源:京东黑板报

图源:宿迁发布

图源:京东折扣超市官方号
也就是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京东就完成了6家大型折扣超市的落地。这足以证明,京东是有备而来,而且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在硬折扣超市赛道大干一场。
值得注意的是,与常规折扣超市不同,京东折扣超市的面积均超过5000平米,而且汇聚了超5000款高性价比商品,覆盖生鲜食品、日用百货、家清个护等全品类,约为行业常规折扣超市的三到四倍。

图源:宿迁发布

图源:宿迁发布
此前,京东的相关负责人也说道,“京东折扣超市在开设的区域、门店面积、SKU数量、线下运营优势上与目前行业内已有的折扣超市均不相同。”然而,京东折扣超市的最大不同以及最核心的优势是京东的供应链。“最核心的不同就是京东供应链上的优势,京东高效的产地直采以及京东自有品牌,同时布局下沉市场,聚焦大众消费,店内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市场常规售价,真正做到‘天天低价’。”
如此看来,京东折扣超市未来将以供应链为核心,逐步构建起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而且,硬折扣超市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供应链的比拼。在商品品类大同小异的情况下,谁能凭借供应链体系,将商品做到又好又具性价比,谁就能在这一领域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因而,在此竞争逻辑下,京东或许可以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实现快速发展。
此外,对于硬折扣运营模式而言,自建自有品牌也是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的重要举措之一。一般情况下,自有品牌的毛利率通常在50%左右,而销售制造商品牌的毛利率在20%左右。造成差距的原因,主要是零售商从设计、原料、生产到经销,全程控制产品,直接省去了中间环节和广告费用。
就目前来看,奥乐齐作为硬折扣超市赛道的老玩家,其已经构建起覆盖日常所需的“有机”、“好生活”等15个自有品牌,实现高达90%的自有品牌产品占比。而超盒算NB的自有品牌占比也达到了60%。这对于刚刚入局的京东而言,是短时间内难以追赶上的。

图源:奥乐齐

图源:奥乐齐
未来,京东能否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后来居上,我们暂不得知。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行业玩家们的持续加码,这一赛道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好奇,为何阿里和京东都在重金注押硬折扣超市?这主要源于其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且其在我国的渗透率仍较低,因而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同比增长8.2%,增量销售额达61.1亿美元,增速稳居零售业第三。而且,我国的硬折扣市场渗透率仅为8%,远低于德国的42%和日本的31%。这意味着我国的硬折扣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是一片亟需进一步开发的新蓝海。
同时,我国的硬折扣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经突破20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6%。因而,在电商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硬折扣无疑成为了电商企业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突破口。
而眼下,硬折扣超市这个曾被视为“小众”和“边缘”的零售业态,如今已凭借其巨大的增长潜力,成为了巨头们争相追逐的下一个风口。未来,随着新玩家的持续入局和加码,这一赛道或将迎来新的变革和发展业态。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