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神操作,阿里夸克炸翻全网
阿里要成为AI行业的颠覆者。
1.阿里“C计划”正式揭晓
作为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的一举一动向来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
尤其在竞争激烈的AI 赛道,身为布局前沿的核心玩家,阿里的每一步动向更是会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走向。
这不,近期阿里便有重磅动作浮出水面,其正式揭晓了“C计划”的首款产品,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阿里巴巴旗下AI 旗舰应用夸克已正式上线对话助手。该助手搭载 Qwen 最新闭源模型,凭借技术突破实现了搜索能力与对话体验的深度融合,也让夸克一举成为国内首个达成这一功能整合的 AI 产品。


图源:夸克
要知道,早在之前的云栖大会上,Qwen 系列一款最大参数的模型就已公开亮相。该模型性能表现十分突出,不仅超越了 OpenAI 的 GPT-5 与 Claude 的 Opus4,更跻身全球同类模型性能前三,技术水准极高。

LMArena文本排行榜
从实际使用来看,用户打开夸克APP 后,只需点击首页的助手模式,或直接向右滑动屏幕,就能快速进入对话助手界面,相当丝滑。
除了满足日常的问答需求,这款助手还集成了深度搜索、拍照搜题、AI 写作等核心功能,同时可灵活调用扫描、修图等各类实用工具,真正实现了搜索与对话能力的无缝衔接。
这款功能突破性的对话助手,并非夸克的临时发力,而是其长期布局AI 赛道的结果。
此前便有消息透露,夸克正推进代号“C计划”的AI新业务。该项目集结了夸克核心产品团队与通义实验室高阶研发人员,被阿里列为最高优先级资源项目,目标锁定对话式 AI 应用赛道,意在打造面向 2 亿年轻用户的 C 端 AI 入口。
关于“C 计划” 的代号由来,当时行业内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C”代表“Chat”,暗合夸克布局对话式 AI 的方向,预示其将推出全新对话形态;另一种更具竞争意味的猜测是,“C”源自经典游戏“吃豆人(Pac-Man)”,其“吞噬”的意象被解读为目标直指同类产品“豆包”。

图源:游戏吃豆人
这两种猜测,无论哪一种,都指向夸克在对话式AI 赛道的野心与布局。
而如今,“C 计划”的首个阶段性成果,夸克对话助手正式上线,终于揭开了谜底。无论是从底层技术能力来看,还是从用户实际使用体验出发,阿里此番布局的目标,与其说是瞄准 “豆包”这类国内同类产品,不如说是冲着ChatGPT 这种全球AI标杆去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阿里为何会选中夸克作为AI 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当前,阿里云与通义大模型虽具备深厚技术积累,却始终缺乏一个能直达C 端消费者的核心应用载体,而夸克刚好填补了这一缺口。
作为阿里旗下用户基础扎实的应用,夸克月活跃用户已突破1.5 亿,且用户结构以 25 岁以下年轻群体为核心,这类群体对新兴 AI 工具接受度高、使用意愿强,与对话式 AI 的目标用户画像高度契合,天然具备承载阿里 AI to C 战略的独特优势。

图源:DT商业观察
把时间线拉长,不难发现,夸克的战略地位在阿里体系内早已显现。
2023 年底,夸克便与 1688、闲鱼、钉钉一同被阿里 CEO 吴泳铭列为集团“四大战略级创新业务”,也被称作是阿里“四小龙”。
到了今年2 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吴泳铭进一步明确表态,称在阿里 AI to C 领域看到了显著机会,还特别指出夸克是“中国 AI 搜索领域用户量最高的应用”。
今年3 月,阿里巴巴进一步明确夸克的定位,将其升级为集团“AI 旗舰应用”。这一调整不仅让夸克跻身阿里 AI to C 赛道的拳头产品行列,战略地位也随之大幅提升。
几乎在同一时期,夸克启动全面升级,以“新夸克”的全新面貌亮相,核心目标直指打造 “无边界的 AI 超级框”。它将对话、深度思考、搜索、执行等多元能力深度整合,全方位覆盖用户在工作、学习、生活场景下的各类 AI 需求。

图源:阿里巴巴
如今,对话助手的上线让夸克正式进入AI 落地新阶段,后续它在 AI 赛道的布局与突破,或许会成为整个科技行业关注的焦点。
2.阿里AI走上另一条道路
事实上,阿里“C 计划”的布局远比想象中更深、更远。
有媒体透露,继对话助手之后,“C 计划”中的第二款重磅产品——夸克 AI 眼镜,也已开启预售。
这款被业内誉为“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 AI 硬件”,或许将成为阿里 AI 战略在硬件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从核心配置来看,夸克AI 眼镜的实力完全不逊色于 Meta 的最新款产品。它搭载双目显示技术,基础功能全面覆盖通话、听音乐、实时翻译、会议记录等高频需求,甚至支持 “拍照提问”,对着物体拍摄后,就能通过 AI 获取相关解答,智能化体验拉满。
更关键的是,这款产品还有独家优势,其打通了阿里生态内的各类核心APP,实现“硬件+生态”的协同体验。
比如,通勤时,无需掏手机,高德导航路线可直接显示在镜片上;购物时,抬抬手用支付宝“刷镜”即可完成支付;出差前,飞猪的行程提醒会实时推送至眼镜;就连淘宝购物比价,也能通过眼镜快速完成,极大简化了日常操作流程。



图源:淘宝
先说说核心配置,夸克这款智能眼镜一点不弱于Meta最新的产品:双目显示,能打电话、听音乐、翻译、记录会议内容,对着东西拍个照问问题,都能答上来。
据内部人士透露,这款眼镜的配置不仅远超同级别产品,更在光波导显示、换电续航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自研突破。
同时,它还针对亚洲用户做了全方位优化:机身重量比Meta 同款更轻,佩戴无压鼻感;近视用户可定制适配度数的镜片,适配性更强。
内部消息显示,夸克AI 眼镜性价比优势很大,再加上依托 Qwen 大模型的顶尖 AI 能力,这款眼镜在体验上已具备全球领先水平,或许将成为 AI 硬件赛道的有力竞争者。

图源:夸克
从软件端的AI 助手到硬件端的 AI 眼镜,阿里“C 计划”的布局逻辑已逐渐清晰,并非单一产品的零散出击,而是通过“软件+硬件”双管齐下,打造覆盖用户线上交互与线下场景的全链路 AI 生态。
客观来讲,AI 助手解决了用户在移动终端的智能对话与信息处理需求;AI 眼镜则将这种智能体验延伸至现实生活场景,打破了手机屏幕的限制,让 AI 以更便捷、更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
从这两款产品的接连落地不难看出,阿里AI 早已不是停留在技术研发的层面,而是在 C 端市场展开软硬件协同的系统性布局,一步步将 AI 能力转化为可感知、可落地的产品体验。
3.阿里AI未来可期
把目光拉回整个AI 行业,各大巨头都在加速布局:Meta 一心扑在硬件上,想靠硬件打造全新的 AI 体验;Google 则在 AI 工具系统上深耕,用强大的模型让产品更智能。
而夸克的路子不太一样,它想打造一个完整的产品矩阵,以阿里自己研发的Qwen 大模型为核心,既做 AI 软件,也搞 AI 硬件。
从这就能看出来,阿里在AI 领域的野心,已经完完全全显露出来,其目标绝非在行业中“分一杯羹”,而是要成为真正定义方向、引领发展的行业标杆。
可以预见,接下来,阿里在 AI 领域的布局,节奏大概率会进一步加快。这不只是推进速度的提升,更可能体现在技术探索以及场景落地上。
对于整个科技行业而言,这或许能带来新的探索方向,催生一些值得期待的新可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