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马云、阿里前CEO张勇再续前缘
英雄所见略同?
阿里前CEO张勇巨资买入香港豪宅
近日,从阿里巴巴光荣退休的张勇有了新动态,这一次聚焦于他在香港的房产购置。
具体来看,10月24日,港股上市公司希慎兴业(00014.HK)发布公告,披露了这一交易的核心细节。
当日全资子公司广运作为卖方与买方订立协议,根据该协议的条款及条件,广运同意向买方出售位于竹林苑的一个住宅单位(实用面积约为2084平方呎,约合193平方米),价格为5354万港元。

图源:希慎兴业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买方Verdant Peak Investment Limited是一间于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且由希慎兴业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勇全资拥有。
按照协议约定,初步订金267.7万港元(相当于总价的5%)已在签署协议时完成支付,而买卖合约则拟于11月7日前正式签署。
从标的物业的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该住宅单位的估值为3431.3万港元,此次交易价格显著高于估值水平。在租金收益方面,该物业2024年度税后净租金收入为101.8 万港元,相较于2023年度的67.3万港元,同比增幅达到51%,不过目前该单位处于空置状态。

图源:微博
而且,竹林苑并非普通住宅项目,它是希慎集团开发的优质住宅物业,且地处香港半山坚尼道的黄金地段,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事实上,大佬在香港购置豪宅并非新鲜事。早在2007年,马云就以2.82亿港元购入香港半山Branksome Crest顶层豪宅,每平方米单价约40万港元,创下当时香港非独立屋豪宅的楼价纪录;之后,他又以15亿港元拿下香港山顶白加道22号独立屋,单价超136万港元/平方米,再度刷新香港房价单价纪录。
而从竹林苑步行至Branksome Crest的距离不到3公里,从这个角度来说,张勇与马云也算是“邻居”了。看来,二人在阿里共事的缘分,在香港住宅续上了。
从更深层次来看,希慎集团推进这一出售计划有着明确的战略考量。
公告指出,该操作是集团资本循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旨在达成三大目标:一是通过去杠杆化进一步优化希慎集团的资本结构;二是释放成熟非核心住宅资产的潜在价值;三是将回笼的资本重新部署至公司战略重点领域。
从收益角度来看,本次出售事宜预计将为希慎集团带来约1930万港元的总收益,对集团短期业绩形成一定支撑。
而张勇与希慎兴业的关联,早在2024年12月便已建立。当时,希慎兴业宣布任命张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委员会成员,这一任命在当时也曾引发市场关注。

图源:希慎兴业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希慎兴业是香港老牌地产商,业务布局相对稳定,主要从事商铺、写字楼、住宅的出租等业务,其中商铺、写字楼和住宅构成了公司的三大主业。
此外,公告还特别提及,在过去3年里,张勇并无在其他上市公司担任任何董事职务,在加入希慎兴业前,也未在该公司担任过任何职务,其任职独立性得到明确说明。

图源:希慎兴业公告
回溯张勇的职业履历,其与阿里巴巴的渊源最为深厚。
资料显示,张勇于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在集团内部经历了多岗位历练:先后担任淘宝网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随后还兼任淘宝商城总经理,并在2011年6月淘宝商城更名后,出任这一独立业务的总裁。
2015年5月,张勇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接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2019年9月起,他进一步同时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直至2023年9月正式卸任,结束了在阿里巴巴的核心管理生涯。
对于张勇的贡献,阿里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不仅向其颁发了阿里史上第一个“功勋阿里人”荣誉称号,还宣布投资10亿美金,支持张勇设立科技基金,协助阿里布局面向未来的科技生态。
当时阿里方面曾表示:“逍遥子将换一种方式,继续在阿里和我们一起奋斗,迎接未来的发展。”
如今,阿里正逐步转向投资公司模式,“张勇香港买豪宅”这一动态,或许也成为阿里战略方向的又一信号——尽管张勇不再负责阿里任何具体事务,但他仍然是阿里合伙人。
巨头们纷纷涌入香港
好事成双,阿里也在香港有了“家”。
就在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集团联合宣布,共同斥资9.25亿美元(约合66亿元人民币),购置铜锣湾港岛一号中心共 13层商业写字楼,将其作为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这笔交易的意义远超普通的地产购置,它不仅一举成为 2021 年以来香港规模最大的办公楼成交案例,更被外界普遍解读为阿里在商业地产周期处于低迷阶段时,主动发起的一次强势布局,从中不难看出阿里对香港市场的长期信心。

图源:香港文汇报
对于此次在香港的重要落子,阿里与蚂蚁方面也有着清晰的规划,他们明确表示,未来将以设立香港总部为重要契机,进一步立足香港拓展国际业务,朝着面向全球深化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
事实上,看好香港市场并在此布局的内地企业并非只有阿里。此前,内地的电商玩家们已纷纷进军香港市场、设立办公点,以深度服务香港市场和境外用户。
今年2月,小红书确认以年租336万港币的价格租用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写字楼的一个高层单位,面积约7000方呎。6月,生活社区小红书在香港正式开设办公室。

图源: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公众号
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此前的香港办公室也租在这一栋楼,共租用10层,不过租期将于2028年到期。
此外,字节跳动在2020年进驻香港市场时同样搬进了这栋楼。

图源:微博
不仅如此,利园一期也在旁边,美团、小米、京东等头部企业此前已相继进驻,使该区域成为内地电商、互联网企业在港的重要集聚地。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9月,京东集团与华润隆地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宣布京东MALL香港首店将落户湾仔华润湾景中心大厦,预计于2026年开业。

图源:华润隆地
这一布局标志着京东在收购香港本地超市品牌后,进一步扩大其在香港实体零售市场的战略投入。
可以说,铜锣湾时代广场的两栋摩天塔楼,正逐渐成为中国科技大厂出海的“宇宙中心”。
大佬们与科技巨头纷纷对香港情有独钟,背后或许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在全球地缘风险加剧的当下,香港成为了唯一能同时获得中美市场信任的“中立平台”,也正因此,香港逐渐成为中国科技企业走向全球的“跳板”。
香港成为中国科技“全球跳板”
背靠内地、坐拥国际,近年来内地科技企业正以“扎堆布局”的姿态涌入香港——数十家企业砸百亿抢占香港市场。

图源:香港商报
多家内地企业做出如此一致的选择,背后或许正传递着一个明确信号:内地企业普遍看好香港经济的加速复苏前景,愿意将香港作为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落点。
一位投资人指出,香港之所以吸引这些巨头,是因为香港政府近年来持续加码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
2024年,香港政府设立了100亿港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这笔资金不仅为产业注入了“强心剂”,更极大提振了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信心。
除了专项基金的支持,香港在培育初创企业、吸引高端人才方面还有更多“实招”:香港科技园的IDEATION项目为初创企业提供高达10万港元的无条件资金支持,而香港优才计划的年度配额取消更是降低了高端人才创业的门槛。
政策红利之外,香港特有的区位与市场优势同样不可忽视。香港特有的全球化资本市场与背靠内地的战略地位,使得企业在融资方面更为便利。
与此同时,资金的涌入,不仅提升了企业估值,还成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更重要的是,香港是“背靠内地、联通全球”的独特节点:既能承接内地庞大市场,又能对接国际规则、资本和人才。
正因如此,对企业来说,赴港绝非简单的“地域迁移”,而是“借东风”——借助香港的优势,突破发展瓶颈、打开全球市场。
通过关注这些巨头的投资动向,我们不难发现,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当下,香港的“超级联系人”角色,只会越来越重要。
未来,随着更多企业与资源的涌入,香港的创科产业与经济活力或将迎来更大的爆发。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