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王者归来,豆包碾压DeepSeek,坐稳头把交椅
马云、张一鸣,大佬们纷纷押注,AI大战一触即发。
二、张一鸣的AI帝国照进现实
上个月,QuestMobile最新数据揭露了一个值得记录的时刻:2025年8月,豆包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5742万,环比增长6.6%,正式超越长期霸榜的DeepSeek,登上中国原生AI App月活榜榜首。
彼时,DeepSeek该月用户规模虽仍维持在亿级水平,但环比增速为-4.0%,排名下滑至第二位。
到了这个月,QuestMobile《2025年9月AI原生App榜单》则显示:豆包以1.72亿月活稳居第一;DeepSeek以1.45亿月活位列第二;二者合计用户规模接近3.2亿人,几乎相当于中国网民的三分之一。
就在短短两年前,豆包正式亮相时月活跃用户还不足10万,换言之,从月活10万到稳居第一,豆包只用了两年时间。
这样的成长速度,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史上也属罕见。背后的男人,毅然是已经退居幕后的张一鸣。

2021年5月,张一鸣宣布辞去CEO职务,正式退居幕后。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这位38岁的互联网天才将就此隐退。
然而,张一鸣的“退休生活”却与外界想象大相径庭。
多位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张一鸣不仅亲自负责从竞争对手公司招揽中国AI人才,还多次在内部强调追求“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
一位业内人士描述,张一鸣对AI的痴迷程度极高,“在看一系列的OpenAI论文,甚至熬夜看,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张一鸣的深度参与直接体现在字节跳动的资本开支上。浙商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字节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达800亿元,接近百度、阿里、腾讯三家的总和(约1000亿元)。
该研报还预测,2025年字节跳动资本开支有望达到1600亿元,旨在打造自主可控的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其中约900亿元将用于AI算力的采购。
更重要的是,张一鸣的AI战略不仅停留在纸面上,更体现在对人才的渴求上。

今年2月,字节从谷歌挖来了原DeepMind副总裁吴永辉负责Seed基础大模型。
同时,字节还用天价薪资挖来阿里通义原负责人周畅、零一万物原预训练负责人黄文灏、面壁智能核心研究院秦禹嘉等一批顶尖大模型人才。
有字节内部员工透露:“吴永辉加入后,低两级员工可以直接向其汇报的策略是有效的。因为在Seed团队里,有些leader不是原生的大模型专家,对相关技术也不那么了解。”
当张一鸣在上海知春创新中心抛出“人才过拟合”的论断时,人们才读懂:豆包的崛起,本就是他布了两年的局。
而国民级AI应用的诞生,从来都需要“技术+生态+人才”的三重共振。
三、豆包的逆袭之路
回望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引爆全球AI浪潮。国内一众大厂摩拳擦掌,竞相布局,阿里、百度等巨头更是草蛇灰线、筹谋已久。
相比之下,豆包的起步并不算早。2023年8月,豆包正式亮相,当时月活跃用户不足10万,在AI圈内如同小透明。
但豆包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仅用三个月时间,豆包AI的月活用户就突破1000万大关。如此迅猛的发展,离不开字节跳动的生态支持。

图源:微博
2024年初,当抖音把“用豆包AI做春节特效”的弹窗推送给6亿日活用户,这场降维打击正式启动。抖音系应用庞大的用户基本盘,以及企业“大力出奇迹”的投流,让豆包能通过高强度的曝光,迅速打开知名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看看抖音,日活超7亿,绝对的流量巨擘。豆包在抖音上的推广花样百出,用户刷着抖音,可能刷着刷着,下载的欲望就被勾起来了。”
豆包今年上新功能的节奏飞快:实时语音通话、视频通话、AI播客、一句话P图、同声传译……简直是“什么火就玩什么”。
比如视频通话功能,以前豆包只能听你说话,现在它直接能“看见”你眼前的东西了。
抖音上,有人让豆包锐评自己朋友的朋友圈,豆包却直接能带着此前对话的记忆调侃:“是你经常提起的,那个Strong(死装)的班长吗?”
甚至有《金铲铲》游戏玩家都开始用豆包当“邪修”军师。遇到阵容搭配难题,直接求助豆包,它能迅速分析版本强势阵容,推荐英雄组合和装备。
这些趣味互动,无疑大大降低了用户接触豆包的门槛,让下载变得顺理成章。

图源:抖音
当然,豆包的登顶,只是AI原生App爆发的一个缩影。
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中国AI原生App月活用户已突破7亿人,AI助手、AI搜索、AI教育、AI创作,正在成为新一代国民级应用。
而豆包与DeepSeek这两个产品,一个主打AI即助手,一个主打AI即搜索,正重新定义“信息获取”的起点。
只是,DeepSeek和豆包在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上存在明显差异。
DeepSeek采用混合专家系统架构,在数学推理、代码调试等专业领域表现突出,医疗文本解析准确率达92.3%。其技术优势在于精准处理复杂任务,但交互风格偏“理工直男”。
豆包则基于Transformer架构优化,更擅长多模态内容生成,适配字节的视频生态,吸引了自媒体、电商等轻量级用户。
其优势在于“接地气”的交互体验,但专业领域深度不足。
从市场表现与用户定位上看,豆包主要吸引自媒体、电商等轻量级用户。其“瑞士军刀”式功能覆盖日常需求,如热点文案生成、表情包制作。
DeepSeek用户规模虽下滑至第二,但企业级应用,如医疗问诊、法律合同解析等领域渗透率更高,商业化路径更侧重专业服务。
这种风格差异,使得两款产品的用户群体重叠度不算很高。正因如此,二者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国民级APP。
三、大佬回归,AI未来谁说了算?
张一鸣回归AI战场的背后,是一众互联网大佬的纷纷回归。
10月9日,隐退四年的张一鸣罕见现身上海。他在徐汇知春创新中心开业仪式上,以发起人身份亮相发言。
而更早之前,马云佩戴“风清扬”工牌参加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曾经退居幕后的互联网大佬们,如今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归一线。
这种默契的同步性,绝非偶然,而是预示着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流量竞争走向技术竞争的时代转折。
当人口红利消失、电商市场饱和,AI正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决胜关键,而超级入口之争可能更是生死之战。
夸克的高举高打、阿里的AI To C计划又点燃了新的激情。
在AI驱动的新十年起点,大佬们的回归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而是要打造新的超级入口,创造一个新的时代。
在上一个时代,大佬们各自打下了自己的江山。如今,马云和张一鸣,都想再搏一把,顶峰再见。
豆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字节跳动丰富产品生态的支撑。抖音集团丰富的产品生态,能为豆包的训练提供支持,有利于豆包的多模态能力的升级与发展。
不久前,字节跳动Seed团队宣布推出豆包图像创作模型Seedream 4.0,支持文生图、图像编辑及多图参考等功能。用户可通过豆包App、火山引擎等平台使用。
9月11日晚,Seedream 4.0发布才两天,就超越了谷歌的Nano Banana,一举拿下Artificial Analysis“文生图”和“图像编辑”两大榜单的第一。
这正应验了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到的“飞轮效应”。
他指出,企业的成功就像是推动一个巨大的飞轮。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需要使很大的力气,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当达到临界点后,飞轮就能凭借惯性持续快速转动,后续只需少量推力就能维持。
如今的豆包,也颇有几分踏上“数据飞轮”的迹象。海量的用户,带来丰富的交互数据。数据又优化模型能力,能力提升,再吸引更多用户,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豆包与抖音的协同效应也日益显现。
从豆包切入抖音的方式也能看出,豆包在文案生成润色、信息抽取,特别是vision(视觉理解方面)能力等方面的优秀表现,能给抖音创作者提供极佳的创作工具,也能满足用户搜索答案的即时需求。
字节希望能在抖音生态内实现产品的跳转互通,不会给用户造成体验上的割裂感。
从今日头条、抖音到豆包,字节用“大力出奇迹”一次次炸出爆款。如今在AI这片新战场,豆包的快速登顶,似乎成了张一鸣这一哲学的最新战利品。
AI就像个大浪淘沙的筛子。筛掉那些抵触变化的、盲目乱闯的,留下的是愿意顺势而为、踏实做事的。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