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一夜翻盘,小米双11爆卖290亿
只有用实力,才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1.小米双11战报出炉
“史上最长双 11”正式落下帷幕,各大品牌陆续晒出自己的成绩单。
这当中,小米的战报令不少人感到意外。11月12 日凌晨,小米官方公布战报显示,截至11月11日24 时,小米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 290 亿元。

图源:小米
成绩出炉后,雷军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谢谢大家支持。”

图源:微博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小米实打实的投入。
今年双11,小米为了冲业绩可是下足了功夫,直接打出“让利20亿”的口号,单品最高能立省 4000 元,覆盖范围从手机、数码到家电,几乎囊括了所有核心品类。
具体来看,手机品类里,Redmi K80 至尊版降到了 2399 元起,小米平板 7 Ultra 直降 500 元后,到手价 5199 元起,部分机型还能叠加国补再省一笔;
家电领域也不示弱,小米电视S Pro 85 Mini LED 2026 款、米家冰箱 Pro 的优惠高达 1600 元,米家三区洗衣机 Pro 最高能省 1000 元,性价比直接拉满。
丰厚的优惠直接带动了销量爆发,从官方公布的截至11月10日24时的阶段性数据来看,扫地机、摄像机两大品类的销售额突破了2亿,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等6类产品的销售额也突破了1亿。
销量表现更是亮眼,剃须刀、健康秤卖超50 万件,吹风机、电动牙刷销量突破 40 万件;高端机型也不含糊,小米 17 Pro Max 直接拿下五大平台 6K 以上价位国产销量、销额双冠军,实力站稳高端市场。
这份成绩要是放在去年,或许不算特别惊喜,但在今年,这份答卷似乎格外有分量。
众所周知,最近一段时间,小米手机、汽车、空调,都陷入了不小的争议。
上个月,小米17系列跳过16直接命名,雷军一句“产品力跨代升级,要对标 iPhone”,被质疑“蹭苹果热度”“好low”……

图源:微博
前不久,北京迎来10℃早冬,汽车之家组织了一场冬测。在测试中,小米YU7跑出687公里续航,续航达成率 83.6%,力压理想 L6、特斯拉 Model Y 拿下纯电 SUV 双料第一。
雷军第一时间转发庆祝,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10℃能叫冬测吗?”“是不是挑了最理想的温度?”
当时,雷军回应称,“测试是汽车之家独立实测,不是小米安排的场景”,还补充道,10℃-32℃本就是电动车续航的最佳区间,贴合多数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
更有意思的是,评论区里还有网友翻出此前的海报争议,调侃追问“有没有小字?”,雷军回了八个狗头表情,让这一风波愈演愈烈。

图源:微博
近期有消费者反映,在小米选购空调时,被一款标注“巨省电”的产品吸引,本以为这是空调的核心节能性能,咨询客服后才得知,“巨省电”仅为该空调的系列名称。

图源:京东
翻看京东小米空调自营旗舰店,可以发现,“巨省电”字样不仅出现在商品主图的显眼位置,商品介绍中也有提及。
此事曝光后,网友纷纷吐槽,认为小米这是搞宣传噱头,缺乏诚意。
多重争议之下,外界关于“小米和雷军被营销反噬”的相关说法甚嚣尘上,小米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受损。
但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双11小米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这或许说明抛开舆论场上的纷纷扰扰,消费者对其产品实力还算认可,小米也确实拥有一批忠实的用户。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争议不过是浮云。小米这份双11战报的出炉,也许才是对近期诸多质疑的最有力回应。
2.小米新动作不断
在这份亮眼成绩出炉之前,小米也在多赛道悄悄放出“大招”。
近日,有业内消息透露,小米SU7 改款版将迎来12 项硬核升级。
从具体升级细节来看,新款小米SU7搭载麒麟二代电池,综合续航将突破800km大关,可大大缓解用户“续航焦虑”;此前仅高配车型专属的激光雷达,此次变为全系标配,再搭配雷神 U 芯片,能实现全场景智能驾驶覆盖;900V 高压架构同样全系落地,配合 5C 超充技术,补能效率大幅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车采用闭式双腔空气悬架系统,直接让20 万价位的轿车,拥有了百万豪车级别的滤震体验。

图源:微博
据了解,这些全系标配的配置,都是此前在小米SU7 Ultra 上经过市场验证的赛道级技术,相当于用“成熟技术下放” 实现了对同价位车型的“升维打击”。
根据网上流传的爆料图片,此次改款覆盖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底盘调校及舒适性配置等核心领域,将性能、补能、智能化全面拉满,预计明年3月正式发布。
很明显,小米已经下定决心,要靠技术升级,让用户刮目相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汽车领域持续加码,小米还将目光投向了新增长极——短剧市场,宣布正式推出免费短剧 APP“围观短剧”。

图源:小米应用商城
李响了解到,这款APP 由成都分享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开发,其法定代表人是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实际控股股东是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从市场定位来看,“围观短剧”的差异化优势十分明显:应用商店信息显示,APP 涵盖都市、逆袭、言情、复仇等 20 多个题材的短剧,且全程无广告、可直接免费观看。

图源:围观短剧APP
要知道,当前免费短剧市场多依赖广告变现,频繁弹窗广告常影响观看体验,而小米的“无广告免费模式”,既能优化用户感受,也能在初期快速吸引流量、积累用户。
不过,客观来看,由于刚处于起步阶段,“围观短剧”目前的流量与用户规模,和红果短剧等成熟 APP 仍有较大差距,后续还需在内容储备、运营推广上持续发力。
对小米来说,SU7 改款是对“造车新势力”身份的进一步巩固,而进军短剧则是对“生态边界”的拓展,其用实力破除争议的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
3.用产品证明自己,在争议中实现破局
一直以来,雷军的营销能力都备受业界肯定。
这些年来。雷军凭借极具特色的个人演讲、充满“活人感”的社交媒体运营,让小米的产品从上线之初就自带话题与热度,屡屡成为舆论焦点。
雷军的营销能力之强,甚至让京东创始人刘强东都表示,“千万不要跟雷军比营销。”
但话又说回来了,营销虽能放大声量,却终究不是品牌长久立足的根本。一旦“营销光环”过盛,反而可能让消费者降低对产品本身实力的审视意愿,甚至对品牌宣传产生抗拒。
更何况,当前消费市场已进入理性竞争阶段,头部品牌在技术高地上短兵相接,新兴势力则以灵活打法不断切分用户,无休止的价格战与缺乏实质支撑的概念炒作,其边际效应正急剧递减。
同时,消费者也日益成熟,不再仅仅为冰冷的参数排行榜买单,而是更加看重技术的真实体验、品质的长期稳定,以及产品与自身生活场景的契合度。
这种情况下,小米的产品力必须跟上。在手机领域,需持续冲击高端市场、彻底摆脱性价比依赖,并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而在新开辟的汽车赛道上,更要让“小米”这个品牌凭借产品实力获得真正认可,而非仅停留在外观设计的讨论层面。
营销赢得关注,产品赢得尊重。小米的下一程,或许需要向市场证明,它不只会做营销,它的产品,同样配得上用户长久的信赖。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