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月25日消息,德银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基于科技2020年Q4稳健的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恢复以及快速的活跃用户增长,维持其“买入”评级,目标价美元。德银表示,在中国医美消费领域,非手术项目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手术类项目,手术类消费也逐渐恢复。德银称,科技迅速调整了战略,更多地关注非手术类项目,并取得了扎实的进展。2020年第四季度,科技付费机构数同比增长近41%,显示出新强大的执行力。
  2. 花旗称,在非手术服务方面,通过与意见领袖和上游厂商的合作,持续扩大低价位产品的SKU和地域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而在手术服务方面,持续扩大医生名单,在不同的重点服务领域建立了精细化操作的专业团队。
  3. 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中信证券纷纷发表研报,维持科技“买入”评级
  4. 截至3月24日美股收盘,三大指数全线收跌,抑制了个股增幅。华熙生物从2月最高价元,跌至3月24日收盘价元,跌幅近40%。国际投行对医美股上涨前景颇有信心,3月23日,德意志银行发布研报,报告显示基于科技2020年Q4稳健的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恢复以及快速的活跃用户增长,维持科技“买入”投资评级,目标价美元。3月22日,花旗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维持科技“买入”投资评级,目标价美元。
  5. 5月19日消息,科技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移动端的平均月活跃用户 达到840万,较2020年同期的420万增长101.0%;预约服务的付费用户总数为173000,较2020年同期的77500增长123.3%。今年一季度,平台上的付费医疗机构数量为4702个,较2020年同期的3295增长42.7%;平台上订阅信息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为2191个,较2020年同期的1862个增长17.7%。
  6. 3月25日消息,科技今日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未经审计的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为740万,而2020年第四季度为890万;平台上的付费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为5327家,同比2020年第四季度的4746家增长了12.2%;平台上订阅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为2085家,而2020年第四季度为2239家;购买预约服务的用户总数15.99万,平台促成的医美交易总额为5.327亿元。2021年平均移动MAU达到850万,同比增长18.7%。
  7. 3月22日消息,国内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公司科技发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业绩。2020年全年,科技实现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9700万元人民币;2020年四个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00%。
  8. 3月22日消息,今日,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科技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业绩。财报显示,2020年Q4,科技总收入4.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创下公司上市以来单季度收入新高;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6220万元人民币;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890万,同比增长142.3%。2020年全年,科技实现总收入12.95亿元,同比增长12.4%;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9700万元人民币;2020年四个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00%。
  9. 7月28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第三阶段情况及趋势发布会上,科技副总裁、风控委员会负责人张力明介绍了最新战报,截止2021年7月18日,已拦截涉嫌违规违法医美商品1503428例、机构16039次、违规或超范围执业医生38771人次、虚假订单及评价2163426次,总计拦截、处置违规违法医美信息近400万次。建立了内外联动的监控反应体系,形成全员提供线索、客服团队分类处理、媒体舆情监测预警闭环。
  10. 5月24日消息,医美O2O平台科技日前发布财报,2022年第一季度收3.003亿元 ,较上年同期的3.596亿元下降16.5%,较上一季度的4.5亿元下降33%。2022年第一季度平均移动月活跃用户数量为440万,而2021年同期为840万;平台上付费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数量为5254家,比上年同期的4702家增长11.7%。2022年第一季度净亏损6680万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4500万元。
  11. 3月22日,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科技发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业绩。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科技总收入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创下公司上市以来单季度收入新高。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收、毛利润、平均月度活跃用户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再次印证“以用户为中心”战略的成功。仅在技术方面,2020年,研发投入及人员开支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约18%,同比增长超过29%。
  12. 3月22日,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科技发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业绩。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科技总收入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创下公司上市以来单季度收入新高。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6,220万元人民币。2020年四个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仍以第四季度的稳健表现成功收官,并实现全年总收入、平均月活跃用户量等关键指标的增长。
  13. 8月16日消息,今日,互联网医美医疗服务平台科技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财报显示,科技第二季度总收为3.091亿元,与上年同期的4.518亿元相比下滑31.6%。归属于科技的净亏损为3230万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5760万元。财报显示,平均移动月活跃用户数量为3540万,2021年同期为1000万;科技平台上付费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数量为5735家,比上年同期的4899家增长17.1%。
  14. 2月20日消息,《电商报》获悉,天眼查App显示,今年2月15日,北京共享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275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4300万元人民币,增加56%。此外,科技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实现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2640万元。同时,三季度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870万,同比增长。
  15. 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科技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创下公司上市以来单季度收入新高。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6220万元人民币。2020年四个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00%。2020年,科技持续加码品牌投入,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乘风破浪的姐姐》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亿,同期站内自然流量同比大涨228%。
  16. 4月2日消息,中金公司给予阿里巴巴跑大盘的初始评级,目标价304港元。中信证券研报称,阿里巴巴核心商业稳健增长,公司仍将持续加码投入业务,强化中长期竞争力,信息流、特价版等投资领域本季度表现强劲。依然看好公司长期数字科技价值,维持公司美股及港股“买入”评级。据了解,昨日晚间,有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戴珊发布全员公开信——《MMC,吹响集结号!》,首次回应有关MMC事业群的消息。
  17. 1月16日消息,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腾讯控股“买入”评级,2023Q4预计实现Non-IFRS下归母净利润397亿元,Non-IFRS下归母净利润率25%。该行建议关注游戏的市场表现以及视频号直播电商发展进展。腾讯未来利润释放确定性高、可持续性强,收入组合变动和经营杠杆是长期的利润驱动力。该行预计,腾讯2023Q4将实现收1561亿元,同比增长8%。网络广告、金融科技均实现稳健增长,随着游戏新品发布和老游促活12月游戏收入增长加速。
  18. 3月15日消息,大行花旗新近发表研报,上调中国领先的消费数字科技服务商乐信评级及买入价。截止美东时间周二美股收盘,乐信收盘价为2.31美元。花旗上调乐信的评级,主要源于乐信20224Q业绩的强劲增长,并给出一个乐观的2023Q1业绩预期。根据乐信14日公布的财务,其Q4收录得30.5亿元,同比增长38.7%,环比增长13.4%;利润实现4.57亿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13%。
  19. 2月25日消息,据新浪科技报道,百度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李彦宏对于夏一平的评价。日前,百度向外界媒体证实,前摩拜联合创始人夏一平出任其造车公司CEO。他表示,去年和百度资本董事长任旭打了一通电话,双方聊了聊新能源汽车。后在任旭的牵线下,与李彦宏在12月见了两次面,最终答应担任百度造车公司的CEO。
  20. 4月6日消息,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2年度第二批“专精特”中小企业》公告,北京商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在采购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及实践,成功入选北京市“专精特”中小企业名单。据了解,专精特企业是指主营业务和发展重点符合国家产业及相关要求,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优,即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路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