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富瑞、中金等多家机构看好,四季度业绩表现或强于市场预期。
  2. 3月31日消息,高盛发表研究报告指,第四季业绩基本上与预期一致。集团预料,视觉生成大模型可灵今年收入达6000万美元,其中50%以上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该行将其目标价由55港元上调至62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3. 11月1日消息,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在双11购物节期间,受惠广告和电子商务业务以及营运效率提升,预计下半年业绩将表现强劲,予“增持”评级。该行指,对2023至2024财年的净利润预期比市场预计高出20%,并认为鉴于其经调整净利润率在第二季已达到10%,因此明年11%净利润率已经是保守的预期。另外,大摩对成本和费用假设进行微调,小幅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测,从7.2调整为7.3,因此将目标价由85港元降至80港元。
  4. 5月13日消息,里昂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W“买入”评级,目标价83港元。该行预计,首季业绩稳健,总收入将同比增长15%至290亿元人民币,经调整Ebit将达到36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仅为2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业务仍然是增长的主要引擎,该行预计将保持29%的强劲同比增长,带动电子商务广告和佣金同比增长40%。
  5. 10月16日消息,近期,瑞银在其最新的研究报告将-W纳入月度首推股票名单,并给予其未来12个月76.70港元的目标价,潜在升幅高达51%。这一评级反映了瑞银对未来业绩的积极预期,以及对公司当前市场地位和发展潜力的认可。
  6. 5月28日消息,花旗发布研报称,-W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10.9%至326亿元人民币(下同),较花旗及市场共识各高出1%。按业务划分,直播收入同比增长14.4%至98亿元,较花旗预估高2%;广告收入同比增长8%至180亿元,符合该行的预测;其他收入(主要为电商收入)同比增长15.2%至48.2亿元,较该行的预测高出1%。评级为“买入”,目标价66港元。
  7. 3月26日消息,瑞银发表报告指,去年第四季业绩和纯利都符合预期,目标价由76.4港元上调至83.4港元,评级“买入”。电子商务方面,该行预期全年和首季商品成交额增长率分别为13和15%,可能超越整体在线零售业。电子商务供应链和推荐改善将继续成为电子商务表现优异的持续动力。
  8. 8月22日消息,发布最新业绩公告。2023年第二季度该公司收入同比增加27.9%至277亿元,主要是由于在线营销服务、直播及电商业务的增长。直播业务收入由2022年同期的86亿元增加16.4%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100亿元。
  9. 公布第三季业绩后,大摩调整了对其的预测,该行认为,的直播业务和利润率会继续优于预期。
  10. 8月23日消息,科技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营217亿元,同比增13.4%。2022年上半年营427.6亿元,上半年调整后EBITDA亏损11.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在业绩报告中将国内和海外的经营情况分开展示。国内业务提前两个季度实现单季盈利目标,Q2经营利润超9300万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在海外市场的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创下新高,平均使用时长超60分钟,海外用户留存率及用户参与度进一步提升。
  11. 该行预计2Q23业绩将超预期,收入将同比增长26%(高于此前指引25%),净利润将为14亿人民币(高于指引11-12亿)。
  12. 高盛发研报指,去年第四季度业绩表现稳健,收入和利润均超该行及市场预期共识。
  13. 5月13日消息,截至发稿,跌5.33%,报223.6港元,市值为9299.37亿港元,相比于上市以来最高价417.8港元,股价接近腰斩,市值蒸发8000亿港元。据悉,3月底,公布年度业绩,2020年总收入为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2%;经调整亏损净额为79.48亿元人民币。
  14. 近日,多家卖方机构对二季度的业绩表现做出预期。
  15. 8月25日,科技(1024.HK)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二季度,收入达191.4亿元。
  16. 科技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数据显示,年度总营达942亿元,同比增长16.2%。
  17. 二次元负责人、A站负责人文旻已于近日从离职,但文旻离职后并未带走团队。据悉,文旻离职后,A站业务也从原来单独管理,划转到由运营团队统一管理,目前的负责人为薛苏,此前负责小剧场(短剧)业务。
  18. 今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2022年3月29日(星期二)举行董事会会议。
  19. 今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2022年5月24日(星期二)举行董事会会议。
  20. 科技宣布将于2022年8月23日举行董事会会议,藉以考虑及批准(其中包括)本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综合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