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月7日消息,据中国邮政快递报报道,近日,在杭州的营业网点内,出现了一种魔术粘贴合的新型循环快递π-box”。目前,在杭州共计投放超2.5万个“π-box”。截至目前,累计使用量达到8.8万次。据的工作人员介绍,“π-box”是在此前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快递循环·box”基础上,于今年9月推出的升级版,并率先在杭州、上海等地试点应用。根据实验室测试,“π-box”可循环使用70次以上,整箱材料96%可回收。
  2. 近日,浙江大关网点新推出一种新型循环快递π-BOX”,采用PP环保材料,98%可以回收再利用。
  3. 近日,杭州的营业网点内,出现了一种新型循环快递π-box”,目前累计使用量达到8.8万次。
  4. 9月6日消息,近日,浙江大关网点新推出一种新型循环快递π-BOX”。除此之外,“π-BOX”外观采用激光印刷工艺替代传统印刷方式,0油墨使用,更耐磨更环保,可重复使用达70次以上,后期将逐步替代纸箱的使用。目前,“π-BOX”已推出6种规格型号,可以满足3C、化妆品、首饰工艺品、酒类等行业托寄物使用,服务流向现阶段已覆盖全国16个省。
  5. 11月1日消息,“零碳未来,一路行”快递循环经济实践项目暨智能回收安装落地仪式近日在深圳举行,标志着首个快递企业与回收企业联合的“智能回收”正式落地启用。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办事处指导下,速运有限公司与深圳绿源深回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合作,在快递末端网点投入智能回收柜,全品类回收利用废弃物资源,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并以点带面,带动社会环保意识加强,从而形成环保、节约习惯。
  6. 6月17日消息,近日,安徽省邮政管理局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体系,加速实现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其中,安徽省邮政分公司将蚌埠天成的环保快递袋列入集中采购目录;韵达总部与包装企业签订了250万只环保快递袋采购合同。此外,安徽省邮政分公司试点推广“两城一箱邮情邮意”周转箱;推广使用循环包装箱“·BOX”和易碎品可循环包装箱“小蓝”,每个包装箱可循环使用80余次。
  7. 3月5日消息,首家绿色快递形象店近日在珠海市拱北地下商场正式开业。拱北地下商场绿色形象店将全面消费者推广快递绿色低碳环保理念,通过使用循环全面代替纸箱,减少一次性包材使用,用实际行动推进珠海市快递行业绿色发展。据速运有限公司粤西区公共事务部总经理胡金介绍,“结合拱北地下商场消费者的寄递量需求,我们预计投入1万个循环,一个月能实现9万次的循环使用,可节省原纸约21吨。”
  8. 10月23日消息,今年,投入了一批冷运循环,首次将冷运循环包装应用于最后一公里派送,不仅保障了运输全过程的恒定温度,还能实现超过30次的循环使用。截至2024年9月底,冷运循环包装箱累计投入18.43万个循环循环142万次,共累计减少1182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32800颗
  9. 截至2024年9月底,冷运循环包装箱累计投入18.43万个循环循环142万次。
  10. 近日,首家绿色快递形象店在珠海市拱北地下商场正式开业。
  11. 据了解,今年起,已在重庆中心城区逐步推广绿色包装,截止目前,日均循环使用量达到了4500个左右。除了,邮政、菜鸟驿站等物流企业也在重庆地区加大了绿色包装和快递包装回收推广力度。菜鸟驿站重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重庆,平均每个重庆菜鸟驿站每天入库300个纸箱,其中实现了80个纸箱可回收。未来,绿色回收覆盖率还会进一步提升,预计可回收纸箱数量还将增加。”
  12. 8月24日消息,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正在加速落地青岛。据了解,今年起,已在青岛逐步推广绿色包装,截止目前,绿色科技环保包装箱πbox日均循环使用量达到了近2000个左右。在部分区域,寄件时选择绿色包装的市民比例近十分之一。在减量化方面,青岛所有网点早已开始使用“瘦身胶带”,全面实现绿色打包。
  13. 推广使用循环包装箱“·BOX”和易碎品可循环包装箱“小蓝”,每个包装箱可循环使用80余次。
  14. 2月27日消息,包装实验室近日在包装绿色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创新研发的“双易胶袋 ”获得由第三方权威机构颁发的“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认证”优秀评级证书。对于包装物的循环再生应用也已完成初步探索,并在上海启动了全行业首个塑料包装废弃物全流程闭环回收再生项目试点。在回收端,设置了废弃塑料回收点,自试点投入使用以来,纸箱+塑料回收总量已超过1300公斤。
  15.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控股的可转债募集资金已全额使用完毕,对应可转债募集资金存放专项账户将不再使用,可转债募集资金存放专项账户的销户手续已经全部办理完毕。此外,2020年度,在董事会审议额度内,控股循环购买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报告期内实现收益人民币万元。华泰联合证券表示,控股2020年度不存在违规管理和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16. 4月30日消息,同城近日发布2023《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报告显示,在绿色配送方面,同城通过骑手电动交通工具的运用,取代了潜在的货车配送或者私家车出行采购、消费者个人专程跑腿的需求。报告期内,同城超过78亿公里的年度总配送距离中,使用电动交通工具配送距离超98%。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带来的碳排节约为230万吨。在绿色包装方面,共投入使用6.4万个可循环文件,相当于减少320万个纸质文件的使用。
  17. 对于包装物的循环再生应用已完成初步探索,并在上海启动了全行业首个塑料包装废弃物全流程闭环回收再生项目试点。
  18. 3月17日消息,控股发布公告,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1年度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购买理财产品的议案》,同意公司 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05亿元的自有资金购买保本类理财产品,在此额度范围内资金可以循环使用,额度有效期自公司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止。
  19. 8月25日消息,托近日宣布,已成功签订两笔总额达24亿港元的授信贷款,其中包括2.5亿港元的循环贷款,以及21.59亿港元的三年期可持续发展挂钩定期贷款 。授信贷款之款项将用于偿还现有的俱乐部贷款,以及用作日常运营资金,由5家知名银行提供,分别是:星展银行(香港)、招商永隆银行、华侨银行、汇丰银行及中信银行(国际)。
  20. 集团综合物流服务有限公司与格林美集团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共享绿色低碳回收网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助力格林美集团实现全产业链定向循环,解决”信息难,渠道难,计价难,交付难“的问题,打通“废料换原材料”定向循环产业链,满足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循环化、低成本、高性能需求,用溯源能力响应碳足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