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理下调高鑫零售评级至“中性” 目标价2.4港元

刘峰
2023-05-18 15:42

5月18日消息,麦格理发布研究报告称,将高鑫零售评级由“跑嬴大市”下调至“中性”,相信公司正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以改善长期业务,但考虑到线下渠道继续面临短期的不利因素,2024财年和2025财年纯利预测分别降低40%和29.9%,目标价削31%至2.4港元。

报告中称,公司全年收入837亿人民币,比该行预期低3.4%。净利润1.09亿人民币,同比亏转盈。据管理层指引,2024财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持平,2026财年收入将达至1000亿元,净利润率为1%至1.5%。另正努力降低空置率,因此预计今年租金收入将同比下降。

format-jpg

截至目前,高鑫零售每股报2.26港元,跌12.74%,总市值215.60亿港元。

format-jpg

5月16日,高鑫零售发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3财年业绩报告。财报数据显示,高鑫零售2023财年收入836.62亿元,同比减少5.1%;营业利润达11.77亿;净利润7800万,实现扭亏为盈;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7.39亿元增加8.48亿元。

2023财年,高鑫零售销售货品收入为805.3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845.95亿元有所减少,减幅为4.8%;租金收入为31.27亿元,去年同期为35.39亿元。门店数量方面,截至财年末,高鑫零售在中国已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有486家大卖场、12家中型超市以及84家小型超市。

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麦格理发布研究报告,予零售“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由4.8港元下调至4.05港元。
报告中称,公司全年收入837亿人民币,比该行预期低3.4%。净利润1.09亿人民币,同比亏转盈。据管理层指引,2024财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持平,2026财年收入将达至1000亿元,净利润率为1%至1.5%。另正努力降低空置率,因此预计今年租金收入将同比下降。
9月24日消息,麦格理发布研究报告称,最新预测零售2025财年的净利润为4.78亿元人民币,而此前预期取得亏损7,700万元人民币。该行又将集团目标价上调22%,由1.5港元调升至1.83港元,评级由“中性”升至“买入”。
1月15日消息,麦格理发布研报称,下调对阿里巴巴-SW目标价,由135.5港元降至133.1港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该行下调对公司截至去年12月第三财季及下财年经调整EBITA预测1%及2%,以反映各部门的盈利率表现。该行指出,阿里巴巴出售两项最大非核心零售业务,包括银泰及零售,并再度委任蒋凡领导成立的电商事业群,涵盖本地及国际电商业务。该行认为这是公司再度集中于核心电商业务的正面迹象,并寻求进一步上杠杆及与供应链创造协同效应。
11月12日消息,零售在港交所公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的上半财年,公司收入305.02亿元,同比减少12.1%;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1.23亿元,去年同期溢利2.06亿元;每股基本亏损0.01元。报告期内,集团已完成3家华东区门店的整店调改,集团将加速推进门店调改,本财年计划完成逾30家门店的整店调改或区域调改,预计下财年之前完成逾200家门店调改。
11月12日消息,零售公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报告期内,零售收入人民币305.02亿元,毛利率为25.3%,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净现金规模人民币119.58亿元。业务方面,报告期内,线上B2C订单量同店增长约7.4%,推动其同店销售额增长约2.1%。
10月21日消息,零售公告,根据集团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综合管理帐目之初步审阅,预期于有关期间内,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算集团录得净亏损及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同为约人民币1.1亿元至人民币1.4亿元(未经审计),而去年同期净利润及归属于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人民币1.86亿元及人民币2.06亿元。
5月21日消息,大润发母公司零售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25财年业绩报告:营收715.5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86亿,同比上财年扭亏为盈。报告期内门店数量达到505家,覆盖207个城市。财报显示,零售实现同店销售的持续增长,从上半财年0.3%的增幅提升至全年增长0.6%。线上B2C业务表现强劲,自有APP“大润发优鲜”占比提升和新增即时零售渠道,带动线上营收增长6%。
4月25日消息,零售在港交所公告,预期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税后溢利将大幅改善并较上财年实现由亏转盈,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算录得税后溢利约人民币3.5亿元至人民币4亿元(未经审计),相对截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录得税后亏损额为人民币16.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