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跑马拉松翻车了,宇树科技紧急回应

李迎
2025-04-23 16:22

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宇树王兴兴焦头烂额。

一、起跑即摔倒,宇树 G1“出了洋相”

从春晚开始吹到现在的宇树机器人,没想到到了线下却出了点状况。

就在上周,北京亦庄的一个清晨,一场前所未有的赛事吸引了无数目光——“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正式开跑。

21.0975公里的赛道,不仅是对人类选手的挑战,更是对人形机器人综合性能的极限检验。

图片

图源:新华社

然而,在这场比赛还未完全落幕之前,一段视频却提前在网上流传开来。

时间回到当天比赛现场,赛道两旁站满了热情的观众,共同见证人形机器人在长距离奔跑中的表现。

然而,当发令枪响,比赛正式开始时,意外发生了。

来自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在起跑瞬间就摔倒在地,这一幕被现场的观众和媒体迅速捕捉,有关视频随之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图片

图源:微博

不少网友看完视频后,立马对宇树机器人的真实水平产生了怀疑。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宇树科技迅速发布了声明。

声明中指出,宇树最近都完全没有参与任何比赛,主要忙着准备人形机器人的格斗直播。

“我们的G1人形机器人,从去年发货开始,已经出售给全球非常多的客户,使用了很久。所以这次马拉松比赛,也有好几个独立的团队使用我们的机器人。比如我们的客户用他们自己的算法参与了比赛,所以在现场能看到不少我们的机器人。有好几个独立团队在使用,不同人操作或开发情况下,机器人的表现差别很大,请大家不要误解。

图片

图源:宇树科技公告

后续真相曝光,摔倒的机器人实际上是城市之间科技队的参赛选手。

这支队伍使用了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并对其进行了自研算法的优化和控制。这种算法与宇树科技的原生算法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摔倒归咎于宇树科技的产品本身。

一般来说,人形机器人的表现不仅取决于硬件设计,还与软件算法、操作环境以及开发团队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此次G1机器人的摔倒,既在视觉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

当然,此次比赛本质上是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一次检验。

比赛中出现问题,也能帮助背后的团队改良他们的技术设计。

来自国内多家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们,虽然在实验室中各自表现得都非常优异,但一旦将他们放到同样的环境中做对比,水平参差不齐的表现同样能说明很多问题。

二、冠军“天工”机器人风采

同一片赛道上,另一款国产人形机器人的表现却出人意料,一举夺得桂冠。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图片

图源:人民日报

首先,作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此次赛事的各项设计还算完善。

赛道全长21.0975公里,包含平地、坡道,最大坡度达到9°,还有6个左转道和8个右转道,转弯角度均≥90°。

比赛规则允许各队在补给站更换电池,但更换机器人则会被罚时。

全国各地共有20支队伍参与了此次比赛,参赛的机器人涵盖了天工宇树G1松延动力N2等多款知名产品。

图片

图源:人民日报

然而,比赛过程中,包括宇树G1在内的多数机器人因算法或硬件问题中途“翻车”。

有的机器人在起点未能成功起身,有的慢悠悠地走出起点“闲庭信步”,甚至还有的机器人在半路开始与观众互动表演,引发阵阵欢笑,但却没能完成比赛。

最终,在这场充满挑战的比赛中,天工队的“天工Ultra”机器人脱颖而出。

它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时速最高可达12千米/时。

凭借出色的运动控制算法和强大的硬件性能,“天工Ultra”在赛道上一路领先,最终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率先冲线夺冠。

图片

图源:人民日报

紧随其后的是小顽童队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身高1.2米,重约29公斤,以其小巧的身材和灵活的跑姿,赢得大家关注。

图片

图源:人民日报

冠军“天工Ultra”,是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采用了多项前沿技术。

它搭载了“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能够自主实时调整奔跑方向和速度,完成从起点到达目标点的奔跑。

此外,“天工Ultra”还使用了电池快换技术,实现了长时间作业的续航能力。

就在本月初,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首次亮相了“天工2.0”机器人。

图片

图源:IT之家

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不仅在外观上进行了优化,身高从1.0版本的163厘米长到了173厘米,体重从43公斤增加到73公斤,还具备了更强的性能。

它实现了国内首个针对复杂地形的自适应行走,搭载自研双电池快速换电系统,突破带电设备电池热插拔换电,实现首个工业级机器人永续作业能力

此外,“天工2.0”还具备工业级上肢负载能力,动态作业精度达到毫米级。

而就在日前,天工队、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工2.0”机器人即将发售,将实现小批量量产和应用。

他还表示,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落地,其价格将与一台入门级的小轿车差不多。

不过,所谓入门级小轿车的价格只能说见仁见智,有人把5万级别叫做入门,也有人把20万以下当作入门,具体的价格谁也说不好。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天工Ultra”的夺冠,证明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强大的技术实力。

一分钱一分货,这次夺冠之后,没准公司突然将价格上调也说不准。

三、中国人形机器人的优势与挑战

事实上,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人形机器人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此次马拉松比赛背后,同样展现了中国在这场科技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

中国人形机器人正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

宏观来看,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崛起,得益于其强大的全产业链布局。

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如谐波减速机等关键部件不仅实现了国产化,还成功进入了国际供应链。

这种全产业链的优势,使得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成本上具有显著的竞争力。

以宇树科技的机器狗为例,其价格仅为波士顿动力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此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研发补贴、人才引进等。

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还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投身于人形机器人领域。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设立了专门的产业基金,支持人形机器人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在迈向国际领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技术层面上,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稳定行走和精准操作如何提高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和适应性,都是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技术难题。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也面临着市场接受度低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科研、教育和部分工业场景,但在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潜在市场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面对之后的全球化竞争,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加强合作与创新,才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中继续占据一席之地,直至打下独属于中国的舞台。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3月8日消息,科技的两款产品机器人G1机器狗Go2日前亮相李佳琦直播间。直播中,两款机器人完成打招呼、握手、比心等高难度交互演示,机器狗Go2还化身为“搬运助手”,完成了样品运输任务。此前,Unitree人形机器人因登上2025蛇年央视春晚而备受瞩目。作为前沿科技的展示窗口,李佳琦直播间使得这一热度再次升温。
9月25日消息,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第四届贸会上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智能机器人将会遵循类似过去计算机的发展规律,将会在文娱和适用两个领域,齐头并进地发展。人形机器人、体育赛事、商业服务、工厂落地等领域,将会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家的生活中,为大家分担劳动的辛苦,增添生活的欢乐。
7月16日消息,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表示,人形机器人虽然现在处于行业发展早期,但在未来3年-5年的时间将会加速在行业应用落地,比如工业场景、服务场景以及一些危险场景开始尝试落地和应用。
8月13日消息,在浙江杭州科技总部,人民日报对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进行了访谈。他表示,算力对人形机器人产业非常重要,尤其是大规模集群算力。机器人是和AI共创的联合体,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是要用电池的,电池负载和功耗决定它无法携带大规模算力。他觉得未来会有很多分布式算力。如果一个工厂有集中式算力中心,机器人可以连接到算力中心。这种集中式算力中心距离比较近,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它的通信带宽是够的,延迟很低。如果一个北京机器人连接到上海的算力中心,那延迟太高了。
8月13日消息,在浙江杭州科技总部,人民日报对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进行了访谈。他表示,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到每个人家里去,距离还比较远。行业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所以,我们先从一些小的方面切入,比如科研教育、服务展示、简单工业应用,以及AI公司用来做开发。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应用,最大的难题还是机器人AI水平不太够用,没有突破临界点。这是全世界的普遍问题,也是大家在努力做的事情。AI领域可能随时会有突破性进展,技术跃迁十分常见。目前解决不了的难题,在未来某个时刻或许就突然迎刃而解了。只要AI技术保持进步,机器人行业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3月22日消息,在“华为云&华为终端云 创新峰会2024”上,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乐聚 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探索“华为盘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打造通用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建设“人形机器人+”开放生态平台。
9月27日消息,据报道,腾讯Robotics X控制负责人郑已离职,结束长达6年1个月的腾讯生涯,并将入职优必选研究院副院长兼人形机器人科学家,研究院院长焦继超配合,直接向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周剑汇报。(AI 科技评论)
3月17日消息,家居新零售巨头居然智家近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科技正式开启长期深度战略合作,将在人形机器人推广销售、智能家居机器人开发、AI设计智能装修等多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共拓人工智能家居应用新场景。
4月1日消息,优必选百度合作。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将通过百度智能云千帆AppBuilder平台接入百度文心大模型进行任务调度应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