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牌货代暴雷,老板已经跑路
一、广东三十年老货代宣布停业
跨境电商行业在全球经济加强联动和数字化转型的共同推动下,本该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机遇。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抬头,跨境从业者在出海之路上越走越难。
消息显示,近日,于199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洋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结业通知书,宣布正式结业,停止运营。
作为一家从业时间超三十年的老牌货代公司,*洋国际物流集团旗下拥有21家分公司、运营55艘船舶,涵盖集装箱运输、船舶代理等多种业务,是华南和中国香港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驳船公司,它的轰然倒下真是令许多人唏嘘不已。

*洋国际物流集团宣告破产结业 图源:公司官网
从公告中可以看出,*洋国际物流集团此次结业也是无奈之举,受全球经济严峻不景气影响以及驳船行家的恶性竞争,该公司近些年来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市场份额下滑的同时经营压力也不断扩大。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在业务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帐期过长,导致资金回笼速度缓慢,为保证公司资金能够正常周转,集团股东将全部资产和务业抵押给银行进行融资,但再多的资金也遭不住长账期和大环境的消耗,最终公司资金链断裂,无奈宣布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资金链断裂导致的破产,目前*洋国际物流集团还拖欠着不少供应商和客户的款项,包括押柜押金、运费、货款等等。
一位广东卖家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哭诉自己被该物流公司拖欠押柜押金,帖子一经发布便吸引了大批受害者,大家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遭遇,被拖欠的金额从几千到30万不等,更有卖家爆料称该公司老板已经跑路。

大批供应商和客户被拖欠款项 图源:小红书
“珠海分公司已经解散了,老板都跑路了,估计财务账上也没钱了。”
“我们公司跟*洋有修柜费的押金,现在他们不肯退。”
“我是和他们合作的货代,船东早就通知我们换驳船公司了。”
而当反应过来的供应商、货主和卖家打算上门讨债时,发现该公司早已人去楼空,只在大门口留下一封致各债权人告示:“本公司资金链已经全面断裂,确已无法向各债权人主动履行义务。在此深表歉意,如有异议,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致债权人告示 图源:卖家分享
二、谨慎放长账期
不得不承认,*洋国际物流公司暴露出来的资金问题,也是国内许多货代同行的一大通病: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只能靠放长账期去吸引客户。
而对于货代而言,放长账期就等同于将公司架在钢丝之上,只要跨境物流市场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客户中途弃货、临时撤单、拖延货款等风险,一旦遭遇大额坏账,货代往往就逃不开暴雷的命运。
在行业上升期时,用账期换取市场的方式尚可维持,但按如今的大环境来看,使用这种方法难免就要面临更多的风险了。
尤其是近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问题频出,美国总统特朗普自二次任职后就接连出台了多项关税新政,3月2日显示宣布美加、美墨边境800美元以下商品不再免税;次日又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4月9日起,更是宣布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后又将对华关税一路抬高到惊人的145%。

特朗普大加关税 图源:CNN
在这波关税巨浪袭卷下,跨境物流供应商也面临巨大冲击。航运分析机构Sea-Intelligence近期报告指出,亚洲至北美东岸航线上原定5月5日出发的航班中,已有42%的运力被取消,仅一周时间,空班比例就增加了7个百分点。
尽管日前通过中美日内经贸会谈,中国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美国将把对华“对等”关税从125%大幅下调至10%,但跨境圈内还是躁动不安,行业普遍担忧美国关税的反复性可能引发新的市场震荡。

中美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 图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总而言之,当前跨境电商市场虽然还在保持增长,但底下早已暗流涌动,这使得货代惯用的“账期换市场”策略风险系数日益提升。在此情况下,货代行业比拼的不再是谁更能“垫资”,而是谁更懂风控、更能适应动荡的贸易环境。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