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开通诱导好评、差评骚扰用户举报通道

刘峰
2025-05-15 14:54

5月15日消息,为更好维护消费者的自由评价权益,大众点评正式推出全民监督机制。商户如有“送礼换好评”等违规促评行为,消费者可一键投诉。平台工作人员会综合商户以往诚信数据进行研判,首位有效投诉者将获20元代金券奖励。此次新功能在原有“虚假好评”主动拦截体系基础上,上线了用户主动投诉入口,商家凡有“送礼换好评”行为,消费者均能一键投诉。

同时,平台也上线了“差评骚扰举报”功能,如商家因差评对消费者进行“花式骚扰”,消费者可通过大众点评站内问卷反馈给平台,或是通过大众点评客服电话或者举报入口反馈。

图片

图源:美团Meituan公众号

平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用户投诉“诱导好评”商户近400家,“差评骚扰”商户超700家,经大众点评复核,其中有半数商家确认违规,被扣除诚信分或者警告处理。

在开启“全民监督”之前,平台已经进行过一轮技术防线的升级,针对虚假评价构筑了“AI+人工”多重防线。大众点评发布的《2024评价透明度报告》显示,平台由数百种风控模型组成的机审环节,能快速识别黑产等非真人类账号行为,以及“店员刷评”“恶意差评”等违规评价类型,2024年有60%的违规评价在该环节被拦截。随后,还有人工审核团队对机器无法识别的风险评价进行深度研判。

大众点评也通过“大众评审团”等机制开启“全民判官”活动,共邀请了超227万用户一起参与分析。去年一年,平台与“赛博判官”们共同处理了超290万条争议评价,95.1%在48小时内完成审核调查;累计拦截156万次差评骚扰,相当于每分钟阻止3次违规行为。

此外,平台在去年针对“一杯饮料换一个好评”等诱导好评行为,同步推进了AI识别、黑衣人暗访、人工回访等动作,共警告超50万家商户,处罚超6万家。同时启动商户恳谈会,与商家站在一起,一同对过度评价“反内卷”。

f08334d947b1138f4a31279e0f43d009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800.webp

图源:美团Meituan公众号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针对商户深恶痛觉的恶意差评现象,大众点评今年以来已为12万家商户主动识别、拦截恶意差评19万余条;受理并解决恶意差评投诉问题累计9万余条,其中涉及竞对等利益关系的恶意差评8000余条。此外,为了筛选平台上的虚假点评大众点评已升级600多种算法。
9月22日消息,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大众点评关联公司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青岛简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公开。判决书显示,原告上海汉涛诉称,被告青岛简易付未经授权,组织炒作用户信用活动盈利,破坏了大众点评公司评价体系。法院认为,被告青岛简易付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虚假交易、好评、炒作信用,构成不正当竞争,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5月15日消息,美团表示,为更好维护消费者的自由评价权益,大众点评正式推出全民监督机制。大家在线下消费过程中,遇到商户有“送礼换好评”等违规促评行为,可一键投诉。平台工作人员会综合商户以往诚信数据进行研判,首位有效投诉者将获20元代金券奖励。同时,美团也上线了“差评骚扰举报”功能,如大家因为写下差评被“花式骚扰”,可通过大众点评站内问卷反馈,或是通过大众点评客服电话或者App举报入口反馈。
美团内部近日发邮件宣布:点评事业部划进美团核心本地商业部门,原点评负责人张川职位调整为公司顾问。
3月8日消息,大众点评2025年“必玩榜”近日公布,首次划分“城市必打卡+当季必体验”两张子榜单,横跨境内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区,打造地理时令出游“双参考系”。“城市必打卡榜”聚焦城市初体验场景,204城共1265个游玩地上榜;新覆盖120个境内外城市;提升评选门槛,更注重城市特色,上榜地数量不增反降。
3月6日消息,大众点评2025年“必玩榜”揭晓,首次划分“城市必打卡+当季必体验”两张子榜单,打造地理时令出游“双参考系”。其中,204个城市的1265个游玩地登上“城市必打卡榜”。“当季必体验榜”的首发春季榜包含赏花踏青、春日观鸟、田园风光、户外徒步四大主题共32个游玩地。
2月18日消息,大众点评官方今日首度发布“评价透明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大众点评收到2.68亿条真实评价,覆盖境内外818.18万家商户,超过320种商户类型,76%美食类评价,16%生活类评价,8%旅游出行类评价。2024年,共有2071.72万条违规评价被处置,其中,58.4%违规评价在机审环节完成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