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女职员诈骗近亿元,花6100万打赏男主播,让帅哥连续8小时为她唱歌
为一己私欲,铤而走险。
银行女职员6100余万赃款打赏直播,平台被追缴千万
曾轰动一时的席薇诈骗案又有新动态。
近日,据了解,围绕该案引发的民事赔偿诉讼及刑事追缴的执行异议仍在进行中。
2025年2月,郑州市中院依据生效刑事判决,向映客直播平台运营方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出《执行通知书》,追缴违法所得18879144.2元。
据悉,该款项源于席薇在映客平台充值打赏,主播提现4063万余元后,平台含税所获收益部分。目前,蜜莱坞公司被执行的1887万元,已被法院按比例发还给了受害人。
随后,蜜莱坞公司提起执行异议,主张自身未参与席薇诈骗行为,且在用户打赏业务中尽到合理审查及注意义务,符合“善意取得”构成要件,依法不应被追缴。
什么是“善意取得”呢?对主播来说,除非用户在打赏时或打赏前后明示或暗示打赏资金来自违法犯罪所得,否则就可以认定为善意。
对平台而言,则需要证明自己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而且打赏行为符合市场惯例。 因此,郑州市中院经审查驳回了蜜莱坞公司的执行异议。
法院认为,其异议请求本质是对生效刑事判决认定不服,不属于执行异议审查范畴,蜜莱坞公司应通过其他法律程序寻求救济。
目前,蜜莱坞公司已向河南省高院申请复议,6月23日,省高院召开听证会,截至目前暂未作出裁定。

河南省高院就蜜莱坞公司申请的执行复议召开听证会
与此同时,蜜莱坞公司还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向郑州市中院提交了相关材料。
若河南省高院最终裁定支持蜜莱坞公司,这或将重塑直播平台在赃款追缴案件中的地位,更审慎地考量平台的合理权益与注意义务边界。
反之,若维持原判,直播平台可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管与风险预警机制,以应对未来潜在的法律风险。
此外,在席薇诈骗案中,除直播平台的责任认定存在争议外,银行方面的责任也备受关注。
一方面,蜜莱坞公司在向郑州市中院及河南省高院申请执行异议、复议时均表示,光大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应承担被害人的损失赔偿责任。
另一方面,多位受害人已通过民事诉讼,将席薇所在银行的上级单位光大银行郑州分行告上法庭。
其中,一位损失较大的受害人表示,此前投入855万元理财本金,截至案发既未收回本金,也未获得利息。其妻子以财产损害为由,将光大银行郑州分行起诉至金水区人民法院,要求该行赔偿理财本金及利息。但该诉求经过一审、二审,均被裁定驳回。
之后,受害人向郑州市检察院申请监督。
2025年5月,郑州市检察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指出光大银行郑州分行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未能察觉席薇利用职务便利、在银行办公场所内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存在监管不力、用人失察的重大过错,应在过错责任范围内,对刑事退赔不足部分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目前,郑州市中院已针对该案件进行问询,但是否再审尚未给出明确答复。
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信息显示,光大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已于2022年4月20日被注销。

图源:天眼查
不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官网显示,2023年2月,该行因“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导致案件发生”,被河南银保监局处以50万元罚款。
此外,光大银行广州东风支行也曾发生类似案件:一名客户经理利用职务便利伪造理财产品合同,骗取16名客户共计5000余万元。
该案刑事判决生效后,受害人将东风支行诉至法院要求赔偿,诉求获得一审、二审法院支持,判决明确客户经理麦某某对受害人损失退赔不足的部分,由东风支行承担赔偿责任。
可见,这样的事件并非孤例,光大银行确实存在监管不力、审查不严等问题,因此,无论审查结果如何,光大银行涉事分行都脱不开关系。
回到席薇本身,2023年,郑州市中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书显示,法院查明,2009 年至2022年间,席薇虚构理财产品,私刻公章,以“保本保息、收益高”等为由,先后收取31名客户1.6亿余元的理财本金,截至案发尚有9000余万未返还。

席薇案涉及的部分客户被骗理财款项明细 图源:法院判决书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席薇将骗来的钱的大部分都花在了直播打赏中,光是在映客就充了5951万多,抖音也充了约170万,合计6100余万。

图源:财通社

图源:财通社
最终,席薇因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直播平台及主播被刑事追缴,要求退还赃款。
席薇虽然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造成的损失却仍未弥补,有关直播平台和涉事银行的责任究竟如何划分,让我们持续关注。
席薇的诈骗之路
席薇诈骗案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自曝光以来,因其涉案金额巨大、时间跨度长而引发广泛关注。
故事的序幕,要从2009年的夏天拉开。
彼时28岁的席薇,已在光大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担任客户经理5年。
每天穿梭于堆积如山的单据与来来往往的客户之间,指尖划过的数字背后,是她逐渐滋生的贪欲。
凭着“过得好一点”的念头,席薇开始了诈骗布局。
席薇利用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悄悄通过微信、电话联系熟客,尤其是那些信赖银行、对理财知识不甚了解的老年人。
“有个内部渠道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息,收益比普通产品高不少,还特别安全稳定,一般人拿不到额度。” 她将“内部”二字反复强调,精准戳中了人们对稳健高收益的渴望。
为了获取客户的信任,席薇从不在银行外见面,所有协议都在支行办公区域签署——有时是在她的工位旁,有时是在接待客户的小隔间里——银行的招牌、往来的同事、熟悉的环境,都成了她伪装的信用背书。
更具迷惑性的是,席薇拿出的理财产品协议书上,都盖着鲜艳的公章,格式与银行正规文件几乎无异,没人能想到这是她私刻的萝卜章。
甚至,银行副行长也推荐客户找席薇理财——副行长病退前告诉客户,“理财业务以后由席薇对接”。
如此种种,才让席薇的骗局难以被人发现。
在资金转移上,席薇手段颇多。她或引导客户大额取现后由其“代存”到指定账户,或在自己操作的办公电脑上悄悄划转,亦或通过现金、银行内POS机刷卡等方式,将钱款转入自己控制的私人账户。
客户们以为钱存进了银行,实则早已成了她的囊中之物。
为维持骗局,席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拿新客户的本金给到期老客户支付高利息来稳住人心。而那些未被支取的本金,则成了她挥霍的资本——
买车买房买奢侈品,日子过得比真正的银行高管还要光鲜。

席薇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一处高档小区的房产,已被法院查封
更令人咋舌的是,席薇将大笔的赃款用于给主播打赏。
从2016年起,席薇陆续将6100万余元的赃款打赏给主播。
而席薇打赏的大部分是男性主播,她曾通过不断打赏的方式,让一位男性才艺主播,连续8个小时为其唱歌。
对此,席薇的辩护律师曾在庭审中提到,席薇的犯罪原因系受婚姻失败影响、为情所困,加之自媒体平台的管理缺陷和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
凭借着“过得好一点”的念头和所谓的“为情所困”的因素,席薇的骗局,在看似天衣无缝的伪装下持续了13年。
从2009年6月到2022年6月,31名客户被蒙在鼓里,累计1.6亿元资金成了她满足私欲的工具。
直到一位客户的理财到期后迟迟未收到回款,带着她报警后,这出横跨13 年的荒诞剧才终于迎来谢幕的序曲——
警方在她的住所搜出了伪造的银行印章和一沓沓虚假协议,那些被“内部理财”光环掩盖的骗局,才得以被发现。
直到如今,席薇仍有9000余万未返还,受害人维权艰难。
希望这次直播平台和涉事银行被追责,能有一个好结果。
总的来说,席薇案说明金融机构必须强化内部监管,彻底堵塞制度漏洞,切实守护客户的资金安全。与此同时,直播行业也应健全大额交易监测机制,严防赃款流入。此外,客户也应理性理财,谨防诈骗。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