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李想自曝脾气大:常和雷军约饭,不好听的话会直说
一、李想时隔19年再次参加央视《对话》节目
当从行业新星变身为千亿市值企业的掌门人,身份变了的李想再次来到《对话》,面对同一个主持人,他不吐不快,来了一次真诚大曝料。
近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时隔19年再度参加央视《对话》节目,谈话间十分松弛,还回应了自己的热梗。
对话一开始,李想就直接承认了自己脾气大。
情况是这样的,节目开始的时候,栏目组给在台上的嘉宾准备了三个由各种关键词组成的画像,让嘉宾们认领自己的画像。
结果,李想一眼就找到了自己的关键词画像。他的理由是,这个画像中有个硕大的“脾气大”的关键词。
随后,借由这个小游戏,李想回忆起了自己多年前参加《赢在中国》创业节目时发脾气的黑历史。
《赢在中国》是他早年参加的一档商业明星公益真人秀,那时的李想还是汽车之家的总裁。这个节目中将嘉宾分为两队进行比拼,雷军当时也参加了。

图源:江苏卫视
也就是在这个节目中,诞生了李想发脾气的名场面。
那时候,节目中的两个队伍,需要在某大学举办校园招聘会,并比拼招聘人数。但李想所在的队伍仅准备了100份合同,而另一个队伍则准备了上千份。并且,因为现场大部分企业都没准备合同,所以队友要求李想去打印简历。
李想当时就生气了,表示:“合同没打印好,还要我打印简历,在干什么,脑袋进水了”。发言被打断之后,他更是大声吼道:“听我讲完!”
当时的现场气氛一度十分紧张。
时隔多年,李想终于在节目上对这个事件进行了正面回应。他承认自己当时确实是急了。但发脾气更多是因为,当时有选手在弄虚作假,不过节目组把前因后果都剪掉了,所以被网友断章取义。

李想在节目中发火
接着,李想还透露,自己会发脾气的情况有三种:第一种是弄虚作假,表达毫无逻辑;第二种是要求太低,大家得过且过;第三钟是做事违背公司价值观。
不过,李想补充说,虽然自己偶尔会发脾气,但是理想团队敢和他吵架的人还是不少的。外人看起来很奇怪,但他觉得这是件好事,因为“吵着吵着,真正的用户需求和价值才能显露出来。”
正因如此,理想汽车内部也形成了独特的冲突文化,这种直面冲突的沟通方式,让决策变得更加扁平化。
除了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脾气大的性格特点,身为三家上市公司的创建者,李想还表示自己是名副其实的时间管理大师。
他透露自己每天的时间分配坚持631 原则,并且直言自己一天睡6小时就够了。

图源:对话
李想甚至还会通过管理时间,会有“选择性失联”的情况,其调侃表示,“我现在经常能做到一天手机不响,够松弛吧。”
能做到如此松弛,是因为李想认为,创业不是紧绷着硬熬,而是越做越知道怎么抓重点,关键还有想清楚“不做什么”。
在理想汽车的早期创业过程当中,李想抓的重点是“把用户放在第一位”。说起来有些空洞,具体而言就是,把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放在第一位,选择做增程式电动车。
他解释,虽然比纯电动融资难,但理想是为家庭用户造车,不是为投资人造车。
综上,从李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性格如何,身为创业者更加重要的是要善于利用好自己的长处,才能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二、车圈大佬互相取经
虽然有过多次创业经历,但李想透露,自己还是常会与其他新能源车圈顶级大佬们进行私密聚会,互相交流心得。

何小鹏、李斌与李想
他表示自己经常和雷军、李斌、何小鹏他们一起吃饭。当主持人提醒“了解对手太多对自己不利”时,李想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用“坦诚相待”四个字概括了他们的相处之道。
李想直言,他们之间有什么说什么,相互坦诚的程度都是不能公开的。他们也会给对方特别好的建议,哪怕可能对方听起来并不舒服。

图源:对话
除此之外,李想还告诉主持人,小米造车前,雷军曾向他征求造车建议,他只给了一句话:“小米车要想成功,你必须all in。”
雷军也的确是这么干的,把手机板块给卢伟冰管理,自己亲自负责汽车板块,事无巨细,最后大获成功。
在李想的谈话之间,我们不难发现,互为竞争对手的几家头部新势力车企,私下竟然能够相处得如此融洽。
其实早在小米YU7上市之前,雷军就不光为自家新车站台宣传,也同样对理想和小鹏表示了支持和祝福。

图源:微博
并且,在YU7上市之后的返场直播中,雷军回应网友的问题时也表示如果大家着急用车的话,国产新能源汽车其实都不错,比如说小鹏G7,还有月底发布的理想i8。
从这里也能看出,三家之间的关系应该还是相当融洽的,当然也不排除雷军还是另外两家投资者的这一层关系。
虽然有李想全力以赴和友商支持,但理想汽车在其主攻的家庭用户的中高端SUV市场还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图源:理想汽车
理想前期的主力销量车型的定价在30万-50万元区间,较高的定价让其在市场前期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中低端市场,没有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品牌直接竞争,也得以快速成长壮大。
但是,随着家庭豪华SUV这一细分市场涌入大量强敌,比如问界M系列、腾势、理想平替版零跑,甚至还有小米YU7,这些竞品在一定程度上以性价比等各种优势吸走了理想汽车的部分潜在用户,导致其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在这种情况下,李想大概会加强与雷军等其他车企大佬的交流吧。
虽然常与其他车企老板交流造车经验,但在李想看来,理想最终不会是一个单纯的造车公司,按照他个人的定义,理想是一个空间机器人企业。
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如今的理想汽车,李想一直不曾停止探索。但现在,他在节目中表示理想汽车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
因为在李想看来,如今AI大潮已经来临,而理想汽车的发展空间巨大,足够承载绵长的生命周期。换言之,理想汽车足以让他奋斗一生了。
关于理想汽车要做的空间机器人,李想定了一个目标:“我们最终一定不是标准的汽车企业,而是空间机器人的企业。我对自己最大的一个期望是,能够在人工智能的硬件终端领域里,推出像2007年iPhone一样绝对创新、足够震撼的人工智能产品。”
十年前,李想希望结合自己的互联网行业经验和汽车行业经验,从根本上改变汽车,但是在产业发展初期,人工智能技术的路径并不清晰,所以他只能做汽车的智能化。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李想也把终极目标定义为“打造硅基家人“。
李想表示,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要有新的认知和新的理解,要用新技术和人工智能去解决最难的物理世界的问题。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其实就是怎么去创造硅基的人,怎么创造数字的人,比如说L4的自动驾驶的本质,其实是我们如何去创造一个司机。
只不过,在向着空间机器人和硅基人的未来冲刺时,李想或许要先想办法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活下来、活得好,才能为更长远的目标积累更多资本。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