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王兴动真格了,狂发大额优惠券,日订单量冲破1.5亿
美团王兴太狠了,让对手毫无还手之力。

外卖战火再次打响,美团日订单破1.5亿
“星期六的0元外卖吃不完喝不完,领了几十杯喝的、各种吃的,还剩好多张卷没有兑换,美团真的是疯了。”
当网友们上周薅免费奶茶还没过足瘾时,这周六美团和淘宝闪购又打起来了,狂撒大额外卖红包券。当天,不少网友兴奋地在社交媒体晒出了“美团0元外卖”的帖子。

据了解,美团在App首页上方设置了0元外卖的横幅,用户进入美团App随即就能收到“0元外卖已到账”的弹窗。

美团为用户提供了两种取餐方式,一种是外卖配送,另一种是到店自取,商品大都是奶茶咖啡,包括古茗、奈雪的茶、沪上阿姨、蜜雪集团等茶饮品牌。

眼看美团美团补贴力度如此之大,淘宝闪购也不甘示弱,发放大额减免券的同时,还加赠188元大券包“超级星期六”188大券包。如果用户收到了淘宝闪购的18.8元减18.8元券,或者抽中了免单卡,也有机会0元吃外卖。


有送餐的外卖员表示,由于淘宝闪购在今日(7月12日)放出了大额减免券,商家从早上开始便订单爆满,出餐时间比平时慢了不少。
美团、淘宝闪购同时发力,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外卖大战,7月12日下午,“免费奶茶”直接冲上热搜第一。
这场狂欢过后,美团率先发布战报。据美团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23时36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再创新高,突破1.5亿。
其中,拼好饭单量超过3500万,神抢手单量超过5000万,平台全量配送订单平均送达时间为34分钟。

图源:美团闪购
同时美团还透露,这段时间,骑手的人均日单量增长了33%,单日收入增长了111%,超4万众包骑手周末单日收入超过500元。此前6月份,全国范围内众包高频骑手的平均月收入已达9793元。

图源:美团
自上周末开启活动以来,美团订单量就从9000万飙升到1.2亿,现在更是突破1.5亿,不仅证实了自己的实力,而且说明美团也确实下血本。
从这场大战背后也能看出来,美团这次是有备而来。当淘宝闪购的订单量越来越接近自己时,美团自然不希望看到订单量被超越的尴尬局面。
据了解,此前饿了么订单只有2000万,等到淘宝闪购上线短短几个月后,订单量迅速增长几倍,上个周,淘宝闪购宣布日订单数超过8000万。
8000万是什么概念呢?这个订单规模已经接近美团日均9000万左右的订单量水平。
此前就有业内消息传出,上周六淘宝闪购率先发起的外卖大战,其实是阿里精心策划的冲单日,目标是峰值订单超过美团,阿里内部预估这天单量能达到7000万单;
市场消息还指出,阿里外卖的目标是2到3个月后,整体订单和美团对齐。
目前来看,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增长迅速,按照这个趋势,有可能改变外卖市场格局。
因此美团两次发起外卖0元购,或许可以看成对淘宝闪购的有力回击。
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和美团都具备充足的财力进行补贴,而且它们的履约体系也成功承接了因补贴带来的订单激增。
为了拿下外卖这场仗,美团还打起了心智战,近日,美团打造的全国首座“骑手之家”正式揭牌,为全行业骑手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京东、饿了么骑手也能享受相关待遇。
当看到阿里和美团“打架”,京东坐不住了,也加入了这场外卖大战之中。不过与阿里、美团主攻奶茶饮品不同,京东选择发放小龙虾优惠券,宣称要请全国用户吃品质小龙虾,一口价16.18元,每晚限量10万份。

三方都在通过巨额补贴争夺市场份额。不久前,美团提出将在餐饮行业三年投入1000亿,覆盖消费者补贴、商家助力金、食安基建费等多个方面;

图源:美团
淘宝闪购也放出未来12个月内用500亿补贴消费者和商家的计划;京东外卖则宣布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扶持品牌。
从目前的局面来看,这三大巨头在外卖领域的比拼还远未结束,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延续外卖补贴的的状态。
有分析师指出,外卖补贴大战虽能在短期内吸引用户、提升订单量,但长期来看,如何平衡补贴成本与盈利是平台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网友对补贴存有疑虑,“羊毛出在羊身上”,有商家大吐口水称,有平台将补贴成本转嫁给商家,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总之,盲目进行价格战不可取,外卖平台还需在补贴和商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让整个行业都陷入“内卷”。

外卖大战升级,有人欢喜有人愁
美团、饿了么、京东的外卖大战还在继续,对消费者来说真真切切受益了。毕竟,外卖平台接连不断的价格补贴,让消费者有机会薅羊毛,有网友调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领”。

据瑞银证券指出,预期当前竞争形势至少会持续至今年双11。这也意味着,用户可以持续享受到外卖优惠。
受益的不只是消费者,千千万万的骑手们也赚到了。还有骑手往常跑一天外卖才赚一二百元,但这次补贴大战掀起后,配送费翻倍再加上单量又多,有骑手一天赚了700多元,甚至能高达上千元。

有一位上海的骑手透露,原本每单只能挣到6-7元,从7月5日开始直接能挣十几元,以每天工作12小时推算,月收入破万不是问题。“不仅可以破万,甚至月收入2万元、3万元都不稀奇。”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台补贴的推动下,骑手部分订单的配送收入已高于顾客实付餐费。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商家来说,补贴带来了订单量爆发,但商家却没赚到钱。
一般来说,用户拿到的补贴由平台和商家共同承担,在订单量激增的情况下,商家仍需承担部分补贴成本,如果平台给的补贴有限,剩下需要商家支付。在加上食材成本、平台抽成,商家的利润被大幅压缩,有时候甚至是在亏本经营。
这种“补贴换流量”的模式,虽然短期内提升了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和订单量,但长期来看,对商家的可持续经营构成了巨大压力。
此外,订单暴增带来的运营压力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原材料消耗激增,导致采购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人力不足的问题凸显,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可能导致出餐效率下降、服务响应变慢,甚至影响顾客体验。
一旦服务质量下滑,用户口碑受损,平台的长期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
总之,持续烧钱并非长久之计。
每一次补贴的背后,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这些资金最终需要通过用户增长、广告收入、商家服务费等方式来“回血”。
但现实中,补贴带来的用户增长往往难以转化为稳定的消费行为,平台的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大,最终可能陷入“烧钱换增长”的死循环。
对于外卖平台来说,仍然需要在补贴和商家利润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在合理价格区间内,通过提升服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来增强用户粘性,而不是单纯靠“打价格战”。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