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太黑了,用AI假图仅退款,商家天塌了
AI时代的红利,没想到先让羊毛党吃上了。
1.消费者用AI伪造商品瑕疵骗取仅退款,商家哭笑不得
没想到人人喊打的“仅退款”,这么快就卷土重来了。
近日,“仅退款”再次登上热搜。


图源:微博
起因是有博主在抖音上分享了一则视频。
视频内容为某店家售出的一瓶鞋边去黑剂被要求“仅退款”,店主表示需要消费者上传商品销毁视频。但是在消费者发过来的视频中,一只右手正拿着产品放进垃圾桶,突然画面却如AI生成般诡异地出现第二只“右手”。


图源:抖音
面对拙劣的伪造视频,商家哭笑不得。
然而在电商平台,消费者借用AI技术生成图片和视频伪造商品销毁和瑕疵痕迹,骗取“仅退款”的事件并非孤例。
除了伪造销毁视频,最常见的是伪造商品瑕疵图。



图源:微博
奇怪的断痕,背景涂抹的痕迹。
或者干脆忘记去掉AI水印。



图源:微博
网友辣评,这智商还白嫖啥啊,素质和脑子都不在线。
另外,水果也是重灾区。一网友爆料如何通过AI技术伪造商品瑕疵,骗取商家的“仅退款”。

图源:小红书
有网友现身说法,直接实验,效果十分逼真。

图源:小红书
也有网友担心这篇帖子会成为羊毛党的“教学课件”,引起大规模效仿;但帖主直言,Chat GPT的国内使用是有门槛的,对于大部分素质不详的羊毛党,也许难以掌握。而国内的AI软件生成图太拙劣,不足为惧。

图源:小红书
然而其他网友的实验,马上让帖主打了脸。用豆包生成的水果腐烂,并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那样漏洞百出。

图源:小红书
这一系列操作可谓羊毛党在AI时代更迭的创新举措,刷新了素质下限。不少商家苦不堪言,但又没有办法,客服只能在线上与消费者无限拉扯。
但更可怕的是,也许有部分商家还不知道自己被AI蒙骗,一群“AI技术高超”的羊毛党仍然逍遥法外。
2.电商行业AI乱象频出
所谓无奸不商,用AI弄虚作假的不只有消费者,还有商家。
2024年央视曝光“AI 神医”事件,不法商家伪造张伯礼院士形象推销高价保健品,形成完整产业链。
张院士公开辟谣:“这些内容全是假的,从未研究或宣传过此类产品。”视频中“神医”形象存在明显AI痕迹(如手指畸形),但消费者仍大量上当。
2025年3月,AI合成视频中,古天乐、林峯同框“现身”推荐线上赌博游戏。经纪公司紧急声明否认合作,指出视频属侵权伪造,并报警处理。同月,“苗古金贴”用畸形手指的AI假冒传承人割消费者韭菜。

图源:厦门追尖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号
4月,张馨予声纹被克隆去卖减肥药;5月,孙俪、邓超夫妇遭大规模AI仿冒,推销保健品,其工作室紧急发声明要求删除视频,并启动法律程序取证追责。



图源:邓超工作室微博
从院士到顶流,从赌局到高价保健品,AI 换脸、声纹克隆、情感语录轮番上阵,播放量百万、点赞十万已成常态。
除了这种性质十分恶劣的造假,还有一批淘宝卖家也正在用AI造假。
今年3月,淘天集团发文称,淘宝全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平台同步上线新一代图像识别模型,对服饰、美妆、数码等高风险类目进行 7×24 小时全量扫描。
上线后不久,就累计拦截近10万张违规图片。



图源:小红书(来自商家的AI假图)
2025年4月,中央网信办也启动了“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3个月专项行动,重点清理违规应用。5月,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9月1日起强制标注AI内容。
但能否刹住这头“技术灰犀牛”,仍是未知数。
2.平台左右为难,买卖双方的正常权益如何平衡
在电商平台上,买卖双方因利益对立,通常难以和谐共处。
在旷日持久的买卖双方大战中,商家侧的造假行为尚容易打击,但消费侧的“耍小聪明”实在难以评判。
在“顾客是上帝”的价值观引导下,消费者需要被平台和商家尊重。但当有人利用这份尊重耍小聪明时,我们很难判断消费者是在真实表达体验,还是占小便宜。因此,买卖双方的矛盾通常“清官难断”,而平台为了平台的声誉和口碑,只能选择优先相信消费者。
“仅退款”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被“仅退款”折磨的四年里,商家们为杜绝消费者白嫖行为,被迫生成了一条行业内不成文的规定——即在消费者发起“仅退款”诉求时,让消费者销毁商品,以杜绝白嫖商品使用权的行为。
但这样硬核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部分正常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图源:小红书
但综合来看,这样的规定也许已经是商家能做到的最好的两全其美之法。
如今,距离各大电商平台集体宣布取消“仅退款”已经过去三个月,但商家貌似还是没有完全从其中的阴影中走出来。
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上)中国电商平台商家投诉数据报告》(以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的投诉数据为样本)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商平台商家投诉问题如下:其中任意仅退款占比高达50.36%,排在第一;其余问题类型依次为:过度维护消费者(16.44%)、任意罚款(10.67%)、扣押保证金(7.55%)、随意封店(2.77%)、强制运费险(0.79%)、其他(11.43%)。

图源:网经社
在商家投诉问题中,“任意仅退款”高达50%,仍是商家最大痛点。
然而,回看当初,“仅退款”是拼多多在2021年源于一个具体痛点的创新之举,为解决农产品和生鲜类商品的售后难题。当一箱价值50元的生鲜水果出现部分损坏时,退货物流成本可能超过商品本身价值,因此发明了仅退款的选项。
最开始消费者们拍手叫好,该举措一方面简化了售后流程,提升消费者体验;另一方面震慑了平台上泛滥的劣质商家,倒逼供给侧提升商品质量。后来,“仅退款”逐渐发展为检验电商平台服务质量的标尺,被各大平台全面跟进。
但人性的缺点擅长钻空子,更难以被道德束缚。
“仅退款”所面向的,不乏利用平台规则漏洞吸血商家的消费者。有组织的职业索赔团队通过批量购买、虚假举证获取不当退款;部分消费者以“包装破损”、“轻微瑕疵”等主观理由申请仅退款,实际继续使用商品;还有消费者因服务态度或物流延迟等问题,通过“仅退款”恶意报复商家。
一项始于生鲜损耗问题的创新售后政策,在四年间席卷中国电商平台,最终因激化三方矛盾而落幕。
但没想到,在失去了平台庇佑之后,AI技术成为了不良消费者新的“保护伞”。
针对这类虚假退款,平台也采取了新的举措。
2025开年,淘天宣布建立业内首个账号诚信体系,严厉打击职业羊毛党。4月,淘宝账号诚信体系迎来重大调整。上新四大功能,旨在提升商家的售后自主处置能力,持续打击恶意羊毛党。
针对网图/P图、非本店图片等伪造凭证,商家有了“投诉之门”。并且,淘宝加强了对异常账号的识别,识别出异常账号后,平台就不会执行极速退款等申请。系统还会识别出有风险的订单,商家可跳过协商环节直接拒绝退款。被商家投诉举证异常退款得到验证的账号,平台还将针对涉事账号上线“限制账号在该店铺下单”能力。
自2023年中国电商行业规模突破50万亿后,粗放式增长已难以为继。近些年来,电商平台不断优化内部规则,调整观念,从消费者绝对优先到兼顾三方利益,从低价内卷到价值竞争。而始终不变的是,平衡好买卖双方的利益,是电商平台一门终身的功课。
正如阿里巴巴张勇所言:“健康的市场必有公平的竞争...让消费者的需求被尊重和满足、让商家的权利被尊重和赋能,这样的竞争更能促进市场的繁荣。”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