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杀入外卖市场,帮了美团大忙
关键时刻,王兴的“老铁”出手了。
1.快手上线外卖独立入口默默探索两年后,快手终于下定决心做外卖了?
日前,快手正式在首页“团购”板块新增独立外卖入口,聚合了平台支持配送的部分餐饮团购套餐。

图源:快手App
进入该页面后可以看到,快手的外卖业务主打“天天特价”,所售餐食价格都明显低于门店售价。其中部分商品还带有“敢比价”的打标,根据快手的说法,“同款商品对比其他本地生活平台,在快手平台售卖价格更实惠”。

图源:快手App
由此不难看出,长期深耕下沉市场的快手,在外卖业务上同样选择走低价路线,试图在新线城市打开突破口。
当然,聚焦低价市场也意味着平台需要在供给端有着足够的议价权。因此快手选择了从大牌连锁商家切入,目前主推的只有汉堡披萨、咖啡奶茶、快餐便当等少部分品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快手本身并不具备即时配送能力,也没有与第三方配送平台合作。所以其外卖板块的设置,本质上是为美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流量入口。
用户在外卖频道购买了餐饮团购套餐后,并不是直接就可以选择地址配送,而是会先生成对应的券码,需要用户通过美团App/小程序等渠道核销,而后才能履约。
好的一点是,由于快手和美团早就达成了深度合作,整个下单链路还是比较丝滑的:用户下单完成后,可以直接在自己的团购券页面选择“在线点单”,而后就会跳转到站内的美团小程序当中,可以使用已有的美团账号登录,选择地址并由美团进行配送。

图源:快手App
虽然整个交易链路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得益于快手的低价策略以及平台达人的大规模推广,也确实吸引到了不少用户,部分商品的详情页更是显示“月销量10万+”“2万+达人推荐”等。
据快手方面表示,今年以来,快手本地生活持续以开放平台聚合的方式发力外卖业务,快手团购、直播、短视频、搜索等核心入口页面均支持外卖商品的购买。今年二季度,快手本地外卖商品支付用户数环比增长超3倍,业绩规模涨幅显著且充分展现了快手“新客”潜力,后续外卖频道还将覆盖更多商家和品类。
如今,美团、淘宝/饿了么、京东的外卖大战仍在热火朝天地打着。快手选择在这时候突然“插上一脚”,确实让行业有些意外。
不过从快手目前的动作来看,与其说它是来“参战”的,不如说是来“帮忙”的——苦战许久的美团,可谓是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盟友。
2.下沉市场,快手帮美团探路事实上,快手对于本地生活市场很早就有了想法。
早在2018年,快手就首次尝试本地生活相关功能,在部分城市上线“本地商家”入口,允许餐饮、美发等商家在主页添加地址和电话,但功能简单,未形成体系。次年快手推出“快手小店”并接入美团、携程等第三方本地服务商,但以导流为主,自身不参与交易闭环。
直到2021年,快手才正式成立“本地生活事业部”,明确将本地生活作为一级战略业务,与电商、直播并列。
自此,正式入局的快手也开始了大规模扩张,于2022年启动“千城计划”,宣称要覆盖超过1000个城市,重点渗透三、四线及以下市场。
彼时,快手CEO程一笑更是直言:“本地生活业务作为优质的内容供给,不仅贡献GMV,还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为平台贡献用户价值,提升用户粘性,是我们非常看重的新业务之一。”
根据快手官方披露的数据,2024年快手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长200%,仍在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
不过这些年我们也看到,快手对于本地生活的侧重点一直都是“到店”而非“到家”。至于是否要亲自下场做“外卖”,快手一直都有些犹豫: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供给和履约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不想和美团形成正面竞争。
快手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宿华,和美团创始人王兴同为清华校友,两家公司这些年也有过多次合作。
2017年那场著名的“东兴局”上,宿华也受邀到场,座位在滴滴程维和摩拜王晓峰的中间,与抖音张一鸣隔桌相望。
当年组局的刘强东和王兴,如今已是兵戎相见。快手选择站在了美团身边,此前与饿了么有外卖业务合作的抖音则仍在观望。
从2019年开始,美团就曾多次投资快手。根据快手2024年报,目前美团仍持有0.48%的快手股票。
而在外卖业务层面,美团外卖早在2021年就以小程序的形式入驻快手,允许用户通过短视频或直播跳转美团完成下单。
2023年开始,逐渐有部分商家在快手提供自配送服务,用户无需跳转美团即可完成下单。此后快手似乎也有意自建外卖渠道,用户在快手App“团购优惠”频道内搜索外卖等关键词后,就能找到各种外卖商品。
不过,快手自营外卖的试点并没有持续太久。2024年7月,快手、美团宣布战略合作全面升级。根据协议,未来三年,快手、美团合作的空间范围将扩大至全国“百城万店”。双方产研将合作更底层、系统的产品建设,以保障顺滑的用户体验。

图源:快手
自此,快手自营外卖的扩张速度明显放慢,转而将重心放在了与美团的合作上。
对于美团而言,一方面快手在下沉市场的“统治地位”,让其能够在新线城市实现低成本拉新;另一方面,前期抖音试水“短视频+外卖”展现出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与快手的合作在战略层面也能起到重要的防守作用。
对于快手而言,其外卖业务闭环一直未能成功建立,而美团合作商家和配送网络覆盖全国,可以让快手“零成本”拥有履约能力,推动平台流量的快速变现。
简单来说就是,美团需要快手的下沉市场流量,快手需要借助美团的供给和履约能力推动商业化变现。在利益的捆绑下,各取所需的双方也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盟友关系。
就像这次新一轮外卖大战开打,快手上线独立外卖频道、聚合美团外卖资源,足以体现其力挺美团的坚定态度。
3.外卖行业正在酝酿一场风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外卖突然成为了新一轮竞争的焦点。而这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外卖“高频消费”的特征,让其展现出了愈发重要的战略价值。
据QuestMobile统计,去年中国用户每周点外卖3.2次,频次是到店餐饮的7倍、电影票的15倍、打车软件的5倍。
换而言之,外卖是唯一能让用户每天打开App的本地场景,没有它,其他低频业务连曝光机会都没有。
就像京东做外卖,一直有传言说会有“京东外卖”独立App上线,但至今仍没有动静,京东仍是将外卖业务放在了主站。
而这一布局的目的也很明显,京东试图用外卖的高频流量,低成本导流给平台的3C、家电等高毛利业务。
至于接下来的竞争焦点,除了“价格、品质、服务”这些基本要素之外,同样要比拼谁的声量更大、谁更能抢先占据用户心智。
就像淘宝闪购从外卖大战开打至今,已经官宣了数十位明星代言人,用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争夺用户注意力;如今美团和快手进一步加强合作,也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与下沉市场用户沟通的渠道。
可以预见的是,虽然参与外卖大战的几大平台已经被有关部门注意到并约谈,但这场大战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即使告别了“低价内卷”,只要外卖仍有争夺的价值,各大平台都不会善罢甘休,而是会在更多的维度上展开新一轮的竞争。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