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CEO许冉:京东不做没有长期价值的事
8月12日消息,京东集团CEO许冉近日接受访谈时,首度就“外卖大战”“恶意补贴”和京东的角色明确表态,并详细复盘了京东布局外卖的初衷与决策过程。许冉指出,7月以来的外卖市场存在泡沫,“恶性补贴”既没有模式创新,也不产生增量价值,还对商家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扰,对行业也是一个扰乱价格体系的动作,所以最终会是一个多输局面。“我们不会参与,这个非常明确。”

京东集团CEO许冉 图源:京东官微
以下为《中国企业家》对许冉的主要访谈内容:
关于外卖大战:京东不会参与恶性内卷
提问:7月以来,和对手相比,京东外卖的补贴动作和发声较少。京东不敢投入了吗?
许冉:因为做这事没意义,声量再大都没意义。一些平台拿到1.5亿单也好,1.2亿单也好,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一个泡沫,是“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也是非理性的不正当竞争。
这轮补贴大战,相信各方已有共识:既没有模式创新,也不产生增量价值,本质上仍然是以打压对手为目的的价格战,已经造成商家、骑手、消费者和餐饮行业多输局面。比如,短期订单量激增甚至增加了商家的成本,让商家陷入两难境地,所以我不支持这种做法,我们也没有参与7月份以来的“恶性补贴”。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场低质低价的竞争能给行业带来长期价值。京东虽然是外卖行业主要平台之一,但并未参与,我们不做没有长期价值的事。我们的补贴力度是平稳的,没有参与冲单行为,补贴策略也更精准,希望把钱投在用户真正有需求的品类上。
提问:京东外卖此前宣布日单量已突破2500万,但后来美团闪购称日单量最高达1.5亿,淘宝闪购也达9000万单。这种格局下,京东能算站稳脚跟吗?
许冉:短期看,市场存在泡沫,一些需求并不真实存在,而是恶性补贴带来的。这种行为不可持续,一方面公司必须要持续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另一方面没有哪家公司能长期维持“0元购”的模式。等到补贴消失,订单数会迅速降下来。所以,我们觉得做这个事没有意义,我们追求的还是长期价值。
从长期看,外卖就像我们零售业务的一条腿,我们会持续做下去,我们不争朝夕。从做外卖第一天,京东就很清楚为什么要进入这个行业。京东做品质外卖是认真的,一两个月的得失并没那么重要,我们也不会关注竞争对手的细微动作。正好借这个机会,我们把系统能力打造一下,本来我们这个季度就要上线很多新功能,我们的精力现在全都投入在研发和能力建设上了。
关于五险一金: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底线问题
提问:从商家入驻“0佣金”到给外卖骑手交“五险一金”,有一种观点是,京东将一个商业故事变成了道德故事,对此你怎么看?
许冉:入局外卖以来,京东的所有动作都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各种评论好的坏的都有。事实上并没那么复杂,对京东而言,进入外卖领域,是因为看到行业存在明显的痛点。在这个过程中从来不存在所谓“争夺‘道德制高点’”的考虑,京东解决这些问题,并不会从道德上去考虑,在我们看来,给员工签劳动合同、上社保这些只是守好公司合法经营的底线而已。
提问:京东给外卖骑手上“五险一金”的策略是怎样制定的,内部是否有一个算账的过程?
许冉:这个真的谈不上策略,这是京东一直以来的传统。从我们自建物流起,就是行业内唯一一家不采用劳务派遣、全部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并为包括快递小哥等一线员工在内的所有员工全额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那时候我们甚至没想过要做外卖,直到今天,我们都在坚持,我们一直都背负着比行业里其他快递公司更高的成本。
从2007年自建物流,18年来,京东为员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已超过1000亿元。当初看似“吃亏”的投入,却换来了行业最低流失率和服务品质稳定保障、配送效率的稳步提升,换来了京东快递小哥对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发自内心认可的服务招牌。京东物流不论是行业表现、服务口碑,还是盈利情况,都是有目共睹的。截至2024年,已有1200多名快递员从京东退休,并领到了退休金。
对于外卖行业,我们同样认为,全职骑手或者类似全职的骑手,和平台是实质性的劳动关系,通过各种手段,钻政策漏洞、逃避劳动关系责任,并非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法律问题、底线问题。到目前为止,京东外卖是业内唯一一家与骑手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且交齐五险一金的平台。京东外卖全职骑手数量超15万人。
每一名骑手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肩上都扛着一个家庭,京东希望能让每一位“风里来雨里去”的全职骑手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赔、住有所居”,而不是将骑手简单看作是“成本”,或是运力数字。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通过精确的算法计算,以最小的成本来回应他们的关切,以及社会的关注。
关于竞争对手:不关心美团闪购扩张会对京东有多少影响
提问:有数据称,美团闪购已渗透3C、家电等京东核心品类,日订单达1800万单。京东下场做外卖,是忌惮美团的边界扩张吗?
许冉:3C家电不仅要看单量,更要看GMV。目前闪购平台带电品类主要集中在数据线等临时需求和低值产品,相比京东,闪购在3C家电领域的GMV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今年以来,京东在带电品类上的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我们并不关心美团闪购扩张会对京东有多少影响。事实上,我们做业务时,更多还是看业务本身发展的规划。你说我们关注竞争对手吗?关注,但不会那么关注。如果说“你出这招,我就出这招”,就会陷入战略上的被动。
京东做即时零售已经好多年了,连续多年来,京东也都把“即时零售”列为“必赢之战”,我们需要一个重大突破口,让这个业务真正脱颖而出。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探讨这一“必赢之战”的破局路径。随着我们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外卖行业的痛点非常明显。对京东而言,这是一个机会。
因为如果说这个行业本来已经充分竞争,没有垄断,形成一个骑手、商家、用户、行业共赢的生态,这时候我们再杀进来就没什么机会了。而真实情况是,我们看到外卖行业的痛点不仅多年来没有解决,还在放大,京东选择入局外卖,出发点在于解决行业痛点,而不是为了去“反制”谁。
提问:美团闪购强调“30分钟送达”,但京东目前的优势似乎依然侧重于传统的货架电商?
许冉:首先,我们认为即时零售是各类消费场景的一种补充,完全不是对整个零售行业的颠覆。在整个社零盘子中,即时零售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市场。
从成本上看,即时零售30分钟送达,意味着这个商品一定要离用户非常近。你想象一下,在核心城市地区,无论是仓还是店,其仓储成本、运营成本都要远远高于京东。此外,还要增加“最后三公里”的配送成本;如果一个平台只是在传统线下门店之上嫁接一个运力平台,其房租、水电、人力等成本必然会体现在价格上,在商品成本上并无优势,传导到消费端,价格也必然高于京东。今天,用户感知不明显,可能只是因为这些在售商品的客单价相对较低,或是短期内的营销动作。
在商品供给上,集中在中心城区的闪购本身SKU(Stock Keeping Unit,最小存货单位)就有限,而且商品来源高度依赖第三方商家,在开放的商品生态下,商品标准难以统一,平台对于商品品控更是难以把控。
在服务上,闪购平台参与方更为复杂,缺少最终兜底责任人,出现问题后如何厘清各方责任,避免陷入商家、骑手、平台互相踢皮球的情况,对消费者非常重要。
所以,跟我们的核心电商比,闪购在产品的丰富度、质量保障以及价格优惠上完全没有优势。
关于即时零售:即时零售是京东的“必赢之战”
提问:有传言称,做外卖这个事,从决策到落地,京东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是真的吗?
许冉:不是的。2024年,我们就已经开始做茶饮外卖了。再往前,达达做即时零售业务也做了好多年,2016年,京东到家跟达达合并,进入即时零售领域。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骑手配送商超品类的时间段和外卖正好错开,尤其是早上和下午时段是比较闲的,所以当时我们觉得可以尝试下茶饮。
这样就能让骑手每天的工作订单密度更大,收入更高,规模效应更强。而且,用户也有这个需求,因为我们发现用户也在我们平台上搜索这些内容。大概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的系统就已具备做外卖的条件。
提问:即时零售怎么投入,投入多少,这个决策很重,内部会有争论吗?
许冉:有的。每年开年,我们都会制定集团和零售等业务的核心战略,即时零售一直是我们的“必赢之战”,从上到下战略共识非常清晰。因为它是我们核心电商一个重要补充。我们看到,用户在一些品类上有短时效需求,特别是买菜,或者你出差时忘带了一些东西,就需要“30分钟送达”。
我们看到用户有这个需求,而零售和供应链又是我们最擅长的事,这是京东的根基,所以业务延伸到即时零售是自然而然的,外卖也是基于这个逻辑,继续去延伸我们供应链相关的能力。不过,它不会取代我们的核心电商业务。
关于外卖业务规划:三季度将密集迭代外卖产品与功能
提问:你强调京东不参与“恶性补贴”,7月,京东外卖内部具体在做什么?
许冉:外卖做了几个月后,我们发现系统架构跟不上迅猛增长的订单量,工具灵活度、多样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现在正在极力建设系统能力,进一步升级底层系统架构,不仅让它能支撑更大的订单量,用户体验也可以更丝滑。包括给商家的工具,现在也都慢慢丰富起来了。
另外,外卖和其他即时零售业务,包括和我们核心电商业务之间,也会有一些用户推荐的产品,正在慢慢建设。应该会在三季度密集上线,这是现在我们最关注的事。
提问:你希望将京东外卖做到多少单量?有目标吗?
许冉:谈目标可能还太早,我们现在正处在打仗的阶段,等业务发展相对成熟时,再跟大家分享。
提问:淘宝近期订单量突破9000万。京东外卖如果再突破需要做什么?
许冉:首先问我们自己,用户体验是不是足够好,当用户体验能提升到我们觉得合理的水平时,可能我们会继续往前推一波,但目前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先把用户体验做好。
提问:回顾入局外卖的这五个月,京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许冉:我们的用户、流量确实有非常好的增长。京东入局外卖行业以来,日活等数据增长很快。根据行业数据,5月京东月均DAU已经超越了某些平台,牢牢站稳第一阵营,外卖业务不仅促进了平台流量和新用户的获取,还提升了整体流量转化率。目前,外卖用户的复购率非常健康。
此外,由于外卖业务是在京东APP的场域内,我们也初步看到了一些用户的跨品类购买行为,主要体现在商超和生活服务类商品上。外卖业务和电商业务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而且长期来看,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目前在运力方面,我们还没有开始融合外卖和原来电商的履约团队,因为这个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和数据验证,但我们也在做小范围试点,看看能否进一步提升履约效率,让用户体验更好的同时,也能让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有更高的收入。
再进一步讲,未来我们要做更深入的供应链协同和融合,包括“七鲜小厨”等业务试点。长期来看,京东外卖会围绕我们的核心主业展开。京东的定位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公司,我们之所以进入这个赛道,是因为外卖跟我们的零售、跟我们的供应链业务有非常深度的融合和可想象的空间,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用户体验。
关于七鲜小厨:外卖供应链模式上最重大的一次创新
提问:7月底,京东推出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七鲜小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许冉:“七鲜小厨”这个事,刘总(刘强东,下同)当时(6月17日)说他先卖个关子,其实内部跟我们说了好几年。刘总自己本身挺爱做饭的,经常给员工做饭。我们培训时,他会亲自下厨炒菜,而且“中西合璧”,各种菜系都可以。所以本身来讲,他对餐饮这个事的研究很深入。
七鲜小厨在我们内部酝酿了很久,但的确觉得时机没到,跟我们的主业还有点远。但后来随着京东入局外卖,再往这个方向延伸,就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了。所以,在刘总的战略版图里,这一直就是他特别想做的一件事。回到初心,我们做七鲜小厨跟做外卖是一样的,我们觉得这个行业和用户的痛点,直到今天还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希望用京东最擅长的供应链能力,彻底消除食品安全的痛点——让消费者吃得安心,让好餐厅能赚钱。同时,让七鲜小厨跟我们的外卖业务、即时零售和核心电商形成良好的协同。
七鲜小厨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外卖业务拓展。这可能是餐饮外卖行业15年来,在供应链模式上最重大的一次创新。也可能会成为中国外卖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外卖行业从过去15年围绕流量与速度的发展,转向未来15年围绕品质供应链的深耕。
提问:听说前不久,刘强东拜会了一些餐饮企业,会和这些餐饮企业合作吗?
许冉:我们会考虑跟一些餐饮企业合作。在供应链方面,首先要看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相信,京东在餐饮供应链上产品价格服务的优势很明显。
关于组织调整:让听得到炮火的人做决策
提问:刘强东推动了京东“战斗文化”的回归,组织层面怎么鼓励创新?
许冉:创新是我们核心价值观之一。机制上,我们两年前开展了一轮名为“Big Boss”的组织变革,当时轰轰烈烈,现在已经调完了。所谓Big Boss就是更多赋能一线业务单元,让小团队尽可能闭环,快速决策,就像我们一线采销员,他可以决定这个商品卖多少价格,什么时候调价,进多少货。
我们现在很多商品都是智能定价、智能补货,系统会给到他推荐,但如果真的需要人来决策时,一线采销员就可以决定定价策略、发券力度等,这些事项不需要上升到事业群、事业部负责人。这样就让大家更快速地反应,让听得到炮火的人做决策。
当然你要有配套的激励机制,让这些团队体现出更好的自主性,整个机制文化要配合在一起,激励大家都去追求创新。在新的激励下,部分一线员工薪酬收入大幅上升,甚至有人拿到了50多倍月薪的奖金。
提问:京东从2023年起强调组织扁平化,裁撤冗余层级,当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许冉:这是Big Boss调整中的一部分。当时我们“压扁了”京东的组织架构,从最一线的员工到CEO之间,层级变得更少,在零售板块,层级不超过5层。在原有的组织机制下,一方面,团队决策速度不够快,另外,大家对于变化的拥抱程度不是那么高。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组织变革,让更基层、更年轻的员工拥有更大的决策力。的确,年轻人可能更懂用户,尤其是一些品类负责人,他更清楚这个品类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说让更高层级的人拍板儿,或者大家层层讨论,通过这个变革,让团队尽可能小而闭环。
提问:这些架构调整是怎样推进下去的,毕竟会涉及到很多人与很多部门的具体利益?
许冉:这个事我们前前后后讨论了大半年,还在一些部门试点了一年多,后面才加速推到了全集团。最早是物流,后来京东几个业务板块都推动了Big Boss的组织变革。每个层级,大家都要理解,在新的组织形态下你的角色,你有哪些决策权。包括中后台部门,也要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
我们当时成立了专项小组,一个一个部门去调研,每个岗位的责权利都要重新梳理。光有文件是不行的,还得配套激励机制。他有了决策权,也得为结果负责,做得不好就得承担风险。所以当时大家的薪资结构也改了,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中,身处前台的Boss可变薪酬的所占比例非常高。
提问:组织变革和开展新业务是什么关系?如果京东从2023年就启动了外卖项目,加速即时零售布局,你会比后来更吃力吗?
许冉:现在我们具备了更好的组织机制,来支持新业务的孵化。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