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张近东一举清债十几亿,终于回了口血
天无绝人之路,人有胜天之时。
苏宁拟支付2.2亿元与家乐福达成债务和解
在商海的起伏跌宕中,从未有永恒的坦途。曾经煊赫一时的苏宁易购,如今依旧深陷债务漩涡,艰难地寻求突围。
近日,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债务和解的公告,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已与家乐福集团及其子公司签署和解协议:公司以2.2亿元一次性了结剩余16.67%股权收购尾款、知识产权欠费及多项仲裁索赔,家乐福方在收到该笔款项后,将豁免相关债务,双方就此前争议事项不再启动法律程序。
此次和解完成后,苏宁易购将间接实现对家乐福中国100%股权的持有。


图源:苏宁易购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公告日,公司及苏宁国际应付家乐福中国16.67%股权收购款人民币10亿元、相关仲裁费用(87.57万欧元和80.32万港元)及应付利息;同时,家乐福中国和家乐福咨询公司应付知识产权费用736.87万欧元、相关仲裁费用(369.02万港元)及应付利息。
这意味着,苏宁甩掉了超过13亿元的潜在债务包袱,换取到了账面超过11亿元的债务重组收益。
对于债务压身的苏宁易购而言,这次清债可谓是回了一口血。
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家乐福的全球战略收缩、中国市场持续失血,加上仲裁周期长、执行难度大,让双方都倾向于尽早解决问题。
回顾此次和解的起源,还得从2019年说起——
2019年6月,苏宁国际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约定两年后处理剩余20%股权。当时苏宁正快速扩张,将家乐福中国视作优质资产——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收近300亿元,拥有210家综合超市和24家便利店。
同年9月首笔交易完成,2022年4月苏宁再付2.04亿元,持股升至83.33%。但随后苏宁因为外部环境和自身资金情况的影响,迟迟未支付剩余16.67%的股权款项及利息,双方矛盾激化。
对此,家乐福集团在多地提起仲裁,2023年向香港法院索赔超10亿元并终止品牌授权,同时追讨736.87万欧元知识产权使用费;同年6月家乐福中国5亿元资产被冻结,遭遇了供应商断货、购物卡受限、关店潮等问题。
这个苏宁易购曾斥资48亿收购的优质资产,渐渐成了不堪重负的耗损。
因此,前不久,苏宁易购以4元的价格出售了4家家乐福子公司——
6月19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苏宁国际控股子公司家乐福中国与上海有安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苏宁易购以1元对价出售宁波、杭州、株洲、沈阳4家家乐福子公司100%股权,合计4元。

图源:苏宁易购公告
公告显示,此四家子公司均资不抵债,净资产分别为-1.46亿元、-4.32亿元、-9220万元、-6.93亿元。本次转让完成后,上述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预计本次交易合计增加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约5.72亿元。
苏宁方面称,希望通过资产处置,持续化解债务负担。说白了,就是想解决掉手中的不良资产,甩掉包袱,谋求生路。
再到如今,苏宁易购用2.2亿元解决家乐福债务问题,不难看出,苏宁易购依旧在积极解决债务危机,未来,苏宁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张近东杀回来了
说到苏宁易购,不得不提到其被称为“零售教父”的创始人张近东。
2012年起,张近东开启了疯狂“买买买”模式——3.34亿美元控股PPTV、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95亿入股万达、200亿投资恒大……十年间投资超780亿元,涉足体育、物流、地产、金融等领域。
不过,这些投资的结果大多不尽如人意。
以张近东和许家印的合作为例,2017年,苏宁向恒大地产投入200亿。可惜的是,随着恒大债务危机的爆发,苏宁投入的200亿战略投资,没能按照预期收回。

许家印和张近东
此后,苏宁易购的财务状况也开始恶化。2021年,苏宁易购的营收为1389亿元,总负债却高达1397.09亿元,这迫使苏宁易购走上了自救的道路。
面对生存困境,张近东不得不出让部分苏宁易购股权,并辞任了苏宁易购董事长一职。
不过,心系苏宁的张近东又在在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两年半以后,以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身份回归了。
张近东回归之后,苏宁易购就在不断尝试抛掉大量包袱,轻装上阵。与此同时,苏宁易购还在向万达“要债”。
去年10月,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作为申请人,已经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通知。并请求裁决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付50.4亿元人民币的股票回购款。
不难看出,张近东对苏宁易购动作不断,都是在为了解决债务压力,走出危机,而张近东究竟能否带领苏宁翻身,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