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放下包袱,大量出售旗下资产
给阿里松绑,它才能扶摇直上。
阿里大量减持旗下资产
在商业战略的棋局中,真正的智者不仅懂得如何落子布局,更明白何时应当果断弃子。
近年来,阿里巴巴正通过持续减持旗下资产,剥离非核心业务,卸下包袱,从而将更多的资源和战略重心倾注于其最具增长潜力的核心领域,以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优势、抢占先机。
近期,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阿里泽泰在2025年8月6日至2025年8月11日期间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所持公司股份5,476,600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所持公司股份5,476,968股,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2%。其中,阿里泽泰此次减持价格区间为9.69元到10.85元,减持总金额约为1.12亿元。

图源:三江购物官方发布
事实上,今年4月,阿里泽泰就开始减持三江购物的股份,这也是阿里持股三江购物9年以来的第一次减持。4月21日,三江购物发布公告称,杭州泽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自身商业安排需要,拟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6,430,352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以当日三江购物的收盘价12.40元/股计算,阿里泽泰拟减持三江购物的股份价值约在2.04亿元。

图源:三江购物官方发布
总体来看,今年4月加上此次的减持,阿里泽泰在三江购物仍持股30%,还是公司的重要股东。
时间回到2016年。当时,在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同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入股浙江连锁超市三江购物,拿下其32%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6年11月18日,三江购物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授权三江购物及其子公司开设和运营新业态盒马鲜生门店。后来,借助阿里的技术和品牌,三江购物开始在宁波地区试水新零售门店。
但2018年开始,盒马在多地区的运营改为了直营模式。2018年4月,阿里在杭州开出由盒马自营的盒马鲜生门店,浙江业务开始转为直营。同年8月,阿里成立杭州盒马公司,加速收回盒马业务的主导权。后来,盒马运营逐步改为直营模式。但在宁波,三江购物依然是盒马本地运营的重要合作方。
如今,盒马在严筱磊的掌管下,也实现全年经调整EBITA转正,完成了华丽转身。近期,盒马还公布了最新的开店计划——盒马鲜生计划财年内开出近100家门店,届时盒马门店总数预计会超过500家。对此,严筱磊表示,“盒马坚定地看好国内消费市场,我们会坚持持续扩张的策略,在今年新开100家店的同时,新进入超50个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三江购物与盒马的合作,也进入了倒计时。今年8月初,三江购物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盒马的合作协议将在2026年3月31日到期后不再续签。这意味着,三江购物与盒马近十年的合作即将结束。

图源:三江购物官方发布
除此之外,阿里近期还减持了红星美凯龙。具体来看,今年7月底,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阿里旗下杭州灏月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共计不超过130,641,979股(占总股本3%)。

图源:红星美凯龙公告
公告显示,此次减持计划的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11月30日,其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的股份不超过 43,547,326 股(占总股本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股份不超过87,094,653 股(占总股本2%)。

图源:红星美凯龙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告称,股东阿里巴巴(成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之间股份转让完成。此次股份转让涉及的股份数量为42,527,339股A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98%。转让完成后,阿里巴巴(成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不再持有红星美凯龙股份,持股比例归零。
阿里一系列的减持行为,或许是想要逐步减轻负担,从而将公司的核心资源集中到电商主业务之上。在2024年,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就曾表示,“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也不是我们的核心聚焦。如果能够完成退出的话,也是非常合理的。”而近两年,阿里也接连减持了快狗打车、B站、陌陌、网易云音乐等长期亏损的非核心业务。
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撤退”背后,是阿里正在进行的战略大转向——剥离非核心资产,将人力与资源重新聚焦于电商基本盘,并全力押注“即时零售”这一新战场。
阿里卸下包袱,是为了更好出发
纵观今年上半年,阿里正以空前的力度加码电商和即时零售。这一战略转向不仅是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响应,更是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再度聚焦。
今年年初,淘宝天猫发布了12项惠商举措。其中,在流量和投入方面,平台将投入超百亿促商家生意增长。对于新商家,平台还给予每商家最高250万元的激励金额。商家权益保障方面,今年4月,淘宝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此外,淘宝还通过“退货宝”降费政策的升级、天猫年费的取消、AI工具的优化等举措,降低商家经营成本。

图源:淘天速递
今年5月,淘宝与小红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红猫计划”。其中,双方将进一步开放融合,打通从种草到购买的全链路,共同助推平台商家生意增长。

图源:小红书商业动态
具体来看,双方新增了小红书笔记下方的“广告挂链”功能,用户可通过链接直接跳转至淘宝平台完成购买。这一举措,实现了种草内容与交易系统的无缝衔接,形成了完整的消费闭环。用户在发现好物并产生购买欲望后,可立即完成购买,无需在多个平台间切换,极大提升了用户的购买体验,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商家的转化率。
同时,双方还在商家种草方面展开合作,共建三方账号,商家可通过淘宝种草星河平台观测从种草到下单的全链路效果,找到科学的种草路径,从而提升投放效率。而且,淘宝也将加大投入,为商家种草笔记进行加热、投流,提升消费互动。
除了对平台营商环境的持续完善,阿里还启动了淘宝闪购业务,极大提升了平台的活跃度。4月底,阿里将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Tab以“闪购”一级流量入口展示。上线当天,其立即与饿了么启动了“超百亿补贴”,实现了平台订单量的高速增长。

图源:淘宝
7月初,阿里又追加了500亿补贴。于是,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持续飙升。据晚点LatePost消息,8月7日到9日,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连续三天冲破1亿大关。其中,8月8日和9日,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份额超过美团。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淘宝还上线了大会员体系,彻底打通饿了么、飞猪、盒马、高德、菜鸟等阿里系资源,承接多方面消费。

图源:淘宝
这一系列行为背后,阿里意在打造一个“电商+本地生活”的超级融合体,集中发力即时零售。然而,尽管战略方向很明确,但阿里在即时零售战场的前行之路也布满各种挑战,尤为突出的是京东和美团的挑战。
虽然说,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淘宝闪购暂时超过了美团,但其能否保持这个水平仍是个未知数。而眼下,美团和京东明显不想再卷订单量了,而是专注供应链的深耕。其中,美团推出了浣熊食堂和具备“明厨亮灶”设备的外卖卫星店,京东推出了自营外卖“七鲜小厨”品牌。二者都试图通过线下门店的规模化落地,招揽更多外卖商家,实现精细化布局,从而扩大市场影响力。其中,供应链的深耕或将成为未来竞争决胜的关键因素。
因而,面对美团和京东这两个强劲对手,阿里不得不逐步从非核心战场撤退,集中核心资源,彻底发力即时零售。如此看来,阿里的持续减持并非简单的套现离场,而是一场壮士断腕般的战略聚焦,将资源重注于电商基本盘与即时零售新赛道。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