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老板做网红翻车,教育消费者被骂上热搜
流量是把双刃剑。
一、百果园创始人想做网红却塌房?
百果园要教育消费者的事,在网络上骂声一片。
近日,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在小红书平台的一条视频火了。
百果园一直以来主打高端水果路线,价格偏高是消费者长期诟病的问题。不少人吐槽百果园的水果“月薪2万吃不起”“随便买买,一百元就没了”。
视频中余惠勇亲自出镜,回应消费者觉得百果园水果太贵的问题。
他提到“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并表示“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图源:小红书
此话一出,网友炸锅了。
网友纷纷指责其“态度傲慢”、“一股子成功学的爹味”。
并在不少相关视频下留言——“吃个水果还教育上了”,甚至有网友呼吁大家“来教育一下百果园”。




图源:微博
8月10日,百果园相关负责人回应,网络上的短视频有意截取了董事长发言最具有争议的部分制造对立,“完整的内容有前因后果,并非文中断章取义”。
但网友对“教育”一词尤为敏感,表示其回应是“越描越黑”。


图源:微博
此外,钟薛高创始人林盛也在直播中谈及百果园事件,称“永远不希望有第二个企业成为第二个钟薛高”,表示“能做到这样一个公司的一把手,他的格局不会那么狭隘”。

图源: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林盛接受采访时提到某款雪糕中的一种原料——柚子,谈及该柚子原料“它就那个价,你爱要不要”的片段惨遭恶意剪辑;又因钟薛高在线下铺货时混入平价冰柜,且未明码标价,使钟薛高被贴上“傲慢”和“雪糕刺客”的标签。
而网友此前就用钟薛高的经历来讽刺百果园,说“上一个这么硬气的还是钟薛高”。

图源:微博
网友也不接受林盛的发言,甚至称其为“神补刀”。
目前,引起争议的视频内容已被删除。
百果园的这番争议,真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祸从口出”。
而这也无疑是企业创始人做个人IP的失败案例。
今年6月起,“百果余惠勇”的账号就开始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频繁更新,余惠勇在视频中分享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悟。

图源:小红书、抖音
不过一直以来反响平平。
“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一事后,余惠勇个人IP的热度是够了,但是全是负面评价,算是直接“翻车”了。
二、企业家纷纷打造个人IP
进入2025年,企业家“网红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了。
谈及企业家网红总是绕不过一些人,例如俞敏洪、雷军、周鸿祎。
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可谓中国企业家中的“网红鼻祖”。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有兴起的时代,俞敏洪已经是“网红”一般的存在了。

图源:微博
而小米品牌创始人雷军,那句深入人心的“Are you OK”以及本人接地气的形象,将他送至企业家“顶流”的位置,至今无人能及。

图源:哔哩哔哩
各社交平台上,雷军的粉丝数也是堪比内娱一线明星——抖音超4500万、微博超2600万,就连小红书平台都有450多万粉丝。



图源:抖音、微博、小红书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从2024年起异常活跃,开启打造个人IP的“网红”之路,甚至亲自出演短剧。
甚至还有企业家复出当网红的情况,例如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
2024年,看到自己建立的服饰帝国,由巅峰时期的营收近100亿元萎缩到十几亿元,周成建重新接任美特斯邦威董事长、总裁职位,并在11月毅然加入“CEO直播”阵营。
关于亲自直播的询问,周成建坦言“黑红也是红”,希望借此有更多人关注美特斯邦威。

图源:微博
有一些企业家,成为“网红”的契机很意外。
今年3月,因为和雷军同框时礼貌又略显尴尬的“被迫营业脸”,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意外走红。

图源:微博
“你一票我一票,周总明天就出道”,在万众期待中,周云杰回归微博,同时开通了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社交账号,并正式宣布“出道”,成功接住了这波流量。
在周云杰回归微博的文章中,他提到“我出道不是为了打造企业家个人IP,而是学习企业如何与新时代对话,让海尔的产品、服务‘出道’”。
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文章中,周云杰也表示,为了更加了解用户需求,2024年初海尔就已经开始做相关布局,而打造个人IP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周云杰提到,自己不出来不行,“必须先打个样”,目的是重构海尔与用户互动的方式。
而岚图汽车CEO卢放更是直言:“我特别想成为网红,希望大家帮我成为网红”。
2024年,卢放参加北京车展,表示车展上“一红(周鸿祎)一绿(雷军)”的流量令人羡慕。“车展可能就是这样,谁有流量,谁就有交易”。
卢放表示,现在大家不仅卷产品、卷质量、卷服务,更要“卷”流量,只要有流量,就可能带来销量。
“现在要求我把自己打造成网红”,营销方式变了,车企得向流量“低头”。

图源:微博
所以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家“网红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十分活跃,吸引了众多粉丝;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和哪吒汽车CEO张勇纷纷现身自家产品直播间,希望争取更多曝光和关注度;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最近因“模仿雷总”登上热搜……
三、企业家“网红化”的利与弊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家热衷于“做网红”?
尽管已经多年,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依旧处于“流量为王”的时代。
“流量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市场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
而企业家个人IP的成功,可带动流量,大幅降低营销成本。
就以企业家中的顶流——雷军举例,据相关人员分析,雷军的个人IP,每年能为小米节省至少3000万的广告费与宣传费。

图源:微博
当下,许多消费者都热衷于为IP买单,而相比起冷冰冰的品牌IP,网友对于有温度、有故事、能互动的企业家IP接受度更高。
个人IP粉很容易被转化为个人与企业的双重粉丝,为品牌相关产品买单。
并且,企业家与消费者之间长期的良性互动,也能让很多企业家IP粉成为品牌的“唯粉”,拥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但企业家网红并不好当。流量具有高度转移的特性,如何在其中维持长久的热度,是企业家网红们需要考虑的事。
同时,选择平台以及再根据平台特点,发布不同的内容,也是一大学问。
例如,微博用户喜欢参与话题讨论,热衷娱乐八卦、热点事件;小红书平台以女性用户为主;抖音用户广泛,有不少中老年用户,下沉市场用户居多等等。
而“顶流”雷军就能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特点,发布不同的内容。
此外,俗话说得好,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当企业家个人IP与企业挂钩时,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成为“网红”后,网友会放大企业家们的一言一行,企业家“网红”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伴随着无数人的“解读”,从而影响到企业形象。
就像钟薛高创始人,采访视频被恶意剪辑,成为企业破产的导火索;最近“翻车”的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他本人甚至还没有什么流量,但如今却已被负面流量“淹没”了。
此外,过度的娱乐化甚至可能削弱企业家商业的权威感。
比如无数人称雷军是个营销大师。但“营销”的名头容易让人轻视产品本身,也更容易让本就对此无感的人反感。



图源:微博
“当流量主权从媒体转移至个体,企业家必须成为自己品牌的‘首席内容官’”。
企业家“网红化”是自媒体发展过程中必然的产物,而企业家们如何平衡好“做网红”与做产品,以及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仍是需要探索的事。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