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突发重大调整,马云要夺回失去的一切
一旦体会过巅峰,就再也不能忍受平庸。
两个月前,一篇由阿里前员工元安撰写的万字长文火遍全网,文章内容几乎拳拳到肉,尖锐地指出阿里正陷入“大公司病”的深层困境。
元安感慨:“我们仍旧是个大公司,但我们变得平庸。”

这篇直指要害的文章,很快得到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回复:“写得很好,祝福你,也希望经常回来看看。”同时他也强调,阿里巴巴在发生变化之中,就像人的成长一样,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过程。
之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也承认,过去几年,阿里落后了,公司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没有真正关注给用户创造价值。
能够感知到,近年来阿里内部从高层到员工,都在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不断释放积极变革的信号。
1、淘天集团内部更名,与饿了么、飞猪为平行关系
近日,界面新闻相关消息显示,阿里旗下的淘天集团有了重大调整,其在内部的名称扩充为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天集团,与之前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的饿了么、飞猪为平行关系。
此次调整,不仅进一步厘清阿里的业务板块划分,更强化了各业务单元的独立运营能力与协同效应,折射出阿里应对行业变局的核心战略意图。
去年11月,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正式成立,由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1688、咸鱼等电商业务整合而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任命蒋凡为该事业群的负责人。
今年6月23日,阿里再次迎来内部组织架构调整,饿了么和飞猪正式纳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的版图。在人员安排方面,范禹依旧担任饿了么董事长兼CEO,直接向蒋凡汇报工作;南天继续出任飞猪CEO,同样向蒋凡汇报。
值得注意的是,饿了么与飞猪在合并后仍将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不过在业务决策与执行方面,将会与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这标志着阿里电商平台开始向大消费平台转变,企业正朝着“一个阿里”的目标持续前进。

图源:淘天速递微信公众号
如今淘天集团正式内部更名,与饿了么、飞猪同属中国电商事业群,无疑是阿里在“1+6+N” 分拆改革后一次关键的战略回调,更意味着阿里电商业务架构整合的进一步深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集团内部的组织框架调整,阿里近期也面向消费者推出了全新的大会员体系,打通多个平台资源、全力加码电商事业。
8月6日,淘宝正式上线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盒马、高德等阿里系资源,形成包括购物、外卖、旅行、出行在内的多元权益组合,实现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全面覆盖。
具体来看,淘宝大会员体系面向所有用户开放,共分为青铜、白银、黄金、铂金、钻石和黑钻6个等级。平台根据用户过去12个月的淘气值确定等级,会员等级越高,享受的权益也越丰富。

图源:淘宝
阿里通过深度整合生态内的核心平台资源,构建起覆盖用户全场景需求的权益网络,有效刺激用户在不同场景的消费频次从而提升其黏性。
毕竟只要成为淘宝大会员,就等于同时拥有饿了么、飞猪、盒马等阿里系APP的会员卡,消费者怎么想都觉得划算。
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业务生态历经25年扩张与调整,已形成庞大而复杂的格局。随着市场环境剧烈变化和竞争对手不断发力,阿里正积极行进在变革的快车道上,主动求变破局。
与此同时,阿里的老对手京东,也迈出了相似的步伐。
2、京东步步为营,刘强东在下一盘大棋
这段时间,阿里聚焦电商主业频频出招,要重新夺回自身在市场的主动权。
京东那边也没闲着,刘强东近期已在商业棋盘上多次落子。
今年6月,拥有“即时零售第一股”光环的达达集团宣布,与京东集团的私有化交易完成并自愿从美股退市,这标志着京东即时零售业务迈入一个新阶段。

图源:达达集团官网
7月底,京东达达事业部正式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下设秒送(含外卖)、酒旅、家政、研发、整合营销、中台等业务部门,由“老K”郭庆继续担任负责人,向京东集团兼零售CEO许冉汇报。
此次更名,不仅标志着达达彻底融入京东生态,也意味着京东全面整合即时零售资源,实现了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关键布局——将达达130万骑手网络与京东秒送(含外卖)业务深度融合,并联结酒旅、家政等本地服务,构建起“即时配送+多元服务”的闭环生态。
本质而言,“达达更名”这一决策的核心,是京东对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的战略聚焦升级,行业竞争正从单一的“即时配送”效率之争,迈向更高阶的“生态定义权”之争。
8月,京东推出了企业采购领域首个专属付费会员体系——京东PLUS企业会员,进一步服务好那些采购需求稳、消费潜力大的企业客户。

图源:京东政企业务小程序
从权益上看,京东为企业客户提供开卡好礼、折上95折、专享立减、免息账期、自营免运费、上门退换货、180天只换不修、PLUS专属客服等8项专属权益,以此赋能采购量大、高频次、粘性强的企业客户,助其释放成本潜力,提升企业效率。


图源:京东政企业务小程序
京东官方信息显示,京东PLUS企业会员的经典卡定价99元/年,尊享卡299元/年,未来还会根据不同企业客户的需求推出更高阶版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近日,京东集团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割裂局面。
一方面,营收强势增长,总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一举刷新了近三年来京东在同比增速上的记录;另一方面,净利润大幅降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下滑51%。

图源:富途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京东在外卖等新业务上的“烧钱”行为导致的,不过集团内部对此也早有预期。
京东CEO许冉表示:“二季度,京东平台的用户流量、季度活跃用户数以及用户购买频次等均取得显着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核心京东零售业务和外卖等新业务的持续发展势头。京东外卖业务也取得健康发展,不仅在订单量增长、商家数量扩大、全职骑手招聘等方面稳步推进,更重要的是与京东零售以及其他现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
正如刘强东此前在一场分享会上说的,长远来看,投入很大成本做京东外卖是划算的,因为在京东买餐饮外卖的消费者中有40%的人会交叉去买京东的电商产品。他指出,“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
这么来看,京东是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围绕供应链布局,有准备地牺牲短期利润,以服务于长期发展。
写在最后:
对比阿里和京东的战略调整,我们不难发现,巨头们已经意识到,独立作战不成气候,生态协同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大趋势。
每一次调整、每一次创新,都是企业对自身发展的重新审视,也预示着公司格局的迭代与重塑。
阿里和京东在过招间试探彼此,谁能笑到最后并不好说。
但对于看客而言,棋逢对手,才有看头。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