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网红在抖音搞欺诈,被带货界彻底封杀

吴昕
2025-08-22 09:32

虚假营销正在滚出抖音。

1.抖音整治虚假营销,3.7万达人被永久取消带货权限

收到的商品货不对版、带货视频乱吹功效、宣传商品时放假的商品图,不知道你在电商平台购物时有没有遇见这样的情况。

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部分商家、达人利用平台带货模式,发布夸大、虚假的宣传视频以博得流量

商品在带货和直播画面中光鲜亮丽,传播效果是达到了,但是消费者下单后拿到手上却大跌眼镜。

这其中,食品领域是虚假宣传的重灾区,不少网友晒出收到货哭笑不得的瞬间。

图片

图源:抖音

像这样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威胁平台生态的“蛀虫”商家,抖音采取了强硬措施。

今年5月,抖音发起专项治理,经平台监测,在部分商家及达人的食品营销推广中,存在严重虚假宣传行为,甚至有部分疑似有组织性的团伙参与其中。

经过约3个月的查处,抖音平台对近3.7万达人永久取消带货权限,清退1778个违规商家。

此外,抖音还采取了一系列持续监管虚假宣传的商家。使用算法前置识别违规场景,一旦发现达人或商家涉虚假宣传,立即冻结佣金、扣违约金、封商品、清店铺;对团伙化、恶意批量操作且情节严重者,直接移交司法机关。

在整治违规商家的同时,抖音双管齐下,也大规模实施了激励计划,以缓解商家的“流量焦虑”,助推优质内容传播。

2025年4月,抖音电商正式启动“电商好看计划”,为符合优质内容标准的带货视频提供专属标识和额外流量激励。截至8月,已有超过3.3万个商家与达人账号入选,49.6万条视频获得流量扶持,人均播放量提升6.17万。

图片图片

图源:抖音

据悉,抖音为符合扶持标准的优质内容设置了以下四条创作标准:

第一,信息真实有用,让用户可以快速了解做决策。即内容需兼具“干货价值”与“真实性”。在商品视频中披露真实、详尽且可验证的数据或商品卖点,让用户快速了解完整有效的信息,做出更理性的消费选择。

第二,视听氛围良好,让用户“看得舒服”。即画面、声音都保持稳定,剪辑或口播节奏舒适,整体观感专业舒适,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

第三,创作风格独特,让用户“刷到就知道是你”。内容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让用户有记忆点,产生信任,形成鲜明的账号辨识度。

第四,商品新潮有趣,让用户“看到就想点进去看”。商品本身有“可看性、可讲性”,跟随流行趋势或者具有时令元素。

这一计划不仅是一次流量激励,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抖音电商正在大力扶持那些愿意投入内容创作、具备真实表达和专业能力的商家。

此外,抖音平台还严厉打击虚假交易、抄袭搬运、AI低质内容、矩阵账号运营等行为,对超6000个商家账号实施警告、扣分、限流等处罚。

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流量激励与违规治理,抖音试图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内容电商生态。

回顾上一阶段,抖音电商的成绩十分亮眼。

今年2月,字节电商业务负责人康泽宇透露,2024年抖音电商市场份额提升,基本到了行业第三的位置。

据悉,2024年,抖音电商、淘天集团以及拼多多的GMV分别为3.5万亿元左右、8万亿元左右以及5.2万亿元左右。抖音电商强势挤进前三,打破了以往“淘京拼”的行业头部格局。

但随后就有消息称,京东的GMV其实并未被反超。根据京东内部的消息,京东2024年的GMV在4.5万亿元左右,依然领先抖音约1万亿。

但毫无疑问的是,抖音电商确实进步了。而这与其GMV增长优先的战略不无关系。2024年年中,抖音将此前执行的“价格力”优先战略,调整为重点追求GMV(成交额)增长。

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年12月AppStore中国免费榜(购物)TOP100》,抖音商城成为苹果用户在AppStore购物软件中下载量最高的,位居第一。阿里巴巴(1688)、京东、拼多多、闲鱼、淘宝等紧随其后。

图片

图源:电数宝

这一成绩表明,抖音电商不仅在交易量上站稳脚跟,更在用户主动获取层面表现出强劲势头。

2.电商竞争下半场,各大平台都不敢懈怠

电商竞争进入下半场,面对激烈的态势,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为自己的电商事业寻求新的增长点。

其中,“做加法”是常见的做法。

2025年以来,京东、淘宝纷纷将外卖接口接入其电商App,以期从即时零售寻找自己的业务增长点。

前者在年初轰轰烈烈地入局外卖行业,0佣金、为骑手缴纳社保、打出品质外卖的口号等一系列举措搅动池水,引发了后续美团、阿里空前的外卖大战;后者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在淘宝App首页Tab一级流量入口展示,联合饿了么共同迎战美团。

虽然双方在这个过程中,砸了不少钱。但是接入新入口的行为确实为传统电商带来大量流量,在进行外卖入口调整后,京东App、淘宝App的日活都大幅增长。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京东“秒送”模块月活跃用户规模占京东APP整体流量的26.6%,总量已达1.65亿。

图片

图源:QuestMobile

而淘宝在618大促期间,日活跃用户规模提升明显。618当日,淘宝APP日活用户规模达4.57亿,同比增长5.1%。在“淘宝闪购”业务上线的次月,淘宝APP用户在11点-12点、17点-18点点餐高峰时段活跃提升明显,分别提升1.6%和0.9%。此后,淘宝闪购更是保持多日订单数超过8000万。

图片

图源:QuestMobile

此外,淘宝还进一步打通内部资源,以期增强用户黏性。8月,淘宝上线全新大会员体系,打通阿里系的App资源,包括饿了么、飞猪、盒马、高德等。同时全面升级88VIP用户权益,用户在淘宝成为大会员,就等于同时拥有了饿了么、飞猪、盒马这些阿里系App的会员卡。 

图片

图源:淘宝

同时,与内容生态做连接也是电商玩家们的重要战略。

快手电商将“搜索+商城”的货架场景与内容场设为电商业务的两大引擎。

腾讯也跟进内容生态布局,其视频号小店升级为“微信小店”后,进一步打通商品与微信生态的连接。在微信内建立电商生态系统,与整个微信生态系统相连接,从微信内部的公众号、视频号以及直播频道的内容汲取力量。

小红书则是一开始就明确了内容电商的定位,在2023年就战略押注“买手电商”。缺席常规大促,转而却创造了新的平台促销——小红书买手节。用“小红书买手”替代“头部主播”,用专业内容和场景化推荐抬高客单价。

据小红书官方数据,2024年小红书新入驻买手数增长8.1倍,直播间购买用户数增长3.4倍,与买手合作的品牌数增长2.7倍。在小红书电商发布的《2024小红书rise100电商年度榜单》中,50万粉以下的买手占据一半以上67个,素人居多,头部权重不高。

随着电商传统打法的流量红利消退,平台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杠杆。

其中,不管是寻找电商平台新的流量入口,还是用优质内容带来更高转化率、更低退货率和更长用户停留时间,都是构建更稳固信任关系的积极尝试。

未来的电商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战或流量争夺,而是内容质量、用户体验和信任建设的综合较量。那些能提供优质商品、呈现真实体验、构建独特风格的平台,才能在新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近日,电商公布“打击虚假营销不履约专项行动”阶段治理成果,有882名创作者受到平台严厉处罚。
7月20日消息,近日,电商公布“打击虚假营销不履约专项行动”阶段治理成果,有882名创作者在直播间或短视频中诱导用户下单但实际未履约,甚至对用户有欺诈行为,受到平台严厉处罚。本次专项行动于6月24日开启,重点针对憋单行为、虚假买赠、虚假免单、消极发货、承诺与实际不符等违规行为进行排查和打击。平台根据违规程度,对创作者采取加重扣除信用分、暂停或永久关闭商品分享功能等处罚措施。
9月23日消息,据中新网报道,从安全中心获悉,经过核查,共处罚利用“佛媛”形象营造人设开展虚假营销行为相关账号48个,其中永久封禁账号7个,同时,清理违规视频148条。据了解,“佛媛”是“佛系名媛”的简称,指喜欢晒手抄经书,在庙摆拍,喜欢炫耀品茶,焚香,禅修的一类名媛网红。对此,央视发文批评称:佛媛中一些人是否违法违规,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据中新网报道,从安全中心获悉,经过核查,共处罚利用“佛媛”形象营造人设开展虚假营销行为相关账号48个,其中永久封禁账号7个,同时,清理违规视频148条。
5月14日消息,据电商负责人透露,过去一年电商治理了超过8000个虚假营销账号,清退相关账号超1200个,创作者违规率下降了36%。
8月16日消息,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发布打击直播间虚假宣传的最新进展:自今年5月该平台发起专项治理以来,近3.7万达人被永久取消带货权限,1778个违规商家被清退。此次治理主要针对直播间“缺斤少量”、虚假宣传功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虚假营销行为。典型违规包括达人通过虚假描述商品规格、重量、大小、夸大商品功效等方式,诱导欺骗消费者购买,实际收到商品与宣传内容严重不符等。
1月8日消息,电商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电商启动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治理虚假营销。此外,电商更新了平台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完善直播带货准入门槛、对商家和主播等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倡导商家与主播走向职业化与专业化、鼓励带货主播通过分享知识带货等规则。电商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直播带货准入管理,确保带货权限开放给真实、合规、且有一定内容创作能力的真人作者群体。针对专业性较强的品类,商家与主播需具备相关资质,并通过培训测试,获得入门资格后方可带货。
明确要求,“账号不得借热点事件,仿冒、不当关联当事人与涉事品牌,并借此发布虚假营销信息违规蹭热,引发关注后不当获利”。
8月28日消息,针对极个别账号试图通过发布不实信息、剐蹭热点不当获利的行为,官方账号近日发布治理“违规蹭热不当获利”言行的最新规范。《新规》明确表示,将对涉及利用“虚假身份”“虚假内容”“虚假营销”“虚假流量”不当获利的行为整体从严处置,具体包括:账号不得借热点事件仿冒、不当关联当事人与涉事品牌,并借此引发关注后不当获利等。《新规》已于近日开始试运行,并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