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出事了,37万条聊天记录全网泄露
你把AI当知己,AI把你挂网上。
信任危机:Grok泄露37万条用户聊天记录
“信任就像一张白纸,一旦揉皱了,就很难再抚平。”
这句话深刻地印证在了此次的Grok泄露用户聊天记录的事件上。
据外媒《福布斯》8月21日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旗下xAI公司的聊天机器人Grok在未经用户充分知晓和同意的情况下,就将其对话内容公布在互联网上,37万条用户聊天记录在互联网裸奔。除了聊天记录本身,Grok还发布了用户上传的照片、电子表格和其他文档。
面对如此严重的信息泄露事件,用户纷纷表示不满。Grok未经用户同意就泄露用户的隐私的行为,不禁让人怀疑马斯克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有网友说:“这个无疑是AI为了收集更多的数据,不论是外界公开数据还是AI内部数据,统一被搜索引擎收录。这是AI进步的一种手段,但也会导致大部分人的聊天隐私被暴露在外,造成隐私滥用。”

来源:微博
或许,AI收录信息确实有助于其进步,这些信息可以为AI后续的更新迭代提供数据参考,但这并不是Grok泄露用户隐私的借口,用户的隐私安全和AI收集信息并非完全对立。
此次Grok泄露用户隐私事件最大的问题,在于用户可以通过Grok生成URL链接将聊天记录分享给他人,但Grok方并未告知这些链接可被搜索引擎直接抓取并公开索引。最终导致的“超37万条用户聊天内容被谷歌等搜索引擎收录,无需密码即可公开访问”让用户无法接受。
也就是说,在你将信任交付给Grok,并与其进行交流的时候,已经有人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查看你说过的话、分享过的图片,甚至是涉及商业设计机密、用户个人隐私的内容,他人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
这才是互联网最大的“背刺”。
面对这样的情况,网友直言:“如果一个AI连一个基础的隐私管理都做不好的话,再牛的算力我估计也没几个人敢完全信任。”

来源:微博
有趣的是,在此之前,马斯克还曾站出来义正词严地指责OpenAI和苹果合作存在隐私泄露问题。如今自己的产品却先一步出现这样的事故,用户隐私泄露数据之多、内容之广,都让人震惊不已。
对此,有网友开始指责马斯克:“之前马斯克还指责别人隐私有问题,现在自己同样翻车真是讽刺啊!这不禁让人怀疑他之前那些指责到底有多少是真心的,有多少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来源:微博
AI用户隐私问题一直是大众的痛点。虽说如今处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让大众的信息变得透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众能接受个人隐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泄露。相反,在这样的大环境当中,大众更在乎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
互联网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如果我快死了,我一定要用最后一口气将手机格式化。”在这样的玩笑中,大众常常把格式化的重点放在和朋友的聊天记录,或者是浏览器搜索记录上。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大家对于个人隐私安全的重视,也透露出大众对隐私安全的潜在焦虑。
Grok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正好击中了大众这一痛点问题,引发大众对Grok信任危机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AI隐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如此看来,马斯克又有的忙了。
风波不断:舆论漩涡和团队危机的双重困境
此次Grok除了泄露用户聊天记录之外,《福布斯》还发现,在这些聊天记录当中,Grok并未遵守xAI自己制定的关于禁止违禁药物及相关话题的规定。在聊天记录当中,Grok向用户提供了制造非法药物(包括芬太尼和甲基苯丙胺)、编写自我执行恶意软件、制造炸弹和自杀方法的指导,甚至提供了一份详细刺杀马斯克的计划。
很显然,这些话题带有相当程度的危险性。即便这些话题在xAI规定的禁止讨论范围内,但用户依旧可以与Grok对这些内容进行探讨,Grok甚至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和方法。这也就意味着,Grok除了泄露隐私问题之外,还存在极大的内容安全隐患,这些隐患甚至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而在此之前,Grok就有过许多有争议的言论。今年5月份,Grok在无关的问题当中插入“南非白人种族灭绝”的言论,声称南非正在针对白人进行种族屠杀;今年7月份,Grok在回答中无端加入反犹言论。
这些言论引起了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即便xAI做出了相应的回应,但这些极具争议性的言论让人开始对Grok产生质疑。毕竟,这种种现象都表明,Grok存在严重的内容审核与规范问题。
除此之外,xAI曾经还上线了名为Grok Imagine的AI视频制作工具,用户在Grok应用中可以通过专属标签页使用该功能。在Grok Imagine 当中,有一项“辛辣模式”(spicy mode)的功能,这项功能被网友称之为“擦边模式”,因为其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生成尺度更大的内容。
而这项功能在测试时为马斯克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公关危机。用户仅仅是输入普通的描绘词语,如“泰勒·斯威夫特在音乐节庆祝”,选择辛辣模式后,系统自动生成了泰勒·斯威夫特脱衣裸露上半身跳舞的视频。

来源:微博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选择“辛辣模式”,不需要用户提出生成露骨内容的需求,系统就会自动产生。而在这一模式当中,平台还没有落实有效的年龄验证措施。
这样的行为被用户指责“擦边”“性骚扰”,认为“辛辣模式”表面上以“创意自由”为卖点,实际上模糊了艺术的界限,将低俗内容做成了生意。更重要的一点是,开发团队在对名人肖像权、用户意图的判断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
同样受到“擦边”指责的还有马斯克为Grok推出的虚拟伴侣Ani。

来源:微博
显然,不同于其他OpenAI、Anthropic、谷歌等巨头在模型代码能力方面的内卷,从发表未经审查的争议性言论而“出圈”的Grok,到如今满足用户的情感陪伴需求的Ani,都表明马斯克开辟了一条新的AI发展路径。
马斯克在AI赛道的“另辟蹊径”,受到了OpenAI CEO奥特曼的暗讽,他表示:“你们绝对会看到一些公司去做日本动漫风格情欲机器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发现了某种可行的东西,但你们不会看到OpenAI那样做。我们将继续努力打造一个有用的应用,并且我们会努力让用户按他们想要的方式使用它,但绝不会过度到让心理状态极其脆弱的人被意外利用的程度。”
无论是有争议的错误言论,还是另辟蹊径的功能设定,都将马斯克的AI服务置于舆论漩涡的中心。
而马斯克所面对,不仅仅是外部的舆论声讨,还有内部的团队危机。
据报道,今年8月份,Grok的创始人之一Igor Babuschkin在X上发文,宣布自己即将离开。2023年,Igor Babuschkin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加入xAI。在Grok的创造中,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领团队完成了Grok从初代到第四代的迭代,还主导了xAI在孟菲斯的超算集群的构建。他突然发文离开这个自己参与创立的公司,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来源:搜狐网
Igor Babuschkin并非首位离开xAI的联合创始人,此前已经有两位选择离开xAI另谋出路了。第一个离开的是Kyle Kosic,曾经负责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块。在加入xAI前,他曾是OpenAI的早期员工,参与过GPT-3的训练工作。第二位离开的联合创始人是Christian Szegedy,她也曾在谷歌效力12年之久。
除了创始团队之外,xAI的其他成员也在变动着。比如其高管、基础设施工程负责人Uday Ruddarraju就被Meta挖走了。
然而,马斯克与同行的竞争并不会因为自己团队内部的原因就停下。
8月8日GPT-5一上线,马斯克就跑来蹭一波热度,宣称Grok 4在ARC-AGI测试中击败了 GPT-5,而Grok 5 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布,预计表现将更加出色。
在GPT-5宣布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的时候,马斯克又冒出来表示Grok 4向全球所有用户免费开放。这一举动透露着马斯克的匆忙,似乎是为了让自己在与OpenAI的竞争中不落下风的策略。这样的行为也引发了其付费用户的不满。
一面是内部团队的流失,一面是与OpenAI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局势。如今马斯克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他是否能真正走好这条AI未来新赛道,又能否抗住“内忧外患”再一次一鸣惊人?结果到底如何,谁也说不准。
毕竟AI行业正处于风口浪尖。技术快速迭代、行业巨头针锋相对、创业公司不断涌现......这是一场“卷到极致的科技马拉松”,每一公里都有人在发明新的跑法。
好戏才刚刚开始。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