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杀入欧洲电商
刘强东:京东的国际业务不走跨境电商模式,跨境电商只能卖便宜货,便宜货严重影响我们国家的形象。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这个标签在许多人眼里,只是量大管饱、价格低廉的代名词。
而随着技术持续突破与创新积累,中国制造早已撕下旧标签,在世界舞台上树立起越来越多的高端品牌形象。
现如今,“中国制造”本身已经成为一个闪耀的光环,不仅彰显了中国品牌的卓越实力,也带动更多国内品牌走向国际,塑造属于自己的全球影响力。
跨境电商则是助力中国品牌出海的有生力量,为国内品牌提供了一个与全球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渠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也掀起一股新的出海浪潮,“不出海,就出局”成为共识。
当跨境电商成为主流出海模式,林羽注意到,京东的国际业务模式却与另辟蹊径,刘强东意图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
1、刘强东豪掷185亿,正式收购德国零售巨头
“是否国际化,直接决定了京东未来的生死。”早在2014年,刘强东便认识到出海对于京东的重要性,此后一直将国际化视作长期发展战略之一。
9月1日,京东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发布要约文件:向德国电子零售巨头Ceconomy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以每股4.60欧元的现金对价收购Ceconomy的所有已发行及流通的不记名股份。
收购要约的接受期自2025年9月1日开始,至2025年11月10日下午六时正(纽约时间)止,该期限在特定情况下可予以延长。

图源:京东港交所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这笔交易对Ceconomy的估值为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85亿,待收购完成便可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的新纪录。
早在2023年,京东就尝试收购Ceconomy,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今年7月下旬,市场方面传出了“京东收购Ceconomy”的相关消息,当时Ceconomy发布声明称:“确认正在进行深入谈判,但尚未签署任何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也不确定是否会提出收购要约。”

图源:微博
7月31日,京东集团宣布已经与Ceconomy签署投资协议,该交易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收购要约完成后,Ceconomy的创始股东Convergenta的持股比例将从29%降至25.35%,而京东将获得Ceconomy近30%的股份。

图源:京东港交所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Ceconomy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总部设在德国的消费电子零售巨头,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消费电子连锁品牌。
二者目前在欧洲多国运营着超过千家门店,业务覆盖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员工总数约5万人,年触达消费者超22亿人次,拥有4300万会员。
作为战略规划的一部分,Ceconomy将在欧洲保持独立运营,不改变其组织架构与办公地点,核心团队将保持稳定,加快向欧洲领先的全渠道消费电子产品平台转型。
如此来看,京东这场收购堪称 “精准搭梯”——不用再从零开始啃硬骨头,而是直接“接手”成熟的线下零售网络、本土化的品牌认知度以及现成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既省了高成本、绕开了长周期,还能借着这股现成的底气,快速在欧洲消费电子市场站稳脚跟、打响名号。

图源:微博
此外,从两家企业高管的表现来看,这次合作让双方都很满意。
Ceconomy首席执行官Deissner表示:“这是在正确时机找到的正确合作伙伴。”本地巨头将与京东携手合作,加强欧洲零售业的发展。
京东CEO许冉也称:“Ceconomy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稳固的客户关系以及增长令人瞩目。”京东希望能运用技术能力加快Ceconomy的转型进程,使其更上一层楼。
此番强强联手,势必大有可为。
2、京东布局欧洲市场,刘强东的野心展露无疑
今年618前夕的一场小型分享会上,刘强东曾明确表态:“京东的国际化必须走‘自建+收购’路线,不做跨境电商,而是做本地电商。”他强调,京东要在当地建团队、本地采购、本地发货,只销售有品牌的商品。
刘强东认为,跨境电商的模式长期来看不可持续,其一,跨境电商会把本地的就业、税收给拖走,相关国家自然会出手干预;其二,跨境电商只能卖便宜货,便宜货严重影响我们国家的形象。

图源:观察者网
京东还宣布了两个“百亿千品”计划:一方面要带1000个中国品牌走出去,这1000个品牌成功了,京东就成功了;另一方面通过跨境模式引入1000个海外新品牌,并助力其达成累计100亿元的销售增长。
至于为什么重点押注欧洲市场,背后也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考量。
从市场潜力看,欧洲零售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尚未完成,Ceconomy等传统零售商仍主导线下消费场景,数字化服务的缺口,恰好让京东能以“供应链+数字化运营”的组合拳实现换道超车。
从消费需求看,欧洲消费者对正品保障、服务响应速度、履约体验的要求极为严格,京东在国内早已摸索出一套高品质自营服务的打法,可以将这套成熟的方法搬至当地市场。
从竞争时机看,Temu、TikTok等平台尚未对欧洲市场进行深度渗透,这一窗口期为京东提供了先机,其可凭借成熟的自营体系提前落地,构建本地化运营壁垒。
能够感知到,目前京东出海的核心战略清晰指向本地零售,其以供应链优势与物流基建为依托,全力向更深层次的本地运营突破,而非单纯走跨境电商的老路。
而Ceconomy凭借多年深耕积累,已形成强劲的本地化运营能力,拥有扎实的本土市场口碑,自然能给剑指本地零售的京东提供强大助力。
此外,京东推出的独立零售品牌ochama也已在欧洲站稳脚跟。
2022年,京东集团在欧洲推出全渠道零售品牌ochama,致力于成为欧洲消费者购买食品生鲜、家用电器、美妆、母婴、时尚、生活家居等全品类商品的首选商店。
顾客可以在自提点提取线上订单,也可以选择送货上门服务,给当地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无忧快捷购物体验。
发展至今,ochama已在荷兰、波兰、法国等地组建自营仓库,拥有超过900个自提点,并面向欧洲24个国家提供全品类商品送货服务。凭借高效的履约速度和优质的产品,ochama赢得了欧洲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

图源:微博
今年4月,京东海外零售业务Joybuy在英国伦敦地区测试运营;8月,Joybuy登陆法国市场,并预备开放德国站点,此后还将陆续进入更多欧洲国家。
作为线上零售品牌,Joybuy采用的是全自营模式,以确保商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提供日用百货、美妆护肤、3C电子、家居等多品类商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图源:ecommercenews
要在海外做好本地零售,这注定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刘强东也早有准备。
正如他所说:“京东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没法只干三年五年,可能都是十年、二十年干。但企业就是这样,我们坚定认为,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才能够走得长远。”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