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网红多肉饱饱被抓,伪装富婆诈骗上亿,内幕曝光
撒谎容易圆谎难,网红虚假人设一旦崩塌,代价往往是毁灭性的。
1.网红多肉饱饱诈骗上亿被立案,百万股权遭冻结
曾自称奥运冠军未婚妻
在互联网上混,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最近,网红圈爆出一起令人咋舌的诈骗案。据了解,网红“多肉饱饱”(本名孙悦童),靠全套伪造的富豪人设骗取超60名受害人,涉案金额或超3亿元,目前已被警方立案调查。
而“多肉饱饱”本人的社交账号,也已设置为私密状态,内容已无法查看。

图源:抖音
随着案件推进,更多涉案细节浮出水面。
今年7月,因名下浙江新扬意远科技有限公司涉合同纠纷且未履行1661万元执行款,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首次对孙悦童发布限制消费令。
天眼查APP显示,浙江新扬意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孙悦童,股东包括孙悦童、楼柱妙、马骏。

图源:天眼查
就经营范围而言,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社会经济咨询服务、礼仪服务、其他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销售、文化娱乐经纪人服务等。

图源:天眼查
8月,这家公司及孙悦童因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被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

图源: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
这还没完,公开信息显示,浙江新扬意远科技有限公司日前新增一则股权冻结记录,被执行人为孙悦童,冻结股权数额为125万元人民币,冻结期限长达三年,执行法院是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
也就是说,当下“多肉饱饱”因涉及诈骗案,不仅被限制消费,其股权也遭到了冻结,简直是麻烦缠身、处境艰难。
至于这桩风波究竟如何引发,还得从她长期精心伪装“富婆”人设说起。
自2023年起,“多肉饱饱”开始在各大网红直播间豪掷礼物,为自己打造女富豪形象,吸粉超50万。
在互联网上,她对外宣称拥有显赫家族背景,是知名传媒公司股东,还是奥运冠军覃海洋的未婚妻。
在“多肉饱饱”的社交账号中,她高调赞助体育赛事、参与比赛颁奖,还时常晒出劳斯莱斯座驾、高端会所消费场景,看起来十分阔绰。

可事实上,她的身份均为捏造,其名下并无真实房产与车辆,相关视频内容也多是租赁车辆、付费摆拍营造的假象,毫无真实性可言。
或许是因为这番伪装太过逼真,不少网红和品牌方都对其深信不疑,最终落入了骗局。
直至今年,多位网红在直播中透露自己遭其诈骗并已报警立案,她的骗局才被彻底揭穿。
按照某网红的说法,“多肉饱饱”借助头部主播及网红圈关系背书,一边伪造合同骗取品牌方合作,一边以“短期拆借”名义向网红、说唱歌手及朋友借款。
事情败露后,“多肉饱饱”又租来豪车伪造产权证、房产证,或用假奢侈品抵押给债主,谎称资产担保,实则是在空手套白狼。
离谱的是,“多肉饱饱”还曾自称是奥运冠军覃海洋的未婚妻,并在2024年10月7日发文称覃海洋多次出轨。

图源:微博
当时,覃海洋工作室发布严正声明,针对恶意抹黑运动员形象、歪曲事实、蓄意散播运动员嫖娼等不实言论的行为,工作室正收集整理相关证据,必要时将向公安机关报案。
随后,“多肉饱饱”又数次发布相关录音和聊天记录。同年11月,覃海洋在游泳世界杯新加坡站比赛中接受媒体采访,公开表示那是假消息,让大家不用在意。
虽然直至目前,“多肉饱饱”与覃海洋所谓的未婚夫妻关系仍无确切信息可证实。

图源:中国蓝新闻
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她曾赠予覃海洋的名表均为假货,这些假货在被退回后,又被她转手抵押给其他受害者,进一步暴露了其造假骗财的行径。
“多肉饱饱”的骗局看似缜密,实则漏洞百出,被她诈骗的网红朋友察觉端倪后,便向警方报了案。
后续的情况此前也已提及,警方已将事件定性为诈骗案件,目前“多肉饱饱”已被限制消费,其股权也已遭到冻结。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多肉饱饱”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属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2.网红信任体系正在崩塌
“多肉饱饱”的骗局曝光后,再次让网红经济的信任危机受到公众关注。
不少人表示,“真的不敢相信网红了,他们嘴里根本没有实话”“这些网红太没底线了”“别的不知道,只能说在网络各种炫豪车的,90%都是租的”……
诸如此类的声音,折射出大众对网红虚假人设的警惕与反感。
某种程度上,网红虚假人设泛滥、诈骗事件频发等现象,也源于平台的监管缺位与公众的认知偏差这两大关键因素。
从平台层面看,多数网红平台的审核机制存在明显短板。
由于平台往往聚焦于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或平台规则,对网红宣称的身份背景、资产实力、个人经历等关键信息的真实性,很难做核查与验证。
所以无论是“多肉饱饱”虚构的富豪身份,还是其他网红伪造的精英履历,这些明显存在漏洞的信息,都能通过平台审核并广泛传播,使得虚假人设得以顺利建立。
而从公众层面看,普遍存在的“慕强”心理与对“网红光环”的过度迷信,让不少人失去了理性判断能力。
很多人看到网红晒出的豪车、豪宅、高端社交场景,便下意识认定对方“有实力、可信赖”。
听到网红用家人、朋友等亲近称谓拉近距离,就轻易放下戒备,甚至觉得“网红不会骗自己人”。
这种“看人设不看事实”的信任模式,成为了网红诈骗事件频发的重要推手。
受上述两个原因影响,网红领域的信任危机加速蔓延开来。
从假燕窝、毒卫生巾事件主播夸大产品功效、,到网红摆拍卖惨博关注,再到各类网红人设崩塌事件,每一次这样的失信行为,都在不断消耗公众对网红经济的信任。


图源:微博
当消费者不敢再相信网红推荐的产品,品牌方不敢再与网红开展合作,网友对网红内容的信任度降至冰点,网红经济赖以生存的“信任纽带”便会彻底断裂。
若不及时填补信任漏洞,整个行业或将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届时,认真经营内容的网红难以获得流量,靠造假博眼球的网红却能获利,必将导致行业生态进一步失衡。
为了化解这一危机,各方需要重建网红的信任体系。
其中,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把关人”,必须承担起审核责任,而公众也需摆脱对“光鲜人设”的盲目崇拜,在面对网红的宣传内容时,保持理性判断,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身份信息,也不被“网红光环”裹挟着做出决策。
“多肉饱饱”诈骗案,为整个网红行业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平台还是公众,都不能任由网红信任体系持续崩塌,只有及时堵住监管漏洞,扭转盲目信任的心态,才能让网红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