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心力交瘁,小米汽车又摊上事了

李迎
2025-09-09 15:56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一、买车买到"测试车"?小米高管紧急回应

自从小米YU7发售之后,小米汽车遭受的舆论风波是一波接着一波,仿佛陷进泥潭一般,好几次都没能彻底爬出来。

今年6月26日,小米YU7正式上市,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小米品牌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而就在近期,有小米YU7车主反馈,自己刚提新车不久却偶然发现挡风玻璃上面存在“测试车”的字样。

图片

图源:腾讯新闻

无独有偶,在事件爆出后不久,又有另一位车主在一次夜晚行驶中,因为被对面车道的车辆远光灯照了一下,意外发现前挡风玻璃右上角上印有“测试车”三个字。

该车主表示,此前他一直没察觉到这个标志,这让他对自己提的车是否为新车产生了怀疑。

随后,车主立马与小米的售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得到的解释是工厂会对下线车辆进行随机抽选,进行静态的评审,保证质量一致性。

被选中的被评审车辆会贴上“测试车”的静电贴,便于评审组识别,而他看到的玻璃上的字迹,是静电贴薄膜留下的印记,用湿毛巾即可擦干净。

图片

图源:读特

对于小米售后的解释,车主第一时间并没有接受,并继续表达了对自己爱车被拿去做动态路测的怀疑。

工作人员再次回复,称“评审仅为在下线停车场进行的静态评审,不涉及路测。”并且车子的初始里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随着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先后在微博上对此公开回应。

两位高管与售后人员的说法几乎一致,即为确保产品质量,会随机抽选工厂下线车辆做静态评审,并贴上静电贴便于检验员标识,评审通过后再去掉静电贴走下线流程。

他们再次强调,该现象是静电贴隐性留痕,通过湿毛巾可有效清除。

对于给车主带来的困惑,他们深表歉意,并已对静电贴做改良处理,后续抽检车辆不会再有同类情况发生。 

图片

图源:微博

对于这个回应,很多网友并不买账。有网友在知乎提问:“如果只是静态评审,为何不用'评审车'或'待检车'标签?'测试车'三个字难免让人联想到工程样车。”

某汽车博主更是直言,虽然这只是静态评审,但“测试车”三个字还是会让车主心里膈应。

博主建议除了后续优化处理之外,对于现在已经买到手,车上出现“测试车”静电字样的车主,还是要给予一定的补偿

图片

图源:微博

不过,据了解,有一位之前在网上维权的车主最终获得了小米售后提供的价值人民币1000元的10000积分补偿,为此次事件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二、小米汽车交付问题频发

正如开头所说,"测试车" 事件只是近期小米汽车交付风波的冰山一角。

早在上个月初,就有多位准车主在社交平台吐槽"还没交车就被催交全款"

根据小米汽车的购车协议,用户需在收到尾款通知后7 天内支付全款,否则面临订单取消、定金不退的风险。

有车主晒出的聊天记录显示,车辆尚未下线,销售就频繁催促付款,"连车架号都没看到,就要我打 30 多万,这谁敢轻易转账?"

图片

图源:小红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底,网友"智齿这个小妖精"的控诉将交付问题推向新的舆论高潮。

该网友称,8月21日,他接到通知要求当天完成支付28万多元的尾款以提取车辆,他按照要求支付了尾款。

然而,8月22日晚,他却接到电话通知,原本定给他的车被其他客户提走了,需要继续等待。

随后他多次与南京地区负责人沟通,要求尽快提车,但截至8月25日,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原帖中,车主还表达了对小米汽车处理方式的极度失望与无奈,甚至还明确表示自己准备找个律师,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给他推荐一下。

图片

图源:微博

这一事件,被网友戏称为小米“一车两卖”。业内人士分析,这类"一车两卖"现象可能与小米内部交付流程设计缺陷有关。

网友开始议论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是订单管理混乱,还是车辆调配出了问题?

有知乎网友扒出企查查上关于小米汽车买卖合同纠纷的众多案件,引发评论区一大群网友开始讨论是不是“谁先起诉谁先提车”

以上种种,小米汽车并未就此做出回应。 

图片

图源:知乎

三、细节决定成败,小米汽车面临大考

整体来看,确实在小米YU7发售之后,有关小米汽车的节奏是一波接着一波,负面消息不断。

有网友猜测这会不会是友商搞“恶性竞争”的操作,毕竟在目前小米汽车交付周期过长的情况下,搞臭了小米的名声就能自然的接手小米的订单。

早前,有媒体爆出蔚来、极氪等品牌经销商曾一度推出"转购补偿"政策,用于报销小米YU7的5000元锁单定金,以此来打消顾客重新下单的后顾之忧。

从目前的舆论来看,小米YU7的关注度依旧很高,这台车也确实有其独特的亮点。

小米YU7作为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其外观设计时尚,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在配置方面,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超充,续航里程也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标准版续航835公里,零下十度高速行驶600公里后电池余量18%,续航达成率81%,位列纯电SUV第一梯队。

此外,小米YU7车内的生态设计也让人眼前一亮,全车16处磁吸点和标准螺纹接口、五音区语音交互、外语音识别等细节设计,都体现了小米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图片

图源:小红书

9月1日,小米汽车公布2025年8月整车销量数据,其单月交付量持续稳固在30000台以上,成功实现连续两个月破3万的成绩。这一数据表明,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但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需求依然旺盛。

据供应链内部人士透露,小米汽车对2025年全年交付量目标满怀信心,预计将攀升至42万辆。与年初小米董事长雷军设定的35万辆目标相比,这一数字大幅提高了20%

不过,产能瓶颈仍是最大隐患。目前YU7标准版交付周期仍长达57周,部分准车主担心"等到提车时,购置税优惠政策可能已调整"。

据悉,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的一期工厂预计将承担34万辆的产能重担,二期工厂的建设也在快速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即可投产,新增8万辆年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总之,小米汽车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希望小米汽车能够正视问题,积极改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小米汽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小米汽车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月15日消息,天眼查显示,近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小米汽车超级工厂”“XIAOMI EV HYPERFACTORY”“小米泰坦”“小米泰坦合金”“小米超级电机”等中英文商标,国际分类包括运输工具、金属材料、建筑修理等,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据报道,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小米自研合金材料“小米泰坦合金”,以及“小米超级电机”等,并表示小米是国内唯一拥有量产自研合金材料的车厂。
6月23日消息,小米汽车宣布,小米YU7全系超长续航,标准版续航835km,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后排135°豪华电动座椅、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700TOPS辅助驾驶算力及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等。作为小米首款SUV,小米YU7将于6月26日(本周四)晚7点正式发布。
4月10日消息,小米汽车微博发文称,目前的定单量大大超出上市前的预期,因此,这段时间也在持续与供应链伙伴沟通提拉产能的事宜。非创始版的小米SU7/小米SU7 Max,预计交付时间也会提前,将于4月下旬陆续启动交付,小米SU7 Pro则于5月下旬陆续启动交付。
1月9日消息,小米汽车官方微博更新答网友100问。小米汽车表示,小米SU7除了标准版还有一个Max版,相比标准版,Max版的各项表现会再提升一个台阶,小米SU7 Max配备激光雷达,所以在智驾方面会优先搭载更多前沿先进新功能。另外,小米SU7还有一个Pro版,这款车的具体信息将在产品正式发布的时候公布,相比标准版,Pro版的各项表现会再提升一个台阶。
1月8日消息,小米汽车发布答网友100问 。小米汽车表示,小米汽车内部有着充分一致的产品立项准则,“体验优先”始终放在第一位。否认为了降低起售价,搞一个“丐中丐”版本。此外,小米汽车还表示没有推出Redmi汽车的计划,目前专注于把小米汽车-小米SU7的产销全链条做好。
12月27日消息,小米公司今日在微博发文称,小米汽车正式加入小米“人车家全生态”,13年来,小米一直在手机、智能设备领域深耕。
9月10日消息,据36氪报道,多位接触到某零部件巨头的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出车。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出车后,此后三年,每年推出一款新车,三年的总销量要达到90万辆。针对上述信息,小米集团表示不予置评。据了解,9月1号,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出任法定代表人。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独家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