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得盆满钵满的张雪峰全网被禁,摊上大事了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张雪峰多个平台账号被禁止
风云变幻莫测,成败只在一念间。
近日,张雪峰老师的主账号,在微博、B站、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上,全部被禁止新增关注。

图源:微博

图源:抖音

图源:B站

图源:小红书
不过,虽然被禁止关注了,但“张雪峰老师”的各个账号上的内容依旧可以查看。
值得注意的是,张雪峰老师的多个账号被禁十分突然,引发一众网友纷纷好奇其原因,而据微博页面上显示,是“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微博社区公约》被禁止关注!”,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却仍未有定论。
对此,张雪峰本人只给出了简短的五个字作为回应:“是账号问题。”

图源:微博
至于具体缘由,他并没有正面解释。
这样欲语还休的态度,更是激起了网友们的热情。
一时间,#张雪峰曾说网红结局只有两个##张雪峰曾称动了太多人蛋糕##张雪峰间接投资超140家企业#等多个话题冲上热搜,持续引发热议。

图源:封面新闻
据悉,“张雪峰曾在2024年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红的结局只有两个,要么不红了,要么没有了。自己并不担心,一夜之间失去所拥有的一切。”
或许,张雪峰对于自己的结局早有预料。

图源:封面新闻
并且,张雪峰还曾直言,“自己的考研指导内容‘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这或许说明,张雪峰的账号被封与这些他口中的“太多人的蛋糕”有关。

图源:封面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几年前的一次福州巡讲中,张雪峰曾自称有三家公司,一家公司即将上市,上市后变现能挣几个亿左右,两年后即将实现财富自由。第二家公司估值5-8个亿,此外,每年仅讲课就能挣几百万。”
显然,张雪峰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甚至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在网友的议论中,张雪峰被封原因依旧并未明确,被广泛认为合理的分析是,这与中央网信办部署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有关。
张雪峰此前的一些言论,如 “文科无用论”“普通家庭不要学金融” 等,涉嫌煽动焦虑,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精准踩中了专项行动的整治红线。
此外,他还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损害了公众信任,其内容创作长期游走在制造焦虑与实用建议的灰色地带,最终触碰了监管红线。
因此,在好奇张雪峰被封的原因之余,对于张雪峰被封这件事,大部分网友们的态度十分一致——“制造焦虑,过度推销”“该整天制造焦虑,自己发大财,该”“差不多了,也赚了十几个亿了”“制造学历贬值,学历焦虑第一人”“他都赚的盆满钵满了”……

图源:微博
不难看出,许多网友甚至是乐于见到张雪峰的账号被封,这让人不由好奇,张雪峰到底做了些什么?
张雪峰的成名发财之路
张雪峰的成名发财,可以说是精准抓住并利用大众的教育焦虑,同时在争议中不断放大影响力的过程——
最初,张雪峰只是个普通的“北漂”考研讲师,一开始讲课没什么特色,后来靠着死磕高校数据、反复打磨内容,慢慢找到“直击择校痛点”的路子,才算在行业里站稳脚。
真正让他爆红的是2016年那条《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当时家长和学生都被“选校难、信息差”的问题困扰,他用直白甚至犀利的语言,把这些大家最焦虑的事说透了,一下子戳中了大众的痛点,很快就攒下几百万粉丝,从普通讲师变成了“教育网红”。
走红后,争议成了他的“流量密码”。说“随便什么专业都比新闻强”,提“普通家庭别学金融”“文科无用”,这些话看似在“说真话”,实则把专业选择、阶层跨越的焦虑放大了——每次争议都能让他上热搜,流量反而越来越大。
而他也顺势把“焦虑”变成了生意:上综艺扩大名气,出书、卖高价线上课,到2021年,张雪峰干脆创办公司做高考志愿填报。万元高价的指导套餐在直播间被疯抢,曾创下单日营收冲亿的成绩。
可这份靠焦虑撑起的生意,很快就暴露了隐患。
家长花大价钱买的 “一对一指导”,实际是套模板的流水线内容,推荐的专业不仅雷同,还常出现信息错误;推出的预测卷出现许多低级错误还拒不退款……
比产品翻车更败好感的,是他的言行不一。
他一边劝年轻人“留在大城市拼机会”,一边自己悄悄换了住处;嘴上喊着“追求教育公平”,推出的高价课程却在不断拉大教育资源差距……
总的来说,张雪峰的账号被禁止关注或许并非偶然——可能是他一边靠挑动焦虑踩了监管红线,一边因卖课翻车耗光了公众信任,那份靠焦虑堆砌起来的流量泡沫,终究还是撑不住,彻底破了。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