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升级“1对1急送” 预计年底覆盖全部商家

刘峰
2025-09-26 17:13

9月26日消息,美团外卖正式宣布升级“1对1急送”,用户使用美团外卖点餐时可勾选“1对1急送”服务,平均支付2-5元,提前5-20分钟送达。特别是猛火现炒类中餐,送达时“锅气”更足。

目前,美团外卖超八成餐饮商家可调用“1对1急送”运力,已有数百万用户体验过“锅气急达”的新服务,超过一半用户在第二次点单时,再次选择了这一服务。使用该服务的用户,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圈、旅游街区、低密度住宅区、潮流文创区等。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美团APP

美团外卖“1对1急送”于今年8月升级上线,核心优势在于通过专属运力支持,保障“一次只送一单”。这意味着骑手点对点直达,不用担心多单状态下的商家卡餐或路线规划难题,也减少了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挤压碰撞的风险。在此之前,消费者主要通过美团跑腿使用这类服务,让骑手专门一对一配送文件、证件、票据等,或代购其它即刻需要的重要物品,如鲜花、数码等高价值物品。

此次则是“1对1急送”能力首次优化服务于餐饮外卖,美团成为全国首个推出“1对1急送”的外卖平台。只要商家周边有“1对1急送”骑手运力,用户下单时就可以自主勾选该服务。

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外卖大战后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稳定的履约,追求更快的配送速度和更好的服务质量。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口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吃到热气腾腾的现炒菜。为了守住这份“锅气”,美团外卖率先推出“1对1急送”服务。预计今年年底,“1对1急送”服务将全面覆盖外卖商家(含餐饮和闪购),每日使用该服务的用户量预计翻倍。

消息人士称,继七夕美团“1对1急送”单量突破峰值,以超过130万单的服务规模超过闪送成为细分赛道第一后,目前美团该项服务的日均订单规模已稳居1对1即时配送行业第一。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9月26日消息,外卖正式宣布升级“11急送”,用户使用外卖点餐时可勾选“11急送”服务,让午高峰的“锅气”提前5-20分钟送达。目前,外卖超八成餐饮商家可调用“11急送”运力,已有数百万用户体验过“锅气急达”的新服务,超过一半用户在第二次点单时,再次选择了这一服务。此次是“11急送”能力首次优化服务于餐饮外卖成为全国首个推出“11急送”的外卖平台。只要商家周边有“11急送”骑手运力,用户下单时就可以自主自愿勾选该服务,平均支付2-5元,即可节省5-20分钟配送时间。
中金发研报指,近期外卖业务增长承压,不过其每天1亿订单的长期订单目标充满信心。该行维持其“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265港元。
11月30日消息,据“广州商务”消息,日前,广州“Young城Yeah市 冬日盛惠”2021年夜间消费节启动。活动期间,外卖将投入约1.5亿元,启动一系列惠民暖企活动助力羊城夜市,包括粤菜、奶茶甜品等特色餐饮推出相应折扣,消费者在活动商家中下单可享受满减优惠等。
8月1日消息,外卖近日在苏州启动了“神抢手”项目。据了解,“神抢手”项目包括了直播、秒杀、信息流三个版块,通过直播、短视频、图片等形式,为用户展示商品的“招牌爆品菜”。消费者来说,看到的不再是店铺列表,而是限时、限量的爆款餐品。目前,星巴克、呷哺呷哺等知名品牌已纷纷入驻外卖苏州地区“神抢手”。加入“神抢手”后,当地麦当劳门店日均外卖单量月环比增长近60%。
3月1日,陕西省吴起县市场监管局外卖、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负责人集中进行约
7月26日消息,为了让用户优惠更简单,让商家经营更聚焦,外卖日前宣布将于8月1日正式将平台“会员”“神券”两大营销体系合并升级为“神会员”。同时外卖还将进一步削减弹窗、push等APP营销类消息推送,减少用户打扰。
会上,为助力餐饮复苏,外卖升级繁盛计划,促进新店成长、老店焕新,从店、品、客三个维度,带动商户订单增长。据了解,2022年面向餐饮商户推出“繁盛计划”,受疫情影响的困难商户发放帮扶资金近1.6亿元,77万商户从中受益;召开103场商户恳谈会,不断提升商户服务。
外卖介绍,9月1日商超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倍,9月1日、2日,两天时间里已完成近50万个民生物资订单。同时,为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外卖协同家乐福、永辉等多家商超,提升备货量2倍以上,并商超订单配送增加六成以上骑手,保障物资快速送达。对此,买药联合全市超3000家本地连锁药店,保障疫情期间成都市民的用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