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业绩增长强劲,营收利润双创新高
一、业绩超预期
作为美国最大的会员制仓储零售商,Costco又一次向外界展示了其强劲的增长韧性。
近日,Costco发布第四财季及全财年报告,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前16周,Costco净销售额达844亿美元(约合6024亿元),同比增长8%;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前52周,净销售额达2699亿美元(约合1.92万亿元),同比增长8.1%。
盈利方面,第四财季净利润为26.10亿美元(约合186.29亿元),同比增长10.9%。摊薄每股收益5.87美元;全财年净利润为80.99亿美元(约合578.05亿元),同比增长9.9%,摊薄每股收益18.21美元。

Costco最新财报 图源:investor.costco
从增长幅度来看,无论营收还是利润,报告期内Costco表现都是超出市场预期。放在上半年动荡的市场环境里,这个成绩足够亮眼。
具体来看,电商业务依然是增速最快的分支,财季和财年销售额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3..6%和15.6%。但目前,Costco电商业务仅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墨西哥、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地区,说明未来Costco在电商领域仍然具备较大增长潜力。

电商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图源:investor.costco
同时,会员费作为一项固定收入,自去年9月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上涨以来,也为Costco提供了可观的业绩增长。财报显示,过去一年,Costco会员收入从48.28亿美元增长至53.23亿美元,增幅达10.25%。
此外,Costco也在尝试拓展产品种类。近一年,Costco便成功实现了大件商品领域的销售增长。以往,Costco主要提供一些平价商品,但现在Costco开始销售高价沙发、户外棚屋等大件商品,吸引了更多关注折扣但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高收入人群。

Costco大件商品份额实现增长 图源:House Digest
在财报会议上,Costco首席财务官Gary Millerchip表示,公司线上大件商品份额持续增长,其中Costco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该季度配送商品数量增长
在推动业绩上涨之外,Costco的拓品策略也在一定程度帮助其应对关税影响。毕竟当关税限制了海外采购类目,Costco就需要从其他商品中获得弥补,特别是高利润产品,不仅带动业绩提升,更有助于Costco品牌转型,实现稳健发展。
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其实细看这份财报,扩大电商业务发展,实现品牌转型已经成为Costco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支点。
一方面,线上零售是大趋势,无论沃尔玛、塔吉特这类综合零售商,还是Wayfair、BestBuy等垂类零售商,都已持续投入电商事业,并试图从产品、物流、技术应用等各个领域获得新增长。而Costco作为美国第三大零售商,与这些平台有着或大或小的竞争关系。这意味着,对Costco来说,若不能争取走在这股浪潮前头,那就等于是掉队。
去年,Costco新任首席执行官Ron Vachris和首席财务官Gary Millerchip接连上岗,这两位“新官”都注重电商发展及技术应用,与此前Costco低价零售目标有所区别。

Costco采取技术转型策略 图源:nypost
在这种战略转变推动下,Costco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在物流领域,Costco开始重点关注当日达、次日达等快速配送服务,旨在提高这类服务效率及效益。同时,改进取货模式,广泛推行线上采购、线下自提的送货模式,并把这项服务范围扩大至更多品类。
在客户体验方面,善用技术赋能,比如在门店推出会员卡扫描仪,简化会员认证流程;优化应用程序,缩短加载时间;用AI推送常购商品优惠,提高用户满意度及复购率。得益于多种措施一齐作用,2025四个财季,Costco电商业务均实现了双位数同比增幅,较2024财年显著改善。

会员扫描进店 图源:Progressive Grocer
另一方面,Costco虽然常年做低价促销,吸引广大普通收入人群,但随着环境变化、消费降级等因素影响,Costco同样面临增长困境。此时,向高消费市场迈进,获取高收入群体信任,便成为一道关键突破口。
除了家居等大件商品,Costco也战略性地扩大服装、珠宝、健康与美容以及小型电子产品等商品种类,这些产品往往具备高毛利率以及高客户参与度。加上Costco会员模式,还能实现更高效的数字化扩张。
第三财季,Costco三方市场Costco Next成为这些高利润产品的增长沃土,该季度销售额相当于其2022财年全年的业绩。

Costco三方市场 图源:Costco Next
长远来看,随着Costco各项战略持续推进,电商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其业绩与客户粘性或许还将迎来新的突破。尽管突破的速度不算很快,但在这个常常以牺牲盈利能力为代价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市场环境中,也足以支撑Costco实现更高更远的长足发展。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