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黄峥突然出手,美团、阿里危险了
黄峥早已按捺不住,决定下场搅局。
1.拼多多杀入餐饮本地零售赛道
当阿里、京东等玩家在本地零售领域激烈厮杀的时候,拼多多一直保持着旁观者的姿态,从未贸然入局。
即便后来快手、抖音都相继入局这一战场,拼多多依旧不为所动,专注于自身擅长的传统电商赛道,仿佛这场混战与它毫无关联。
令人意外的是,当大战的热度逐渐褪去,市场回归平静后,一直按兵不动的拼多多,突然悄悄加入了早已开启的本地零售之争。
据读佳透露,近期拼多多旗下快团团正针对餐厅、酒店、酒楼等行业,测试“订餐、摆摊” 服务,并已于今年 7 月在江苏、湖南等地先行招募商家试点。参与用户可在快团团的相关商家团购页面,下单预售熟食商品,到店核销后即可外带回家。

图源:快团团小程序
从流程来看,商家参与快团团线上预售线下订餐、摆摊,需满足招牌、便携两大特点,确定预售商品后创建团购链接开团;开团后通过私域粉丝群定向推广,吸引目标客群下单;待订单积累到一定规模后,最终在约定时间以线下摆摊的形式完成交付,形成线上引流到线下履约的闭环。



图源:快团团小程序
具体操作层面,餐厅会充分利用午市客流相对平缓的时段,集中完成备货、打包,确保商品的新鲜度与标准化;到了傍晚用户下班、用餐需求上升前,再提前布置好自提点货架、摊头,将打包好的商品按订单分类摆放,方便用户到店后快速核对、自提,减少等待时间。
目前已有多家知名餐饮酒店率先参与该模式测试,其中包括常州的中吴宾馆、长沙的潇湘华天大酒店、扬州的花园国际大酒店等,覆盖不同城市的中高端餐饮场景。
快团团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初中吴宾馆正式上线该模式后,凭借稳定的菜品品质与便捷的自提体验,每日订单量能稳定在 400 至 500 单,初步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严格来讲,拼多多在做的这项服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外卖,但属于本地零售餐饮服务。
对比传统本地零售模式,快团团这种“线上预售线下自提、商家自配送”的玩法有明显不同,它没有依赖平台自建的即时配送体系,反而更侧重私域引流与集中履约。
但二者最终都指向“满足用户需求”的核心目标,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一布局来看,拼多多并非简单试水,更像是在认真试探餐饮本地零售赛道的新可能性。
此前,拼多多曾在某招聘平台低调开启物流经理岗位的招聘,职位要求中明确标注“需有骑手配送资源,并且能开拓市场能拉新”。

图源:微博
这一细节在当时就引发广泛猜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拼多多正在为入局本地零售铺路。如今快团团在餐饮领域的动作,也恰好印证了这一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拼多多接下来是否会进一步完善配送体系、扩大餐饮品类覆盖,或是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优惠策略,目前尚无明确消息。
但无论是哪一步动作,都值得行业和消费者持续关注。
2.拼多多做“餐饮”,另辟蹊径
在互联网行业,拼多多似乎总是不走寻常路,它从不扎堆追逐已被验证的成熟赛道,反而擅长在红海市场外找到新切口,用差异化玩法撕开一道口子。
这种打法,在它最初入局电商时就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今在切入外卖赛道时,更是被再次延续。
回溯拼多多的成长史,其进军电商之前,国内电商市场早已是阿里、京东二分天下的格局。阿里靠着淘宝、天猫占据C2C与B2C的核心阵地,京东则以“正品+物流”搭建起护城河,两者牢牢把控着用户心智与市场份额。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电商赛道已无太多增量空间,新玩家很难找到立足之地。
但拼多多偏偏不信邪,它没有跟风做“人找货”的搜索电商模式,而是瞄准了下沉市场用户对性价比的核心需求,用“砍一刀”的社交裂变玩法打破了僵局,用户通过邀请好友助力,就能以更低价格买到商品,这不仅降低了获客成本,还快速在下沉市场形成病毒式传播,短短几年内就积累了数亿用户,硬生生从阿里、京东的包围中杀出重围,成为电商行业的“第三极”。

图源:拼多多APP
如今,拼多多又带着快团团悄然入局本地零售,再次延续了它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
当前本地零售市场,阿里凭借多年积累的即时配送网络、庞大的商家资源与用户基础,占据市场重要地位。
而京东走的是品质餐饮路线,与阿里的大众普惠定位形成差异,也在细分市场找到了立足之地。

图源:京东APP
据央视财经、财新等权威媒体报道,瑞银8月25日发布的研报,以订单量为衡量标准,饿了么的市场份额28%,京东的市场份额7%。
这种情况下,拼多多没有选择正面硬刚任何一位对手,而是选择以快团团为载体,用社群团购+餐饮的模式切入。
这种模式与传统本地零售平台的即时配送配合流量分发的模式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传统本地零售平台的核心逻辑是即时响应,用户有即时用餐需求,打开APP搜索附近商家,下单后平台通过自有或合作的骑手团队,在短时间内完成配送,整个流程依赖平台的流量推荐与即时配送能力。
对比来看,快团团的模式更偏向提前预售和集中履约,对即时配送网络的要求远低于传统本地零售平台,这一特点正好避开了拼多多在即时配送领域的短板。
更重要的是,快团团的模式还能与拼多多自身的优势形成协同。拼多多在电商领域积累了庞大的下沉市场用户群体,而快团团的社群团购模式,触达的正是这一部分用户,他们对价格敏感,也习惯通过社交分享获取优惠信息,与快团团的用户画像高度契合。
可以说,拼多多通过快团团切入本地零售赛道,并非一时兴起的尝试,而是基于自身基因与优势的战略布局,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3.搅局本地零售,难度不小
从行业视角来看,拼多多此刻杀入餐饮本地零售赛道,面临着不少挑战。
其中,最绕不开的,便是拼多多要直面履约能力考验。
众所周知,传统本地零售平台之所以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核心在于其构建了成熟的即时配送网络,这种即时履约能力是用户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快团团目前的履约模式,无论是线下自提还是商家自行配送,都存在明显短板。
一方面,线下自提依赖用户主动到店,限制了服务半径,也降低了用户体验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商家自行配送则受限于商家的运力,中小餐饮商家往往缺乏专业的配送团队,难以保证配送效率与服务质量,一旦订单量增加,很容易出现配送延迟、餐品损坏等问题。
在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本身缺乏履约优势的拼多多,想要切入餐饮本地零售赛道,难度不言而喻。
不过,即便挑战重重,拼多多的入局依然有望为本地零售行业带来积极改变。
长期以来,本地零售行业乱象横生,限制了行业的创新,也让商家与用户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小。
今年京东以“品质餐饮”切入赛道,率先打破了这种沉寂,它的差异化布局让市场重新产生竞争张力,也倒逼传统平台开始调整策略。
现下,随着拼多多带着“社群团购+餐饮”的新模式加入,本地零售行业的现有态势或将被再次打破。多玩家的入场会形成更充分的竞争,不仅能为商家提供更多合作选择,也能让用户接触到更多元的服务模式,最终极有可能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健康、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拼多多想要在本地零售赛道成功搅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履约能力、用户习惯、商家资源等难题都需要逐一攻克。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推动行业发生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商家、用户与整个行业而言,都可能是一次新的机遇。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