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成老赖,万达快顶不住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被限制高消费,王健林的负债雪球越滚越大
随着秋意袭来,王健林也迎来了他的“多事之秋”。
据了解,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案件流程显示,此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因此案被强制执行1.86亿。

来源:企查查
而在前不久,大连集团有限公司刚被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来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今年8月份,万达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万达商管)的董事长张春远,也因其他案件在近期被限制了高消费。
这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次王健林被“限高”,直接反映了万达集团在债务问题上面临的司法执行压力。这个信号表明,万达集团的流动性困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众所周知,万达集团于1988年成立于大连。最早与万科、恒大、碧桂园一样,都是一家住宅开发商。
但住宅地产的现金流问题,自然会对集团的长远发展产生限制。为此,王健林从长远出发,瞄准了商业地产业务。这也成就了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万达广场的辉煌。
从万达对商业地产的规划和对新零售的前瞻性布局,可见其战略眼光之深远。
然而,在万达通过大量举债在全国急速建设万达广场,形成了巨大的资产规模的同时,沉重债务也随之而来,甚至在未来赶超其资产规模,为其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2017年以后,万达开始尝试向“轻资产”管理输出模式转型,但过程并不平坦,原有重资产模式的债务负担依然沉重。
在这个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万达的两次对赌协议。
第一次对赌协议在2016年。那年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签订了重要的对赌协议,承诺在2018年8月31日前在A股上市。如果公司在退市满两年或2018年8月31日之前未能在内地主板市场上市,大连万达集团将回购全部股份,并向海外及境内投资者分别支付12%和10%的利息。
这次的对赌协议,最终以失败结束。万达未能如期在2018年完成A股上市,触发了对赌协议,带来了回购债务的压力。
如果说这一次是危机深重,那么第二次对赌协议,为万达带来的就是危机大爆发。
2021年,为了化解债务危机,万达为旗下核心平台珠海万达商管引入了新一批投资者,并签订了新的对赌协议,承诺在2023年底前上市。
2023年底,珠海万达商管再次上市失败,这次触发的,是高达380亿的本金加利息的回购义务。
像滚雪球一般,债务越滚越大。沉重的债务压力,让王健林没有办法放松。在此期间,万达一直在向外出售出售核心资产。这些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万达电影股权、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快钱支付部分股权等。
今年5月份,万达以约500亿元打包出售48座万达广场给太盟等投资者,同时持续减持万达电影等资产。
这“断臂求生”的举动,震动了整个行业。
万达走到这一步,既源于过去的过度扩张所积累的债务压力,也是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当整个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融资环境收紧,势必会加重万达的资金链压力。
万达还曾进行过大规模海外并购。这部分投资在当时也消耗了大量资金。然而在2017年,随着国家收紧外汇管制政策,万达被迫低价出售此前收购的海外资产,资产规模受到重创。
如今的万达,不仅面临着新的法律风险,整体的债务压力仍在加重。其通过大规模出售核心资产的自救行动,换来了“轻资产”模式的深化,却也致使其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不断下降。
这也让那个曾经放言“定个小目标,先挣它一个亿”的王健林,在古稀之年也愁容满面,四处奔波。

来源:腾讯视频
步履不停的王健林,依旧有个文旅梦
不过即使万达面临着诸多问题,王健林也没有停止他的脚步。
王健林最近一次的高调现身,是在新疆。从8月20日到8月22日,接连有人在新疆和王健林偶遇。彼时的王健林红光满面,看起来似乎要有好事发生。
据了解,王健林的新疆之行,是为了考察招商引资、文旅发展、消费升级等工作的。此行,王健林还受到了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会见。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透露着万达未来的发展战略。
通过参与地方期待的文旅项目提质升级,万达可以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同时向市场和公众展示其依然具备强大的运营能力和积极的发展态势,有助于重塑品牌形象并恢复市场信心。
如此看来,万达又走出了新的一步。这个金融帝国,开始向文旅转身寻求破局了。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一直以来就想在文旅上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2009年,万达在长白山开始了它的文旅梦。也是在2009年,万达投资建设了第一座文旅城——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

来源:搜狐
彼时的万达雄心壮志,进行大规模投资、国际化布局,目标是成为世界最大旅游企业。
而这一切,在2017年迎来了它的寒冬。
同样是沉重的债务压力,让王健林不得不暂停他的文旅梦。
2017年,万达商业将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出售给融创,并将77家酒店转让给富力。2018年10月,融创进一步收购原万达文旅集团和13个文旅项目的设计管理团队。
到此,万达集团的核心文旅资产已基本清仓。
但仅仅一年过去,王健林又开始拾起他的文旅梦,开始了新一轮的文旅布局。从兰州到遵义,负债深重的万达选择不再投入大规模资金,而是通过依靠品牌IP、企业管理运营能力来提升景区、目的地影响力。
也就是说,比起以前自己从头开干、新建一片地区来发展自家的做法,如今的万达更倾向于与景区IP实现绑定,通过卖口碑、卖服务,来打开文旅发展的新大门。
但这并不顺利。
据了解,近年来万达与多个地方政府或企业签订的文旅合作项目未见实质性推进。像石子投入大海,泛起一片涟漪后便不再有声响。
这背后反映出,即使万达向文旅转身寻求破局,也依旧面临的信任危机。万达能否真正发挥其综合性的规划、建造和运营能力,在轻资产模式下为合作方创造远超管理费的价值,从而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对合作方来说,还有待考证。
除了面临着自身实力的考验,万达还需要应对新时代环境的变化。如今的文旅市场早已经是红海一片,除了老对手融创、华侨城等,各地还有众多本土开发商和运营商。万达如何从中脱颖而出,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的来说,万达发展文旅可谓“负重转型”。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多年积累的商业运营经验和全国性的品牌影响力。这也是为何,王健林一直无法放下他的文旅梦,并一直试图用它来破局的根本原因。
曾经在台上唱着《一无所有》的王健林,即使年过七十,还在为不让自己真的一无所有奋斗着。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