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6突然改名小米17,雷军: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李迎
2025-09-30 11:30

 以后想买iPhone得看清楚了,别不小心买成了Xiaomi。

一、小米新机突然跨代,雷军追着苹果对标

今天,小米又一次登上了热搜第一。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微博正式官宣,小米17系列将在本月发布,这一消息让众多期待小米新机的消费者和科技爱好者瞬间炸开了锅。

要知道,此前网传的都是小米16系列,小米这次直接跳过了16,命名17系列,确实让人颇感意外。

图片

 图源:微博

按照官方的说法,小米17系列是小米高端化五年来的一次蜕变之作,数字系列迎来了关键变阵,全系产品力实现了跨代升级,也正是因为如此,命名才直接跳过了一代。

随后,雷军也出面为这件事发声,他转发了卢伟冰的博文,并且掷地有声地表示:小米17系列产品力跨代升级,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图片

图源:微博

这番话一出,瞬间让这件事的热度飙升,直接冲上了热搜第一。

网友们纷纷热议,小米这回的举动确实够大胆够硬气,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苹果,摆明了要在高端市场上和苹果正面刚一刚。

而大家都知道,苹果刚刚发布的最新机型是iPhone 17系列,小米这波操作,可以说正中很多乐子人的下怀。

有人调侃说:“以后买手机,别人问你买的是什么手机,你可以回复他17 Pro Max,别人第一反应肯定以为你说的是iPhone 17 Pro Max,根本想不到你拿出来的居然是小米17 Pro Max。”

图片

图源:抖音网友创意评论

玩笑归玩笑,小米对苹果用户的"觊觎"早已不是秘密。

作为国产安卓阵营中对苹果生态适配最下功夫的厂商之一,小米在最新的澎湃OS 3中实现了与苹果设备的深度互联:小米手机的通知可轻松流转至iPhone,并通过iPhone镜像回复微信信息,甚至能在iPad、Mac上使用妙享桌面,轻松查看和操控小米手机。

雷军更是多次在发布会上喊话苹果用户:"小米现在更好兼容苹果生态,欢迎体验"。

这种"既要安卓的开放,又要苹果的流畅"的适配思路,确实戳中了不少双持用户的痛点。

据卢伟冰早前透露,通过生态适配和精准营销,小米高端机型中从苹果转换过来的用户占比在今年已达到了约20%,这或许就是雷军敢于正面叫板的底气所在。

二、iPhone17破发,要和小米抢“性价比”标签?

就在小米官宣的同一天,iPhone17系列传来了"破发"的消息。

这款9月12日才开启预售的新机,在拼多多百亿补贴专区中,256GB版本的iPhone17已经从官网价5999元降至5099元,降幅达900元,有网友晒单显示甚至以4999元的价格拿下,堪称近几年来性价比最高的iPhone。

图片

图源:微博

配置上,iPhone17标准版确实有诚意:6.3英寸屏幕搭载全新A19芯片,采用3nm制程工艺,支持120Hz高帧率,存储直接从256GB起步,视频播放续航达到30小时,还配备了40W快充适配器。

Pro系列更是将三颗摄像头全部升级到4800万像素,长焦支持8倍光学变焦,只是这升级的代价是背面巨大的横向矩形相机模组,被网友调侃像"贴了块充电宝",#iPhone17丑爆了#的话题几度登上热搜。

图片

图源:微博

有趣的是,网上流出的小米17渲染图显示,其背面相机模组设计与iPhone17惊人相似,同样采用横向大矩阵布局。

不过米粉们很快找到了"心理安慰":这其实是复刻当年好评如潮的小米11Ultra设计语言,并非单纯模仿。

图片

图源:小红书

面对外观争议和iPhone罕见的"性价比"攻势,卢伟冰反而信心满满。

他在文中透露,小米17系列的竞争力来自三个维度:

图片

图源:微博

首先是全球首发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性能较上代提升30%。

是的,你没听错,新一代高通芯片直接从第三代跳到了第五代骁龙8,和小米16的跨代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甚至像是商量好的一样。

图片

图源:微博

其次是差异化定位,小米17这次带来了3款机型,分别是1717 Pro17 Pro Max,就是前面大家吐槽的从命名开始全面对齐iPhone。

其中,17 Pro主打小尺寸科技影像,Pro Max则是巅峰配置的超大杯,据卢伟冰介绍,这背后还有小米五年累计超1000亿的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沉淀。

此外,他还表示:“不仅仅是底层技术,这次我们还将给手机带来点不一样的“新东西”,不然大家可能会觉得当下的手机产品有点无聊了。”

据多位媒体猜测,这个“新东西”就是苹果没有做到的后摄像头模组中嵌入的副屏设计

早前,在iPhone 17外观首次曝光时,就有不少科技爱好者猜测如此长的后摄模组,足够塞下一块副屏来当做新一代iPhone的卖点,然而,这一想法最终被现实击碎,iPhone 17就是普普通通的长后摄模组。

因此,很多人把对这个设计的期望顺势放在了小米16(现小米17)的身上,恰好和卢伟冰卖关子的“新东西”撞车。

图片

三、安卓与苹果迎来真正的大战

从上半年手机销量数据来看,安卓与苹果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售价超600美元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苹果虽然依然稳居第一,但份额有所下滑,较去年同期的65%下降到了62%;

而华为和小米在高端市场的表现则非常亮眼,华为的市场份额为8%,增速超过了24%,小米的增速更是达到了55%。

这说明,在高端市场,安卓阵营的华为和小米正在逐步蚕食苹果的市场份额。

图片

 图源:CounterPoint

这一点也符合目前的宏观现象,从全球市场来看,苹果在新兴市场的表现依旧保持良好,但在中国市场,其份额正被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逐步蚕食。

其中,华为凭借其忠实的用户群和强大的线下业务,成为中国市场的热门选择;而小米则通过全方位推进高端化,以及小米汽车发布带来的品牌光环效应,使其在高端市场也取得了显著增长。

随着小米17系列的发布,安卓与苹果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小米17系列的全面对标iPhone 17系列,无疑将加剧双方在高端市场的竞争。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更加是一个好消息——一方面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iPhone17这样的旗舰,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小米17系列这样的安卓旗舰在设计、性能和生态上的全面突破。

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以后说"买了17Pro Max"可能需要补充说明品牌,但这种选择困难症,不正是市场竞争最美好的样子吗?

总的来说,小米17系列的发布,不仅是小米在高端化战略上的重要一步,也将为安卓与苹果在高端市场的竞争注入新的活力。

这场安卓与苹果的高端之战,才刚刚拉开帷幕,未来的发展将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雷军在微博表示,小米17系列,产品力跨代升级,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雷军:小米17系列产品力跨代升级,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9月25日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今晚举办第6次年度演讲,并举办小米17系列新品发布会。雷军表示,苹果用户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在我这里许愿。他谈到了苹果的生态互联,表示小米手机可以查看iPhone通知,甚至可以回复消息和微信,两个手机可以一起用。“欢迎苹果用户选购小米手机。”雷军说。
9月10日消息,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发文谈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卢伟冰表示,这绝对是iPhone变化最大的一年。“iPhone 17标准版的确很强,牙膏挤爆了,Air非常惊艳,有可能会重新激活超薄手机市场,Pro的全新设计,有争议,但辨识度的确是拉满了。今年将会是手机形态变化的大年,值得期待。”
2月9日消息,小米Civi 2 Hello Kitty潮流限定版于今日上午10点正式开售,售价2799元 。小米创办人雷军表示,这是小米专门设计的情人节礼物。据悉,作为Civi系列新品,小米Civi 2潮流版延续了家族式的轻薄设计语言,机身重量只有171.8g,厚度只有7.23mm,比iPhone 14更轻薄。
10月30日消息,Canalys研报指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下降1%,由于厂商在二季度库存状况得到改善,并在三季度推出新品,因此出货量达2.934亿部。三星位居榜首,得益于更早的折叠屏新品迭代稳固了市场地位,出货量达5740万部,市场份额达20%。在iPhone 15新品需求的推动下,苹果紧随其后,出货量达5000万部,市场份额为17%。由于小米在新兴市场的强劲表现,使其排名第三,出货量达4150万部,实现了2%的年增长。
6月17日消息,10年前,金属背壳的手机一度非常流行,iPhone 6、小米5S、HTC One M8、华为Mate7等等。雷军进行了科普。雷军表示,应该从2015年开始,手机厂商就很少做金属背壳的手机了,影响手机信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此外玻璃材质也更容易玩出花样提升手机颜值。而且,大家还在探索更多的材质,比如陶瓷、科技纳米皮……都给用户带来更多丰富的体验。
12月24日午间,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通过其个人微博发布关于12月28日发布会答网友问。雷军表示,从今年起,小尺寸旗舰就是小米数字系列的正统续作,“一大一小双尺寸”就是为了能全面直接对标iPhone小米12对标iPhone 13,小米12 Pro对标iPhone 13 Pro Max。小米12和小米12 Pro会出厂预置MIUI 13。对于明年是否有芯片计划的提问,雷军表示,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