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涉黄”大反转,已经有2000个账号被封
求职套路深,差点就卖身。
一、BOSS直聘整治涉黄招聘,封禁账号2000个
虽迟但到,BOSS直聘的涉黄整治终于来了。
近日,BOSS直聘发布《招聘者违规行为专项治理进展通报》。通报中表示,对平台内隐晦色情岗位、对求职者性骚扰,以及脱离平台引导求职者转向色情岗位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6-8月已累计封禁账号2000个。

图源:BOSS直聘
通报显示,平台月均封禁涉招聘性骚扰账号超300个,月均封禁涉招募色情助理账号超330个。

图源:BOSS直聘
同时,BOSS直聘还表示,针对一些证据确凿、情节较为严重的违规招聘者,平台封禁账号的同时,专人致电涉事员工所在公司,予以违规通报,并建议其内部处置与培训整改。
具体情节方面,BOSS直聘也给出了列举。
其中,发生的比较高频的是“转场沟通”。比如,招聘者提议第三方平台沟通,然后向求职者提出“找对象”的要求,或向求职者发送“黄图”,或表达想要“贴身助理”等。
光是看BOSS直聘的通报内容,就已经够炸裂了。
那么,招聘平台“一哥”BOSS直聘为何突然启动大范围整治,或许还要从7月的风波说起。
7月23日,两张BOSS直聘平台上“王某香” 的聊天截图,瞬间引爆网络。
简历中,“王怡香”自称曾任“山东省德州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想要应聘“董事长助理”职位,其中有一句很难不引人注目的介绍:“曾经承受过领导长达45分钟剧烈的撞击”。

图源:微博
在招聘者询问时,得到的回复更是露骨直白:“就是 papa”,而招聘者竟然还发出了面试邀请。

图源:微博
事件发酵后,有网友发现,网传的这位王某香的求职者照片与小红书一位博主个人账号的头像十分相似,不少赶来的吃瓜网友@她表示:“你上热搜了,我是看了BOSS直聘才来关注的”。

图源:微博
博主也迅速在其小红书个人账号上发文辟谣:被盗图,不是本人,所有造谣诽谤、侵犯隐私、恶意骚扰的私信与评论都已留证报警,后期将走法律程序,切勿传播不实信息!

图源:微博
德州市电视台也紧急澄清:“查无此人,已报警。”
7月24日,BOSS直聘宣布永久封禁涉事账号,山东警方已介入调查。
终于,真相浮出水面。
经核实,原来是一男子为寻求刺激,盗用他人信息,冒充女性求职,并恶意编造包含性暗示的虚假信息发布在BOSS直聘。此后,该男子被刑事拘留。
一场彻头彻尾的造谣。
这件事中,BOSS直聘一定程度上确实也属于“受害者”。但把锅完全甩给始作俑者,也很难称之为合理。
今日,BOSS直聘公布了整治通报,体现了一定的决心和态度,但平台所要承担的,绝不仅仅是一次专项整治行动。
二、“黄色招聘”平台难辞其咎
当然,这不是BOSS 直聘第一次对“黄色招聘”出手,换言之,这样的剧情也并不是第一次上演。
2022年8月,有网友反映广州市某公司在BOSS直聘平台上发布“VIP助理秘书”职位招聘信息,该岗位表面工作内容为处理事务和陪同出差,但招聘方通过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告知求职者,实际工作要求是与客户“建立男女朋友关系”并提供陪睡服务,月薪高达5万至8万元。

图源:微博
事件曝光后,BOSS直聘方面回应称,已对涉事企业和招聘账号进行了封禁冻结,并强调平台严禁此类假借招聘名义的违规行为,承诺继续加大安全投入。
2024年11月,陕西省一名女性求职者通过BOSS直聘应聘西安市某公司的“经理助理”职位,在试岗期间被该公司总经理陈某暗示要求提供“陪睡”服务。

图源:百度
此后,BOSS直聘平台亦对相关账号进行了封禁处理。
相似的剧本反复上演,但处理的方式似乎比较单一。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招聘已成为企业觅才和求职者寻岗的主流渠道。其高效、便捷、打破地域限制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诚然,随着AI技术进步,以及人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涉黄手法日益隐蔽,经过精心的伪装和包装,对于平台来说,识别难度不断加大。
不过,这并不能成为撇清责任的说辞。面对无孔不入的违规内容,平台必须拿出更严格的审核制度。
目前,BOSS直聘对外展现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绝不应是到此为止。
一方面,AI大模型在审核上的使用需要进一步有所突破,但其识别精度仍需持续优化和训练,此外,平台也应将安全投入视为长期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本质上说,招聘平台的商业利益确实高度依赖于流量。过于宽松的审核门槛固然能短期内吸引更多用户,但长期来看必然导致风险的提高。
不过,构建一套严密审核体系意味着高昂的运营成本,以及可能带来的用户体验的下滑,比如庞大的人工审核团队和用户准入门槛太高。
根据8月20日BOSS直聘发布的2025年度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21.02亿元,同比上涨9.7%。长期以来,公司收入结构以招聘端为主,占比达到99%。第二季度,来自招聘端的收入为20.78亿元,同比上涨9.8%。
由此,如何在追求商业增长和履行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不仅仅是BOSS直聘,更是所有招聘平台目前需要直面的一个考题。
总而言之,求职者点开招聘软件,盼的是一份工作机会和职场未来,而不是暗藏的陷阱。网络招聘平台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必须直面其必须承担的、前所未有的内容安全与治理责任。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