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突然行动,吓了美团一跳

电商行业
2025-10-15 18:02

饿了么和美团这对“冤家”,从来都是你动一步我跟一步,谁也不让谁。

1.饿了么试点取消超时扣款

外卖大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饿了么和美团之间的竞争,还远未画上句号。

10 月 14 日,针对用户与骑手普遍关注的“超时扣款何时取消”问题,饿了么正式发文回应,明确表示“正在抓紧改”。

图片

图源:饿了么城市骑手公众号

此次调整并非简单取消约束,而是同步试点推广新版服务分机制,针对众包骑士反馈强烈的超时扣款问题,平台将用“扣除服务分”替代原有的直接现金扣款,核心目标是通过更灵活的管理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骑手激励逻辑。

简单来说,新机制下骑手若出现配送超时,将不再面临直接的现金损失,转而触发服务分扣除。

这里所提到的服务分并非单一维度的考核指标,而是综合了骑手的配送准时率、餐品完好度、用户评价等多项服务质量与履约表现的数据,后续还将直接关联骑手的派单权重、奖励活动参与资格等核心权益,形成“服务越好、权益越多”的正向循环。

饿了么透露,目前该试点已在部分城市落地,预计整个10 月将扩展至更多城市,后续会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确保新规则平稳覆盖所有众包骑手。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平台对骑手超时规则的调整并非首次。

据公开信息显示,美团早在去年12 月就已率先行动,在华东部分城市试点 “取消众包骑手超时扣款” 措施,试点期间当地众包骑手即便出现超时情况,也可免除相关处罚。

今年2 月 11 日,美团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 “美团 Meituan”,进一步公布了该措施的最新推进进展,为行业规则优化提供了参考样本。

图片

图源:美团Meituan微信公众号

从行业竞争视角看,饿了么此时跟进调整,明显是不想在骑手权益保障的布局上,被美团拉开差距。

事实上,饿了么在骑手权益保障上的动作远不止取消超时扣款,还同步优化了特殊场景下的骑手报备流程。

自9 月 23 日起,若骑手在配送中遇到“联系不上用户”的情况,只要用户已设置语音信箱,骑手只需尝试拨打用户所有预留联系方式,即可直接发起报备申请,无需额外等待或反复拨打。

图片图片图片

图源:饿了么城市骑手公众号

目前该功能已在全国范围内上线,既能减少因用户失联导致的骑手责任误判,也能帮骑手节省沟通时间,间接提升配送效率与职业体验。

另一边的美团也没闲着,近期在骑手权益保护上推出了更具针对性的举措,即试点骑手“拉黑”不良用户。

目前,美团已在陕西咸阳、广东潮州、云南丽江等七个城市,上线骑手评价与屏蔽用户新功能。

若骑手在配送中遭遇顾客辱骂、威胁等不当行为,可提交相关证据申请屏蔽该用户。审核通过后,骑手在一年内将不再接到该顾客的订单,当前规则允许每位骑手最多屏蔽2 位用户。

图片

图源:微博

很显然,美团和饿了么都希望通过优化骑手端规则,缓解骑手配送中的实际痛点,既能提升骑手留存率与服务积极性,也能通过稳定履约端,巩固自身在外卖市场的竞争实力。

当然,两大平台的调整不止聚焦骑手,还同步将目光投向了用户端的评价体系,试图通过规范规则,改善消费决策环境。

从10 月 14 日起,饿了么正式新增到店用户评价规则,对评价的 “有效性、真实性” 做出明确界定。

规则指出,饿了么用户需基于真实有效的交易订单,才能在交易成功后1 年内对商户进行评价。

其中,“订单交易成功”特指同一订单中全部有效凭证已核销,且未发生全额退款的情况,从源头杜绝“无消费评价”的乱象。

饿了么用户可基于真实的到店体验,使用评价工具对商户进行评价。当用户给商家打分为差评(差评为评分1~2分)时,需提交差评原因,便于平台和商家进行提升和优化。

同时,用户需基于真实到店体验使用评价工具,若给出1-2 分的差评,必须提交具体差评原因,方便平台与商家针对性改进。

而商家评分则由用户综合评定,除整体满意度外,还会根据不同品类,下设口味、效果、环境、服务等细分指标,让评分更具参考价值。

针对恶意评价,规则也明确了治理方向。若发现用户、商家同行等评价人,以“与事实不符的差评、负面评论”牟取额外财物或不当利益,饿了么将对违规评价进行处理。

商家若遭遇不合理差评,也可向平台发起申诉,平台会依据申诉内容、订单信息、聊天记录、匿名通话记录等材料审核,保障商家合法权益。

不难看出,饿了么此次规范到店评价,重点是为了打造更真实、可靠的评价生态,让用户能放心参考,商家能公平竞争。

无独有偶,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也将于10月17日调整星级计算体系,与饿了么的评价新规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图源:大众点评APP

新规明确,若商家持续进行高强度“店内邀评”,比如推出“写真实评价送小吃”“15 字 + 3 图评价送饮料”等利益诱导,或摆放相关提示牌、替代用户撰写评论,将被判定为违规行为。

根据违规严重程度,商家将面临诚信分扣减、禁止上榜、排序降权、星级扣减乃至商户页公示等处罚,以此遏制虚假好评泛滥的现象,维护评价体系的客观性。

就以上种种行动来看,不管是饿了么还是美团,似乎都在默默努力,维护外卖市场的骑手权益、用户体验与行业秩序平衡。

2.饿了么和美团,都想拿到竞争主动权

在外卖行业刚刚兴起的那段时间,市场还处于跑马圈地的粗放发展阶段。

那时,平台的核心目标是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比拼的是覆盖城市数量、入驻商户规模和用户补贴力度。

为了效率,骑手的权益保障常被简化,超时扣款、高强度配送等规则成为行业常态;用户体验也多停留在“能下单、能送到”的基础层面,评价体系缺乏规范,虚假好评、恶意差评等问题尚未凸显;履约环节更依赖人海战术,路径规划、派单逻辑等技术优化不足。

整体来看,这一阶段,整个行业在高速增长中暂时掩盖了多方利益平衡的潜在矛盾,骑手、用户、商家的诉求未被充分重视。

但随着外卖大战全面打响,补贴战、商户争夺战愈演愈烈,这些被忽视的行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也让各大平台意识到,单纯依靠扩张和补贴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向对多方利益的平衡与平台的精细化发展。

所以我们也看到,饿了么与美团的竞争,开始升级为骑手权益、履约效率与用户体验的三方博弈。

对双方而言,保障骑手权益是基础,只有减少骑手的经济焦虑和职业倦怠,才能降低流失率,维持履约网络的稳定;维持履约效率是核心,用户对“快”的需求从未改变,若因保障权益导致配送延迟,会直接影响用户留存;提升用户体验是目标,无论是准时送达的餐品,还是真实可靠的评价,最终都要指向用户满意度的提升。

三者环环相扣,任何一方失衡,都可能在竞争中失去主动权。

诚然,如何让这些平衡多方利益的规则真正落地,避免沦为形式主义,对美团和饿了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以骑手规则为例,饿了么试点取消超时扣款、美团试点骑手拉黑用户,若缺乏清晰的违规判定标准和高效的取证机制,规则可能被钻空子。

比如,骑手可能故意拖延配送,用户可能滥用“拉黑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引发骑手、商家或用户的不满。

规则的更新不难,难的是规则的落地,这考验着平台的技术能力、监管力度和多方协调水平,也决定着行业的未来发展。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5月3日消息,据界面新闻消息,外卖相关数据显示,5月1日北京市餐饮外卖订单量有所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三成,其中全城送订单量环比前一天上涨超过四成。据了解,4月30日,北京市宣布“五一”期间北京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服务,转为外卖和自提服务,外卖和饿随即作出相应调整。在供给保障方面,配送增加三成骑手运力储备。
暂停堂食后,饿在北京范围的外卖订单量增长约3倍。
降佣只是权宜之计
2月24日消息,企查查信息显示,近日,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新增行政处罚信息,处罚事由均为对入网食品经营者未按规定履行审查、公示和及时更新许可证等相关义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和《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九条,处罚结果均为罚款18万元及没收违法所得等,决定机关为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企查查信息显示,近日,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新增行政处罚信息。
昨日下午,饿分别就此前被报道的“影子蛋糕店”一事作出回应。
或许饿远没有看上去的冷静。
近日,广东省通过约”“饿”两大网络订餐平台,督促26.7万家入网餐饮经营者上线小份菜、小份饭,累计交易约4.1亿份。
针对于此,饿在4月29日也相继做出正式回应,明确表示已逐步取消对骑士的逐单处罚,并将继续努力提升骑士体验,最近一次的骑士App也已做出相关升级。同时,还将开启家庭骑士申诉快速响应绿色通道,对骑士因照顾子女等原因造成的超时、差评订单进行快速申诉审核,让骑士免除因特殊原因受到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