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又赌对了,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大爆发

李迎
2025-10-22 11:01

一、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剧变

互联网上曾有句话叫“如果你的认知跟不上你的财富,那么你的钱最终会流进雷军的口袋”,但实际上,这句话放在今天来说应该是“如果你的财富跟不上雷军的认知,那么你的钱别想流进雷军的口袋”。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这意味着智能眼镜正从极客的小众玩具,走向大众消费市场。 

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厂商在这场全球竞赛中表现突出,上半年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64.2%,占据全球26.6%的市场份额。几乎与全球市场增速同步,中国力量正在崛起。

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份额将稳步提升,预计五年复合增长率(2024-2029)将达到55.6%增速位居全球首位。

智能眼镜已成为科技行业的新风口。

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AI/AR眼镜出货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90万台,三年内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在此之前,各大科技企业纷纷入场,几乎所有的相关企业都在今年发布了智能眼镜计划。

小米的入局,更是为市场添了一把火。

2025年6月,小米在“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首款AI眼镜,官方将其定义为“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图片

图源:微博

小米可穿戴部门负责人李创奇透露,从2024年清明节前后雷军拍板正式立项,到2025年6月产品上市,小米AI眼镜的开发仅用了约一年时间。

据他所说,尽管开发周期短,但小米几乎选择了最贵的元器件,虽然1999元的价格有毛利,但对于整体投入来说,依然是亏本的。

小米看重的显然是战略布局

李创奇认为,眼镜在全球本身就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智能眼镜会远大于这个规模。

在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中,AI眼镜可以与手机、汽车共同构成小米生态的三大核心终端。

京东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AI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同比增长70%。

智能眼镜的搜索热度也大幅提升,淘宝天猫平台上,Rokid品牌词热度同比增长380%,智能AR眼镜品类词搜索同比增长78%

图片

图源:小红书

技术的进步是市场爆发的另一推动力。

新一代AI眼镜形态已经可以达到40g左右,与普通眼镜无异。而大模型的引入使其可以理解更多复杂的语境,加上多模态融合,可以完成更多复杂操作。

据洛图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智能眼镜市场中AI功能的渗透率将超过60%,智能眼镜正成为AI普及的新载体。

二、中国明星品牌百花齐放

在中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中,本土品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2025年上半年,中国以35.5%的市场份额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供应链在光学模组、传感器到整机组装等环节的全链条优势,为品牌出海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厂商正通过深化本地化合作、布局多元化渠道等方式,在巩固本土市场的同时,加速拓展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雷鸟创新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中国市场中占有率达到50%,线上销量位居第一。

同样在今天,雷鸟创新宣布其智能眼镜新品RayNeo Air 4将于本月23日发布,宣称是全球首款支持HDR的观影眼镜,率先支持影院级10.7亿色。

雷鸟还与Bang & Olufsen合作,由B&O为RayNeo Air 4提供专业音频调校能力,显示了中国品牌与国际高端音响厂商的合作姿态。

图片

 图源:微博

Rokid则选择了另一条路径。

2025年6月,Rokid与蓝思科技联合开发的AI+AR眼镜Rokid Glasses在蓝思科技湘潭基地正式下产线,这是全球首款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消费级AI+AR眼镜。

Rokid Glasses整机仅重约49克,外观接近普通眼镜,拥有AR显示功能,并接入了通义千问、豆包、智谱清言、DeepSeek等多种大模型。 

目前,Rokid已获得全球25万副预售订单。

魅族也不甘落后,于2025年9月发布了全新的AI拍摄眼镜StarV Snap

这款眼镜采用轻量化设计,整机重量仅39克,经过50项人体工程学改进,有效分散重量,实现佩戴平衡,避免了传统智能眼镜常见的笨重与压迫感。

图片

图源:微博

在细分市场领域,中国厂商更是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全球ER眼镜(Extended Reality)市场出货增长率回升至95.2%的高位水平。

其中双目全彩眼镜,中国厂商以超过97%的出货份额主导全球,头部企业如Xreal雷鸟Viture加速拓展欧美市场,实现规模快速扩张。

非双目全彩眼镜,中国厂商逸文科技影目科技魅族共同占据65%以上市场份额。

中国智能眼镜品牌正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洞察,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三、真风口假风口?

尽管市场数据亮眼,但智能眼镜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行业机构统计显示,京东、天猫等平台AI眼镜退货率约为30%,抖音平台更是高达40%-50%。

高退货率的背后,“功能实用性不足”是消费者反馈的核心问题。

一位消费者在使用小米AI眼镜5天后选择退货,他坦言:“只有摄像头而无镜片显示的小米眼镜,更像‘耳机+相机’的简单组合,实际场景体验未达预期。”

在导航时,因缺乏视觉显示,仅靠语音播报难以在多岔路口准确辨路,最终仍需掏出手机查看地图。

隐私担忧也是消费者关切的问题。

一位科技博主在测试中发现,仅用一只马克笔涂抹,就能成功遮挡住小米AI眼镜的拍摄提示灯,从外观上很难分辨提示灯是否亮起。

在开启拍摄功能后,周围人几乎无法察觉眼镜正处于录制状态,这引发了严重的隐私担忧。

图片

图源:抖音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已成硬伤。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打通AI眼镜从材料、光学、硬体、软体、系统到算法等全部环节。”谷东智能董事长崔海涛点出了行业现状。

从市场反馈来看,带屏AR眼镜反而占了市场主导位置。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消费级AI/AR眼镜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5%,其中带屏AR眼镜占据市场80%的份额,无屏AI眼镜则仅占比20%。

这表明用户对眼镜的需求是——显示远远大于AI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AI眼镜缺乏真正的“杀手级应用”。

目前的大多数功能,如翻译、导航、拍照等,手机都能更好地完成。

AI眼镜试图集“耳机+相机+信息助手”于一身,但在每个单点功能上,都无法提供超越成熟设备的体验。

某科技博主在体验了AI眼镜的识图功能后描述:需要先拍照问AI,几秒到十几秒等待后,眼镜才能反馈结果。

这种体验,跟厂商宣传的“有问题随时问AI”大相径庭。

但在B端市场,AI眼镜正展现出更大的潜力。

杭州街头,交警戴着Rokid AI眼镜5秒锁定违章车辆,执法视频从地方媒体发酵至央视等全国媒体。

图片

图源:抖音

这打开了AR眼镜在B端/G端的应用空间,如执法作业等场景。

因此,市场细分可能是破局之道。

研究机构指出,智能眼镜正通过细分市场定位策略,在特定应用场景中挑战平板电脑、便携式显示器、智能手机和运动相机等传统设备。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音频眼镜、拍摄眼镜、分体式AR眼镜和一体式AR眼镜这四类细分产品在中国线上零售市场的占比分别为42.3%12.4%41.1%4.2%

不同的产品路线决定了各自的核心应用场景和竞争目标。

从长远来看,AI眼镜行业需要回归理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节奏。

业内人士推测,未来三年,或许将形成三类优势企业:大模型持有者硬件生态整合商以及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

对于行业来说,随着跨界玩家持续涌入,产业将加速从“功能竞争”转向“生态战争”。

现在最重要的是重新思考AI眼镜的定位——它不一定是手机的替代品,而可能是一种新的设备类型,作为手机的延伸,在特定场景下提供特定价值。

走在科技前沿的巨头们已经嗅到了机会。雷军带领小米率先卡位,阿里紧随其后推出夸克AI眼镜,试图将整个生态“戴到用户脸上”。

下一个十年,我们佩戴的或许不再是简单的近视镜或太阳镜,而是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智能入口。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7月29日消息,小米AI眼镜项目负责人李创奇透露,该项目由小米董事长亲自拍板同意立项。小米首款AI眼镜在6月底正式发布,发布后很快就缺货了。李创奇希望,三年内,能有机会借助小米平台推动智能眼镜产业链向前多走一步,届时小米AI眼镜的年出货量可能超过五百万,中国已经有7亿多的近视人群,智能眼镜的出货量可能会超五千万。
6月27日消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日前举办,发布会上,小米AI眼镜发布,标准版售价1999元,单色电致变色版2699元,彩色电致变色版2999元。称,小米AI眼镜定位是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随身的AI入口。重量只有40g;1200万像素第一人称相机,可以随时拍照、拍视频,支持三方APP视频通话、视频直播;随身AI入口,内置超级小爱,可语音控制拍照、录像,语音问答,扫码支付等等。
10月3日消息,近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出席2021年中关村论坛并发表演讲表示,用互联网技术和模式来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有效途径,小米过去的实践证明,用互联网的方法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极具潜力的。在看来,成立之初,小米就希望通过数字终端弥补数字鸿沟,让更多的人进入智能生活时代。
8月2日消息,在今日开幕的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发表了《把握数字经济机遇赋能产业协同创新》的主题演讲介绍,去年年初第一期小米智能工厂投产,全自动化产线年产百万台超高端手机;今年7月开工第二期,预计2023年年底投产,年产1000万台高端智能手机。表示,数字经济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对世界经济增长也具备跨时代的意义。用互联网做手机,就是用数字经济探索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今日开幕的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发表了《把握数字经济机遇 赋能产业协同创新》的主题演讲
Xiaomi Sound 2 Max集高端声学设计与智能听音技术于一体,通过精准调校让每段旋律回归本质。
在今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小米创始人兼CEO发表了以《创新引领 制造未来》为主题的演讲
看来,“小米的机会在于自动驾驶”,他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在此前8月份2022年度演讲时,透露,小米已组建了超过500人的精英团队,制定了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战略,并与小米内部多个团队协同工作,专注于打磨自动驾驶技术,首期投入33亿研发费用,目标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