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买楼,京东买超市,电商行业要变天了
与其在存量市场里缠斗,不如到全球增量中开疆拓土。
阿里、京东加码布局香港
战鼓擂响,阿里和京东正加速“跑马圈地”香港。
近期,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联合宣布,其购置了香港铜锣湾港岛壹号中心的多层商业写字楼,作为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表示,自1999年成立以来,阿里巴巴一直深耕香港市场。此次收购香港地标物业后,将以香港为理想的大本营,持续拓展国际业务。
正如蔡崇信所言,近年来,阿里巴巴始终通过一系列高调而精准的落子,持续加码对香港市场的战略布局。
去年9月,淘宝中国香港站宣布,将投入10亿人民币提升多项服务。其中,淘宝推出了限时满额包邮到港服务,覆盖服饰、3C数码、家居收纳、运动娱乐、化妆护肤等超10亿件商品。目前,淘宝92%的商品都支持官方直运送货到香港,时效大幅缩短。

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今年2月,淘宝中国香港站与香港家居维修平台Papabo合作,推出淘宝在香港的首个线下家具体验店。


图源:香港01新闻
据新浪财经消息,PapaHome淘宝家具实体店因为市场反应和营运表现超预期,所以已经落实和签约铜锣湾第二间实体分店,预计最快于今年第四季度开业。
而实体店的开设也将进一步完善淘宝在香港的线下服务体系,为香港消费者提供更为多元的购物渠道,提升市场影响力。
此外,在今年618之际,淘宝宣布将“全球包邮计划”扩容至新加坡、香港、澳门等12个国家和地区。

图源:淘宝
除了阿里巴巴,京东也在香港市场重兵布阵,而且已经开始深入腹地。
去年9月,京东宣布在香港市场加大投入,初期斥资人民币15亿元,用于商品价格、物流补贴及服务优化,长期投入不设上限。同时,面向香港消费者,京东还提供了消费满188元包邮服务,服务覆盖电子产品、家电家居、服饰美妆、宠物用品等京东自营全品类。
此外,在物流配送环节上,京东物流已经在香港落地供应链基地,并在观塘、葵青、沙田、元朗分别建立了4个全自营的快递运营中心。
今年3月,京东面向香港消费者,推出了“买贵就赔”服务,覆盖京东自营全品类商品。同时,针对家电类商品首次开启大规模补贴,并提供自营家电“30天包退、180天内有坏换新”、“一件包邮”等优质服务,进一步提升香港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图源:京东
5月,京东在香港举办媒体发布会,宣布将在香港18区开启区域专项补贴计划,首站落地沙田,未来将陆续在其他城区开展区域专项补贴计划。
前段时间,京东还完成了对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的收购。同时,京东集团还成立了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并委任香港佳宝创始人林晓毅先生出任该业务部的负责人。

图源:京东黑板报
值得注意的是,佳宝超市作为中国香港地区知名的连锁商超之一,在当地拥有极高的用户信誉度和庞大的供应链网络。因而,此次收购,意味着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将与佳宝超市的本土化优势强强联手,逐步完善京东在香港地区的生鲜供应链布局。
收购佳宝超市后不久,京东集团又与华润隆地达成战略合作,宣布京东MALL香港首店将落户华润Brim28湾景汇,预计于2026年开业。

图源:华润隆地
对此,京东零售家电家居京东MALL全国总经理康博表示,在多年的实践中,京东已沉淀形成了成熟的营运模式与丰富的品牌资源。未来,京东MALL将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携手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集潮流、科技与体验于一体的全新商业地标。
除此之外,据香港本地媒体消息,京东准备进军香港保险业,目前正在香港申请保险牌照。而且,这段时间以来,京东也在多个招聘平台上以京东、京东保险、京东科技等名义,招聘包括合规负责人(香港)、保险TR、保险顾问IS、运营总监、保险出单员、保险营销推动岗、香港IS、金融售前支持等职位,或准备建立自家保险团队。但对此,京东方面暂无回应,而香港保监局则回应称不会评论个别牌照情况。

图源:明报财经
整体来看,从线上到线下,从流量到资产,京东在香港市场的战略布局,已经变成一场深度的生态构建,通过将强大的供应链及数字化技术,与香港独特的商业土壤相结合,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而阿里和京东纷纷将目光投向香港,本质上也是二者在国内互联网用户增长见顶、外卖和电商等核心业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试图通过全球化布局,寻求业务增长的可能。
国内增长见顶,出海势在必行
事实上,随着国内行业竞争的加剧,全球化已经成为电商巨头寻求新增长的必然选择。
具体来看,出海业务始终是阿里巴巴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中,速卖通作为“中国出海四小龙”之一,一直致力于推进阿里海外业务的发展。
今年9月,有市场消息传出,阿里速卖通正在筹备一项“最高规格”的品牌出海项目,且已经向世界500强及国内外头部品牌发出合作邀约。据接近该项目人士透露,此次合作设定的增长目标“非常激进”,速卖通或将在APP端设立全新品牌专区,为入选品牌提供流量倾斜与海外本地运营支持。彼时,速卖通回应称,“近期将推出品牌出海相关项目,具体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

图源:电商派
此外,今年7月,速卖通还在英国推出了“小时达”外卖服务。据了解,此次配送服务主要与英国本土的Hungry Panda外卖公司合作完成。其中,Hungry Panda公司以餐饮配送起家,对英国市场的本地运作模式非常熟悉。因而,与Hungry Panda合作,能够帮助速卖通迅速打开英国外卖市场。

图源:电商派
除了速卖通,前不久,阿里旗下的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也被传出与天猫完成了首次系统级打通,而且还专门设立了项目组,帮助天猫商家进入东南亚市场。
京东这边,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全球物流织网计划”,构建“仓网+快递网+航空网”的全球物流体系,从而加速出海。
除了物流建设,京东近期也通过收购本地资产的方式,快速获取当地成熟的线下零售网络以及供应链基础设施,从而避开从零开始的高成本长周期,迅速提升自己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今年9月,京东集团正式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发布要约文件,拟以每股4.6欧元的现金对价向欧洲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 AG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

图源:京东港交所公告
几乎同一时间,有市场消息传出,京东旗下基础设施投资与资产管理平台——京东产发,将与瑞士合众集团、高瓴支持的Eza Hill,从凯德腾飞房产信托手里,收购新加坡四处物流资产,交易价格为3.06亿新元,折算为人民币,约17亿元。
如此一来,京东可以借助这四处物流枢纽,迅速确立起自己在新加坡的物流体系,从而推动京东物流在全球的供应链布局。
从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出海战略来看,阿里更偏向以自营电商为引擎,深度赋能品牌从产品到市场的全链路数字化经营,致力于构建一个连接中国商家与全球消费者的交易桥梁。而京东一方面凭借其全球物流体系的硬实力,为品牌出海搭建高效、稳定的“基础设施快车道”;另一方面,其又通过海外资产的收购,快速获取当地的供应链网络和物流基建,确立自己在海外的影响力。
虽然说,二者的出海路径有所不同,但其背后都遵循着相似的商业逻辑——当国内市场的流量红利逐渐消退,海外这片广阔的天地,便成为了它们延续增长曲线的必然拓展。
同时,当电商巨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这一行为也不再仅仅是单一企业的商业版图扩张,更是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序曲。其或将重塑供应链的韧性,催生跨文化消费的新生态,甚至有可能重新定义下一代商业的边界。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