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杀入香港卖保险,京东疯狂砸钱招兵买马
刘强东的商业帝国,在不断扩大。
1、京东拟拓展香港保险业务,正在招兵买马
京东把保险生意做到香港去了?
日前,中国香港本地媒体透露,京东准备进军香港保险业,目前正在申请保险牌照,且在陆续招聘保险人员。

图源:明报财经
在相关招聘平台上,可以看到京东在以“京东”“京东保险”“京东科技”等名义,招聘保险相关岗位,包括合规负责人(香港)、保险TR、保险顾问IS、运营总监、保险出单员、保险营销推动岗、香港IS等职位。

图源:港险之星
其中,合规负责人(香港)要求具有香港保险经纪公司8年以上的实际管理经验,职责涵盖统筹保险经纪公司日常运营、对接香港保监局及保险公司、并对经营绩效负责。
其余岗位多要求应聘人员持有相关保险牌照,熟悉本地保险产品,具备高净值客户服务经验及实战能力。
这些职位的工作地点均位于香港,此举被业界猜测,京东要在香港筹建本地保险业务团队。
此外,招聘网站资料还显示,京东或有意发展资管或基金业务,正在香港招聘运营总监、金融业务经理,要求应聘人负责香港证监会1号和9号牌的营运管理工作。

图源:明报财经
针对以上消息,京东方面未有回应,香港保监局则回复称不会评论个别牌照情况。
其实,这并非京东第一次触及香港的保险行业。早在2010年代,京东就通过收购布局香港金融牌照。
当时,京东收购君盛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京东证券有限公司”,曾持有证监会1、4、9号牌照。但1号牌于2023年1月到期未续,4号及9号牌于2024年7月到期未续。若重启资管/基金业务,需重新申请牌照并重组团队。
如今,京东招兵买马的行为,或预示着其在该行业有大动作。
京东盯上香港的保险行业,并不令人意外。数据显示,2024 年香港保险密度(人均保费)全球第二,保险渗透率(保费占 GDP 比重)18.2%,稳居亚洲首位,前景十分可观。
香港保险市场有着看得见的增量,2024年全港新造保费高达2198亿港元。同时,2024年内地访客在港购买的保单保费高达628亿港元,占整体近3成,市场需求旺盛。


图源:港险之星
如果京东真的能成功打入香港保险市场,或将为其带来新的增长曲线。同时,也能协同京东在港的其他业务,完善其生态布局。
不过,香港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在众多的保险公司中,就有14家全球20强保险巨头。在保险巨头和本地老店的面前,京东作为新锐成员,压力可不小。
机遇和挑战并行,如果京东已经下定决心,相信未来其会在香港保险市场夺得一席之地。
2、京东加速对香港市场的布局
京东对香港市场的探索,正走向多元化。从电商、物流到实体零售,再到如今的保险行业。在香港这个具备潜力的市场,京东要激发出自身无限的可能。
早在2015年,京东就在香港开设了物流与电商相关业务分支。2023年,京东快递在香港开设多个快递运营中心,实现全环节自营与拣运环节优化。今年一季度,京东快递港岛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图源:京东黑板报
据京东物流黑板报,如今,京东快递香港日均揽收快递量增长超50倍,形成了“香港最快4小时送到”、“揽派至22时”、“港澳次日达”等差异化能力,内地与香港互寄快递量增长超130倍,业务持续实现高速增长。
电商服务上,京东也进行了升级。“卖贵就赔”的承诺,进一步强化京东在香港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力;“区域专项补贴计划”则进一步降低消费门槛,激发用户们的购物热情。

图源:京东
值得一提的是,物流和电商之外,京东今年下半年以来,强化其在香港市场的实体零售业务,又是收购超市又是开实体店,动作不断。很明显,京东对香港市场的发展战略迎来升级,试图从电商到全渠道零售的跨越。
先是8月,京东完成对香港佳宝超级市场的收购,同时成立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并委任香港佳宝创始人林晓毅先生出任该业务部负责人。

图源:京东黑板报
这意味着,京东将获得香港佳宝超市90余家门店网络的资源,实现京东供应链与佳宝本土化网络的强强联合。
当时,为庆祝这一收购的圆满完成,佳宝超市在港开启了为期三天的全场8折大促活动,引来大批消费者到场扫货。
数据显示,活动期间,佳宝超市销售额环比增长超2倍,客流量环比增长超1倍,京东自有品牌数款被抢断货。

图源:小红书
很明显,该活动是京东向香港消费者的示好以及回馈表现。不过,通过这一活动,确实打开了京东在香港市场的知名度,也看到了香港市民的消费潜力。
收购本地超市外,京东还把自己的实体店开到了香港。
9月,京东集团与华润隆地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宣布京东MALL香港首店将落户湾仔华润湾景中心大厦,预计于2026年开业。

图源:华润
据华润隆地透露,香港首家京东MALL将落户华润Brim28湾景汇2层,定位"潮流+科技+中高端"组合,延续内地“可逛可玩”的零售模式,并设置电竞游戏、智能家居等体验专区,契合香港消费者注重实体体验的购物习惯。
无论是收购本土超市,还是开设线下实体店,都表明京东在不断扩大实体零售的投入,深化区域协同。
很明显,京东对香港市场的触达,是有计划有节奏的。通过电商、物流、实体零售等业务协同,京东能更好地借助香港的这一块关键跳板,连接国内市场与全球化供应链,并为未来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3、电商巨头紧盯香港市场
香港作为亚洲贸易枢纽,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化优势。对于内地电商巨头来说,香港可以作为他们触达国际市场的一块试验田。
为此,不仅京东在香港频频布局,其他电商巨头同样对香港市场虎视眈眈。
近日,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共同宣布:花费约72 亿港元(相当于 66 亿元人民币),买下香港铜锣湾港岛壹号中心的多层写字楼,作为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在此之前,淘宝中国香港站以及蚂蚁集团对香港市场的探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深耕香港市场的过程中,阿里的布局逐渐深入,为其全球化铺路。
同样的,今年2月就有市场消息透露,小红书洽租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写字楼其中一个高层单位,作为香港办公室。6月,生活社区小红书在香港开设办公室。同时,小红书在香港的招聘信息也不断流出。看来,小红书对香港市场也暗藏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也在香港送起了外卖。自2023年步入香港市场,美团Keeta快速抢占香港外卖市场份额。
据 Measurable AI统计,截至2024年3月美团旗下平台KeeTa的外卖订单量市场份额已经跃升至44%,成为中国香港市场订单量最大的外卖平台。
京东、阿里、小红书、美团等玩家纷纷到香港掘金,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香港市场确实潜力巨大,有些玩家已经尝到了甜头。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玩家的加入,竞争自然日趋激烈。在众多的变数中,谁能抢占先机,让我们拭目以待。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