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官方出手,京东、美团、饿了么、抖音集体被查
外卖行业警钟长鸣。
1.京东、美团、饿了么、抖音被上门调查
监管重拳再度落下,京东、美团、饿了么、抖音似乎都有麻烦了。而且这次还不是简单的约谈,而是直接上门调查。
有消息称,近日,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公司在同一天被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查,事涉食品安全、外卖平台对商家经营资质审核等问题。除此之外,抖音集团也被纳入调查名单,毕竟它的小时达业务也涉及食品外卖。
显然,这是一场覆盖主流外卖平台的合规“大考”。那么,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次官方调查呢?
据相关人士透露,起因其实很简单。一开始是有消费者在某外卖平台下单购买了蛋糕,但收到货后却发现货不对板,与品牌完全不一致。因此,他怀疑进驻该外卖平台的商家经营资质或许不规范,于是便将问题反映到了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调查后发现,存在问题的这一商家进驻了多个平台。顺藤摸瓜之下,又发现不止一家平台存在蛋糕货不对板的问题,于是迅速对各大外卖平台展开突击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和以往约谈相关业务负责人的形式不同。调查当天,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工作人员直接上门,并全程通过执法记录仪拍摄记录,同时要求召回业务负责人,到公司接受问询。
据透露,有部分公司被驻场问询数日,还有公司因为不积极配合执法被重点记录。

图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一块蛋糕撬动了整个行业,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看似普通的投诉,能够引发如此巨大的“蝴蝶效应”,最终牵扯出商家资质审核的普遍漏洞,本质上是外卖行业长期沉疴的集中爆发。
而这次监管的力度,也释放出新的信号。要知道,纵观互联网历史,这种“多平台同日受到直接调查”的情形,也算是极为罕见了。这次官方如此雷厉风行,明确传递出了系统性清算的决心。
有接受调查的平台人士透露,这次调查已持续数日,部分平台已进入“全面自查模式”,而且暂时还并未明确结束时间。
看来,这次外卖行业确实是要进入一次彻底的大整改了。而对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次调查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2.监管严控食品安全,平台必须积极“补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近年来,外卖日益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饮食的重要选择。但规模扩张背后,“幽灵外卖”等行业顽疾也随之凸显,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从无资质商家“挂靠经营”,到无门店、后厨脏乱差,再到今年8月,有网友爆料称,部分外卖商家使用AI生成照片,冒充堂食门店的图片,不仅门面是假的,甚至连店内用餐人群的景象也是假的……这些“线上光鲜、线下混乱”的骗局,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更让合规商家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
而面对这一情况,官方监管持续收紧,努力守护老百姓们的用餐安全。
10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规定》拟通过明确平台与第三方机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及委托配送单位在食品安全上的责权边界,细化平台在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资质审核、日常监测抽查以及信息公示等方面的要求,有效防止“幽灵外卖”现象。
这意味着平台的责任被再一次明确。它们不是“中介”,而是“要负责的主体”。
毕竟,谁能开店是由平台审核,也是平台的算法决定了谁被推荐。作为直接的审核者与管理者,平台对入驻商家的店铺资质、食品安全都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
事实上,这也并非监管部门首次对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外卖平台“亮剑”。
今年2月开始,外卖行业战火重燃。而在外卖大战期间,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就已两度被约谈。
先是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图源:微博

图源:市说新语
7月,市场监管总局又再度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图源:市说新语
而在这之后,面对监管压力与舆论监督,各大平台也确实开始主动“刮骨疗毒”。
饿了么推出“明厨亮灶 2.0” 计划,扩大后厨直播覆盖范围;美团也持续推动明厨亮灶,上线“浣熊食堂”,筛选合规商家打造示范店,并配备“卫星店” 实时展示后厨;京东直接启动自营外卖“七鲜小厨”,从源头把控食材与卫生……

图源:美团

图源:京东黑板报
针对“商家用AI生成假图,冒充堂食门店”的新问题,三大平台纷纷成立专项治理小组,表示后续会持续推进这类问题的治理,将通过完善规则、技术研发等方式,加强对此类门店的识别和整改,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餐饮消费环境。
在主编看来,外卖行业正在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转向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规的问世,以及此次京东、美团、饿了么、抖音被上门调查,不仅是对“幽灵外卖”的震慑,也为行业划出了“红线”。
平台如果想要长久发展,不能只把流量或订单量作为考核指标,而必须将“食品安全”“资质合规”“用户体验”嵌入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从商家入驻的资质审核,到订单流转中的质量监测,再到售后维权的快速响应,平台必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落实全链条的监管闭环,避免“纸上谈兵”。
虽然外卖行业从粗放生长到规范成熟,注定会经历一场阵痛。但可以肯定的是,当监管利剑、平台责任、消费者监督形成合力,"幽灵外卖"终将无处遁形。而这也有利于行业实现多方共赢。
毕竟,信任从来都是一种易碎品,修补的成本远远高于建立。而只有当各方都守住自己的责任边界,那个让消费者安心、让诚信商家宽心的外卖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