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CEO吴嘉想做下一个张一鸣
为了这一天,夸克等了整整10年。
一、阿里宣布“C计划”
业界早有传闻,阿里旗下AI应用夸克内部正在秘密推进一项代号为“C计划”的AI业务。
关于“C计划”的猜想,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认为“C”代表“C端”,预示着阿里的AI业务在To C端的布局;
另一种火药味十足的猜测是,“C”取自经典游戏“吃豆人”,这意味着阿里这项计划直指字节跳动旗下AI产品“豆包”。
最近,夸克App上线了对话助手,印证了“C计划”的真实性。
这或是“C计划”的首个落地成果,也是阿里在对话式AI应用领域的重要布局。

图源:夸克截图
现在看来,这项计划并非打造一个全新的独立AI应用,而是选择将类似“豆包”这样的对话助手功能深度整合进现有的夸克App中,以便用户能够在一个应用内完成信息查找、问题解答与任务处理。
如果计划成功,那这很可能标志着AI产品正进入“搜索+对话”融合的新阶段。
目前,市面上的AI层出不穷,豆包、deepseek、chatgpt等各种模型都逐渐形成了市场规模,拥有了自己的受众。
阿里的通义App却在市场上反响平平。
在同样的应用商城中,豆包的下载量达到了1.9亿,而通义的下载量仅有1871万次,相比起来,低了十倍左右。

图源:应用商店截图
反观夸克,在全球知名风险投资公司A16z发布的全球Top100消费级生成式AI应用榜单上,夸克位列第9名,这意味着夸克在用户体量上远远大于通义。

图源:DoNews
因此,将通义千问模型作为底座,借用夸克这个C端平台,阿里能轻而易举实现“双赢”的效果,既快速扩大通义的用户规模,又给夸克进行AI赋能。
市场上AI众多,为何单单对准豆包?
因为目前,豆包在国内AI应用市场是那个“最需要被翻越的山头”。
在今年8月的移动互联网数据中,豆包AI软件月活用户达1.5742亿,环比增长6.6%,位列中国原生AI App首位。

图源:电脑之家
如此高的月活,得益于豆包在大众市场的普及程度。
此前,“和豆包吵架”“让豆包锐评”等话题在抖音上成为热门,吸引了不少用户主动了解豆包。

图源:抖音截图
对很多人来说,豆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带有鲜明的“活人感”。
一方面,抖音的用户群体庞大复杂,多数人和豆包的互动,主要集中于日常话题,而豆包的灵性回答,总能引人发笑,造成反差;
另一方面,同为字节旗下产品,在抖音发布和豆包互动的内容,平台会给予隐性的流量扶持,其转赞评数据非常客观,这吸引了更多人去和豆包互动,强化了豆包“活人感”的印象。
可以说,豆包在“借势”的过程中,多少沾上了抖音的调性,在一众AI中,表现得更加亲切通俗。
不过,也多亏这样的调性,豆包才能在市场中获取最大的基本盘。
而阿里的“C计划”直指豆包,或许是瞄准第一,才能彰显自身的实力和野心。
二、百度又挨了一刀
和豆包不同,通义此次要接入的软件是夸克。
这是阿里在2016年上线的一款搜索引擎App。
在上线之初,夸克就凭借“极简、快速、干净”的优势,迅速吸引了一批用户。
而这些优势,正是老牌搜索引擎百度的痛点。
今年6月,相关调研机构最新发布的《2025年AI应用市场半年报》显示,在国内众多AI应用中,夸克的AI搜索以每月人均65次的用户使用频率实现绝对领先,其频次是传统搜索引擎百度的6倍以上。

图源:QuestMobile
和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夸克也已经一骑绝尘。
因此,此次以夸克为核心的“C计划”如果成功,很可能会带来搜索引擎形态的一次革新。
此外,“工具箱”属性也是夸克的一大优势。
目前,单一的AI助手擅长生成信息和内容,但往往止步于“输出”;单一的搜索引擎又局限于信息搜索。
举个例子,现在我需要写一份报告,主题是“AI的定义”。那么,我首先要找到有关“AI定义”的相关资料,再进行筛选归纳,最后再用文字排版工具进行排版,得到一份报告。
以deepseek为例,对于我的问题,它只能给出文字归纳,无法进行排版。

图源:deepseek
此外,如果在这个过程中,AI对于我的问题有任何理解偏差,在修正指令后,又需要等它生成一份全新的回答,我再从中提取,中间增加了很多成本。
再以百度为例,输入问题,得到的只是符合关键词的信息词条。如果需要快速获取信息框架,导航栏有“AI总结”可供使用。

图源:百度
这体现了目前大部分搜索引擎的一个通病,“搜索”和“AI”两种功能看似融合,实则割裂。
一方面,搜索功能叠加AI,导致搜索出来的界面更加冗杂,用户获取直接的信息需要往下翻;
另一方面,AI给出的信息存在大量“幻觉”,求证需要增加额外成本。
总之,“搜索”和“AI”的简单叠加,像是左脚绊右脚,两种功能的使用感受都受到一定影响。
再来看夸克处理问题的方式,输入“帮我查询AI的定义,并给一份报告”,软件会得到两个指令,一个是“查资料”,另一个是“写报告”,于是会有“STEP 1”和“STEP 2”两个步骤。
在查询阶段,夸克同其他AI一样,会总结出一份文本;
在排版阶段,夸克会给出一些模板,选择后,用户会直接得到一份报告文件,免得用户在得到资料后需要重新排版。

图源:夸克
这里的第二步,就是夸克的“工具箱”属性带来的巨大优势。
除开搜索引擎的身份,夸克在拍照识物、网盘管理、视频缓存、UA切换、快传传输及学习辅助等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因此,整合这些优势,帮助用户系统性地解决一整条问题链,正是“C计划”的核心目标。
反观百度,拥有百度、百度网盘、文心一言等众多软件,却散落一地。
不得不感叹,夸克这颗十年前的子弹,如今正中百度的眉心。
三、野心背后,隐患重重
自阿里换帅以来,新任阿里CEO吴泳铭调整了内部组织架构。
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上升为战略级部门,由阿里“少壮派”高管吴嘉带队,专注AI To C端应用。
此次“C计划”就是夸克负责人吴嘉的手笔。
在此之前,他就谋划已久。
今年3月份,阿里宣布AI旗舰应用新夸克升级发布,成为一个无边界的“AI超级框”。

图源:夸克
对于“AI超级框”,负责人吴嘉表示“我们希望未来是‘AI使用工具,人使用AI’。超级框的能力边界,是远远超越传统搜索的。”
在工具、AI、人三者的关系上,吴嘉进一步阐释“用户以后只需要发起指令就行了,我们可以处理多模态的任务。”
意思就是,以后用户只用提出需求,AI会进行检索、匹配、给出答案,并进一步帮助用户解决排版、做PPT等形式上的任务,直到给出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的结果。
要想实现,难度不低。
第一,AI要靠谱
让AI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用户需要对AI非常信任,而“AI幻觉”是各大模型始终难以根治的问题。
今年9月,通义推出FunAudio-ASR端到端语音识别大模型,主要优化了“幻觉”、“串语种”等关键问题,幻觉率从78.5%下降至10.7%,下降幅度接近70%。
达成这一结果的方法是千万小时的音频数据训练,反映出在“AI幻觉”上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投喂训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最近deepseek在开源社区上发布了“上下文光学压缩”的设想,通过改变AI获取信息的方式,减少生成结果带来的噪音,这或许会给AI圈带来新的启示。
第二,基础要扎实。
夸克作为前端应用,其算力根基在于阿里云。
今年7月,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由于在线查询信息的人数过多,有用户反映夸克在使用时有卡顿的问题。
如果“C计划”成为现实,夸克的用户体量只会更大。
硬件能否跟上理想,这是夸克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目前,在全球云服务市场上,亚马逊的AWS、微软Azure、谷歌云三家占据了头部。
数据显示,在今年Q2的季度营收中,阿里云收入为40亿美元,市场份额在4%,反映出阿里云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和国外巨头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图源:东方财富
在投入上,阿里CEO吴泳铭称“阿里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
简单估计一下,阿里云目前的投资收入比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此外,今年9月,甲骨文已与OpenAI 签署合作协议,将在约五年时间内采购价值3000亿美元的计算资源,且将于2027年开始启动采购。
这或许反映出国内关于云服务的军备竞赛再次打响。
因此,吴泳铭提到的“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不仅是一种战略规划,更是迫于市场压力的必然举动。
而这势必会给阿里的资金流带来更大的压力。
总而言之,当下AI市场的全面洗牌已经开始,对所有巨头而言,这场豪赌没有退路可言,押上的不仅是全部身家,更是未来。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