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假冒明星带货,狂割韭菜,我被骗惨了
用AI作恶,终将自食苦果。
1、抖音电商治理AI仿冒名人侵权带货
“你是温峥嵘我是谁”“温峥嵘被AI温峥嵘拉黑”“温峥嵘同时出现在不同直播间”,乍一看这些言论,会摸不着头脑,甚至觉得有点离谱。但这,却是真实发生的,并且是滥用AI惹的祸。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在淘宝深夜连着刷到了5个演员“温峥嵘”的直播间,直播间名字、内容都不一样。奇怪的是,每个直播间的明明卖的是不同的产品,但“温峥嵘”的话术却是一样的。

图源:小红书
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觉得“温峥嵘”带货太敷衍,用的都是一套话术。不过,也有网友看出了问题“都是AI吧,口型都对不上”。
这些所谓的“温峥嵘”直播间的内容,其实都是AI合成的虚假直播及盗播、录播的过往片段。不止在淘宝,抖音上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温峥嵘本人也是不堪其扰。其透露,自己有一次也刷到过这种直播间,心生疑惑之下,在该直播间留言“你是温峥嵘我是谁”。没想到,该直播间直接把温峥嵘拉黑了,实在是嚣张。

图源:微博
其实,早在今年4月,温峥嵘就在抖音发布视频打假,明确自己只有一个账号,没有授权任何账号除本人账号外的任何带货行为,并支持粉丝看到盗播的直播间进行举报。

图源:抖音
有粉丝透露,自己曾在一天内接连举报了18个伪造温峥嵘的直播间,但是根本举报不过来,举报一个又新增一个。
如此看来,AI侵权带货现象实在是太泛滥。深受其害的也不止温峥嵘一个人,像戚薇、于东来、董宇辉、全红婵等各界知名人士都被“祸害”过。
这些虚假的直播间,并没有标志任何AI生成标注,很多人其实分不出是盗播直播切片还是AI合成。基于对名人的喜爱和信任,不少消费者在直播间上当受骗,事后反应过来也只能吃哑巴亏。
更重要的是,会源源不断的出现新的虚假直播间,这个直播间倒了,不良商家换名字换账号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收割。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平台集中处理。
近日,抖音电商在日常巡查中,也发现了部分商家和达人在未取得授权情况下,剪辑视频、拼贴文字信息,或利用AI、特效仿冒名人进行带货营销的现象。为此,抖音电商在10月开启了“仿冒名人宣传”专项治理行动。
10月专项启动以来,已严厉处置涉及侵权仿冒违规的达人账号1.1万个,处置仿冒名人带货的商品6700余个。同时,平台也积极引导多位达人开通“阻止相同侵权内容传播”功能,截至目前已主动拦截处置数万条侵权视频。

图源: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
此外,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还公示了四种侵权仿冒违规案例。
其一,AI仿冒侵权,即未经授权,利用AI仿冒名人的肖像、声音信息进行带货宣传。其二,拼贴素材侵权,即未经授权,剪辑、拼贴名人的视频或直播片段,虚假宣传名人推荐过的相关商品。
其三,借用名人名义带货侵权,即未经授权,内容画面、声音、文案借用名人的名义,推荐某款或某类商品;其四,利用特效变体侵权,即未经授权,使用特效、AI卡通形象变体刻意仿冒名人带货。

图源: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几种情况,还有很多AI仿冒名人带货的骗局需要我们自行辨别。
这些无良商家能如此肆无忌惮的利用AI仿冒名人牟利,无非钻了平台监管的空子;并且,利用名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快速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获得短期利益。
能骗一些消费者是一些,就算到时候被平台发现,接受惩罚后也还可以“东山再起”,换账号后利用同样的套路再来一次,如此循环往复。
基于此,平台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抖音电商本次的治理行动,能为商家和达人敲响警钟,规范自身行为。当然,平台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持续不断的打倒那些冒头的虚假直播间,维护好平台的直播生态。
2、滥用AI,电商行业乱象频出
近几年,AI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其在电商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拓展。在享受着AI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不少人也利用了AI技术将心中的恶付诸实践。
上文提到的AI仿冒名人带货,就是鲜明的例子。直播间中逼真的AI合成形象,让人傻傻分不清,上当受骗是常有的事情。
不良商家能做的远不止于此,AI技术不仅充斥在带货直播间中,还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电商购物的环节里。
曾经,商家为了让商品呈现最好的状态以吸引消费者,简单的P图无可厚非。而现在,商家直接上AI生成虚假产品图。

图源:小红书
比如AI生成虚拟模特展示服装,使衣服的版型、颜色的效果在图片上堪称惊艳。等消费者收到货后,才懂什么叫货不对板、人心险恶。
在生鲜产品上,商家还用AI图销售奶油脆蜜白桃,关键是一眼假的图还真的吸引到消费者购买。

图源:小红书
此外,部分商家还会利用AI批量伪造“买家秀”和好评,营造热销假象。点进评论区,看到清一色的写真图,真的很难不产生怀疑。

图源:小红书
商家的这些把戏,其实多多少少还是能骗到消费者。只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退货率,商家最后还是要自己咽下苦果。
离谱的是,商家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反过来也去欺骗商家,双方开启了互相伤害的模式。
这就不得不提到前段时间被广大网友热议的“仅退款 AI图”话题,消费者利用AI假图骗产品和退款,轻轻松松实现白嫖。
既然商家可以用AI图让桃子看起来白嫩脆甜,那消费者就让AI把桃子P成坏掉的样子,并以此理由让商家仅退款。

图源:小红书
这一操作的使用领域很多,水果可以P坏掉,衣服可以P上瑕疵或者破洞,日用品同样可以呈现出破损的状态。
在逼真的AI技术的支持下,很多图是难以识别真假的。并且商家自认理亏,也怕消费者给差评,大多数情况下都给退款了。

图源:小红书
类似的操作,有些消费者屡试不爽,甚至将流程发在了网上,并为此欣欣自喜。更有甚者,直接在网上售卖9.9元 “AI 伪图教学文档” ,亦或是提供 “代 P 图、代投诉一条龙” 的服务,进一步助长了这种风气。
看下来,商家和消费者这种互相伤害的行为。不可否认,可以从中获得短暂的效益。但真要细想,其实谁都没有讨到好处,最后伤害的还是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影响行业的信任基础。
AI只是工具,是好是坏取决于使用者,我们应该让AI回归技术本身。而对于那些利用AI行坏事的行为,有关部门和电商平台的监管需要及时跟上。
今年9月1日起,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制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开始施行,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即添加标识以明确其来源和真实性。
而此前,淘宝全平台已启动AI假图治理,抖音快手等平台也上线或升级了AI内容标识功能。
只是,现在电商平台上依旧有很多滥用AI的现象存在。更多时候,还是要靠消费者自行辨别,多多举报。而商家也应该正确使用AI技术,营造公平、呈现的市场环境。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