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黄仁勋发财了,半年套现70亿
有钱不赚王八蛋。
一、黄仁勋套现10亿美元
早在今年3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就制定了一项计划,该计划旨在年底前出售至多600万股股票。
上周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的报告显示,黄仁勋完成了最后一笔2.5万股的出售。
自6月份以来,黄仁勋已累计套现超过10亿美元。

图源:天下杂志
据了解,黄仁勋此次持续数月的股票出售,是根据一项10b5-1规则预先制定的交易计划执行的。
该规则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制定的一项规则,它允许公司的内部人士在事先制定一份书面计划来交易公司股票,以避免潜在的内幕交易指控。
黄仁勋的股票减持正是该规则之下的合规行为。
此次套现也并非首例,自2001年以来,他已累计出售了价值超过29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
由于套现后财产属于隐私范畴,资金的具体去向无法获悉。
不过,多数企业高管在套现后会将资产转化为其他投资,避免资产集中在单一公司股票上,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此外,黄仁勋名下设有基金会。从二十年前开始,他和妻子二人每年都把部分股票捐赠给名下的慈善基金会Jen-Hsun & Lori Huang Foundation。截至2022年底,该基金会已累计持有6900万股英伟达股票。
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黄仁勋今年财富增加了600多亿美元,总资产挤进全球富豪榜前十,位列第九。

图源:鞭牛士(数据截图时间为10月29日)
在完成此次大规模出售后,黄仁勋依然持有英伟达公司3.5%的股份。
一般来说,公司掌舵人减持公司股票,会影响投资者信心,给公司股价带来压力。
然而,黄仁勋持续减持并未影响英伟达股票屡创新高。
在黄仁勋套现的同一周,英伟达市值冲破5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史上首个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

图源:第一财经(数据截图时间为10月29日)
回顾其市值涨幅,从4万亿美元跃升至5万亿美元,英伟达仅用了113天。
过去半年,在人工智能处理器需求持续高涨的推动下,英伟达在创造财富方面的表现堪称惊人,公司内部已拥有七位亿万富翁。
仅今年,英伟达就新增了三位亿万富翁。
一边是黄仁勋的减持套现,一边是英伟达资产的水涨船高。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反映了英伟达从“创始人依赖”转向“企业生态驱动”的发展趋势,意味着英伟达作为芯片巨头,正逐渐脱离创始人的影响,经营姿态更加独立。
二、“造富机器”英伟达
目前,英伟达的飞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少数几家科技巨头的巨额资本支出。
微软、Alphabet、亚马逊、Meta、甲骨文以及OpenAI这6家公司正在争相建设AI基础设施,它们的采购需求抬高了英伟达的市值。

图源:谷歌浏览器
一方面,英伟达的H100、Blackwell等系列GPU是构建先进AI数据中心的关键硬件。
前不久,在华盛顿开发者大会上,黄仁勋透露,公司目前持有高达5000亿美元的AI芯片订单,这一数额相当于上一代Hopper GPU全生命周期订单的数倍,且不包含中国及亚洲市场。
此外,在会上,黄仁勋介绍了最新一代Vera Rubin超级芯片,预示着AI大模型的训练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展示了英伟达超强的技术壁垒。

图源:中华网
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支出,成了衡量科技巨头AI雄心的重要指标。
以2025财年部分科技巨头的预算投入为例:
微软今年将投资约800亿美元用于AI数据中心建设,主要用于Azure云服务和AI基础设施扩展。
谷歌在Q3业绩出炉后,资本支出预算上调至930亿美元,主要由AI和云业务推动。
Meta在10月同样上调了预算,从700亿调至720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其AI基础设施建设。
各大科技巨头不断添柴,造就了英伟达这把火越烧越旺。
不过,在风光无限的表象下,英伟达也面临着困境。
今年,黄仁勋四处奔走。
截至8月份,他已三次到访中国大陆,先后造访拉丁美洲、中国台湾和欧洲三国(英国、法国、德国)。
上周五,他到访韩国参加APEC峰会,被拍到和三星李在镕一起吃炸鸡,两人相谈甚欢。

图源:新闻云
当天晚间,有消息称,英伟达将与韩国政府及三星、SK、现代等多家企业达成协议,部署超过26万颗英伟达GPU,用于建设韩国的国家级AI计算中心和工业AI工厂。
对此,黄仁勋明确表示,此次合作计划“将令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韩国都感到高兴”。
这折射出政治因素对英伟达的影响。
10月17日,黄仁勋曾公开表示,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已从95%降至0,实际上已“100%退出”中国市场。
这一决定最早可以追溯到2022年,美国政府首次要求英伟达停止向中国及俄罗斯出口其最先进的AI芯片,包括A100和H100,理由是担忧这些技术可能被用于军事用途。
随后限制条件不断缩紧,为了遵守规定,英伟达推出了性能进一步降低的H20芯片,作为唯一获准向中国市场销售的AI加速器。
2024年,美国曾短期暂停H20在中国的销售,一年后又恢复出售。
今年8月,我国网络监管机构因安全风险问题,召集了一批国内企业,就H20芯片的采购事宜进行约谈,随后英伟达被命令暂停H20芯片的生产,核心业务路径彻底中断。

图源:谷歌浏览器
可以说,英伟达成为了这场政治博弈中的牺牲品。
这一结果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英伟达失去了它的重要市场之一,导致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和库存减记损失。
更残酷的是,市场不会给英伟达再次争取的机会。
在政策的刺激下,我国科技企业加速研发自己的高性能AI芯片,目前,华为的昇腾Ascend系列已经超越英伟达的合规版本H20,反映出我国正在逐步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三、钱,还是落袋为安
今年7月,黄仁勋做客央视新闻,在访谈中,他直言“33年来每分钟都在压力中度过”。
此外,他进一步表示,“总是感觉我们快倒闭了。我总在想,就在我们取得某项成就的同时,别人也可能正在创造伟大。”
在中国行期间,在被问及“华为AI芯片能否取代英伟达时”,黄仁勋称这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场采访很快就被淹没在了英伟达股价上涨的报道之下。
在这场AI的军备竞赛中,科技公司、投资人,甚至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
不少人开始怀疑,这是否是一场泡沫?
今年7月,华尔街开始警告英伟达,提醒它估值过高的风险。
有80位分析师曾对英伟达进行评级,其中,有73人给予了相当于“买入”的评级,另有6人持“持有”看法,仅有1人给出“卖出”评级。

图源:证券时报网
这位给出“卖出”评级的分析师名为金伯格,在采访中,他表示“围绕AI的所有炒作,我都持怀疑态度。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泡沫。”
他将当前的局面类比为2000年前后的科网泡沫,并警告称,一旦支撑高估值的巨额支出放缓,市场格局可能会迅速逆转。
对此,他进一步解释:“我们现在看到的模式与当时的感觉非常相似。出于很大程度上的心理原因,我们将建起所有这些AI设施。在某个时候,支出将会停止,然后整个体系都会崩溃,我们将迎来一次重置。”
此次黄仁勋套现10亿美元,英伟达市值不增反降,也许反映了这场盛大的AI狂欢早已非一人之力所能控制。
不论是芯片公司,还是科技巨头,大家都已经被时代趋势裹挟着向前,最后留下的,或许不是赢家,只是幸运儿。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